吴伯凡:智能时代为什么会导致低智商社会

【反思】【社会观】
昨天我们说了一个观点,其实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副产品,那就是低智商社会。这听起来很矛盾,智能时代会导致一个低智商社会,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


吴伯凡:智能时代为什么会导致低智商社会_第1张图片

麦克卢汉的两个观点

1.媒介和技术是人的延伸或者说是人的扩张。人们借助于各种媒介、新技术、高技术支撑的工具,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起重机的力量就比任何一个大力士的力量都大;
我们借助于现代的通信工具、交通工具,我们就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神行太保,可以轻松地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
2.技术一方面在增强、在扩展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对人在悄悄地实施无痛截肢。一方面技术赋予我们的能力,使得我们的肢体、我们的每一个器官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但是每一个个体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弱小。

埃莫森的观点

在100多年前,美国的哲学家埃莫森就说过,人类发明了马车,人的双腿就变得软弱无力。笔记本在损坏我们的记忆力,图书馆好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存储在那里的知识我们可以随时获取,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世界的感知会变得越来越微弱。
经历:为什么记不住电话号码了?
2000年以前,我认识了好多朋友的电话号码,我是没必要存在手机里头的,因为我都能记得住。但是2000年我开始用手机以后,很少能记住谁的电话号码,甚至我有时候说自己的电话号码都有点困难。
原因:
我的记忆被外包了,所以我的记忆力就会退化。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外包会导致空心化。以前的机器只是在外包我们的体力,而计算机、网络是在外包我们的智力,当电脑逐渐在外包人脑的种种功能的时候,人脑的退化是很自然的。


吴伯凡:智能时代为什么会导致低智商社会_第2张图片

调查:不同年龄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英国的脑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他们对不同年龄的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老一代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和现在的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有一些微妙的不同。
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记忆存储区域的大小不一样,因为现在的出租车司机都依赖于导航,过去的出租车司机他是一张活地图,活就活在他不仅知道这个城市的路径,而且知道在特定时间里头的路况,这个地图是带有时间维度的一个地图,而现在的出租车司机完全没必要做这些事情了,所以他们的大脑就发生了变化。
麦克卢汉说机器对我们在实施无痛截肢。我们的肢体被截掉了,但是他是没有痛感的,而且我们没有觉得被截掉,我们的肢体仍然是健全的。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成了不自知的残疾人,而今天的计算机,尤其是人工智能正在做一件事情,它不仅截肢,而且对我们的大脑开始动手术了。它不是让我们的肢体残废,而且是在悄悄地让我们的大脑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残废,而且这个过程不会停止。
当我们以各种我们不自知的快捷方式跟世界互动的时候,无数的外在的力量通过植入建立各种快捷方式,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器。表面上是我们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机器、各种各样的设备,实际上我们自己逐渐变成了一个有各种我们不知道的按钮的机器。外界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按我们那些无形的按钮,只要一按按钮,我们的身体就自动地进入到某种运行状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
由于有了那么多的机器奴隶、机器仆人,我们只需要表达我们的需求,或者说在头脑当中动一个念头,也就是点击了我们头脑当中的某个快捷方式,剩下的事情机器就帮你解决了。最要命的是,我们的需求可能并不是我们的需求,而是被悄悄地安排被程序化的需求。一方面我们觉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自在、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任性,其实我们在悄悄地丧失自由意志。我们自己感觉到的那种自由和任性是一种被暗中操控的自由和任性,一种被内在程序控制着的自动化的自由和任性。这听起来有点悲凉。
今天我们大家都在说要认知升级,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各种智能设备与其说是让我们如虎添翼,表面上是火上浇油,很可能是釜底抽薪。
美国有一个叫安·兰德的作家、哲学家,他说过一句话,说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有我吗?如果你连自我都没有哪里谈得上我爱你。
现在当我们说认知升级的时候,我们也要问一问我有认知吗?我有认知能力吗?我们别急着认知升级,我们先要关心的是我们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智力是否在下降,甚至在悄悄地丧失智力。这越说越悬,越说越听起来是危言耸听,但这样的声音好像是越来越明显。


吴伯凡:智能时代为什么会导致低智商社会_第3张图片

《未来简史》中我们的未来

最近大家都在读一本书,叫《未来简史》,细想这个书名很怪异的,未来还没有发生,怎么会有历史呢?这里他所说的简史其实是指逻辑,就是在贯穿一个过程当中的最根本的逻辑,这个书名也可以说是未来的逻辑。
新的阶级:无用阶级
作者赫拉利预测,人工智能强大后,大部分人将失去价值,机器将取代人承担更多的工作,这应该说是常识了。他有一句话说得挺狠的,他说如果工业社会带来了无产阶级,那么人工智能将带来一个新的阶级叫无用阶级。
在工业社会里头有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分,在智能社会将会出现有用阶级和无用阶级之分。他把有用阶级称为神人,说是一个阶级,其实人数非常的少。在他看来只有1%,另外的99%都叫无用阶级,因为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机器做得好,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当我们的整个社会都在智能化的时候,很多的人都在靠边站,最后有99%的人都是在靠边站。

人类被机器主导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算法相当于我们的先知,你有什么问题问它一下,但决策权在你手里头,我现在要干一个什么事情,马上找各种各样的信息,最后我根据这个信息来做决策。其实我们今天在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做的。

第二阶段:

算法相当于我们的代理人,相当于我们的秘书,相当于我们的助理,你要办一个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并且他会去做大部分的事情,执行中的一些小的决策他自己就可以说了算,但大方向还是由你把握的。

第三阶段:

你不需要做什么决策了,你在机器面前自愧弗如。你说不该这么办,该这么办的时候,它会给你拿出一大堆的数据和事实告诉你,你是错的,说你听好,你听我的就行。这个时候机器就成了人的君主。
神人
有极少数人是不受这个算法控制的,他不能完全决定机器的算法,但是他们参与了这个算法的建立。
简单地说用我们以前说过的话,这些精英就是为这个世界制定操作系统的,他们制定了一个操作系统,然后操作系统来操作绝大多数的人。这些少数的巴菲特在领导无数的阿甘,但阿甘们还不知道他们是被领导的,都觉得自己是走在一个自由、任性,满足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意志的一条康庄大路上。这些制定算法的人,赫拉利把他们称为神人,神一般的存在,神一般的人。
这是自文化进化代替自然进化之后又一次新的进化,从猿到人是进化上的一次飞跃,从人到神人也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只有1%的人能完成这个飞跃,其他的99%的人就会滞留在一个水准上,这些物种其实外形上像人,内核已经是一个空心人,是已经被掏空的人。

吴伯凡:智能时代为什么会导致低智商社会_第4张图片

《空心人》
英国诗人艾略特有一首诗,这个诗里说:"我们是稻草人,我们是空心人,我们身上充满了稻草,我们无依无靠,我们彼此耳语,但是毫无意义。
当这个世界最后崩溃的时候,不是轰的一声,而是嘘的一下,无声无息。
他描绘了一个非常悲观、悲凉的场景。现在有不少的科幻小说,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各自的场景,描绘一个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进入到低智商的状态。
吴伯凡:智能时代为什么会导致低智商社会_第5张图片

《北京折叠》
一本获奖的科幻小说,说的也是这样的一个情景。极少数的人、神一般的人,他们住在一个地方,绝大多数人住在地底下,他们无事可干,连剥削的价值都没有,因为他们干的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比机器人干得更好,都不能比机器人干得成本更低,所以连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空心人和神人中的神逻辑
他不是人跟神的差别,而是神跟动物的差别,中间的这个区域已经被清空了。大量的空心化的人说的难听一点、极端一点,在神人眼里头,他们跟动物没有多大的差别,就像我们看那些关在羊圈里的羊一样。
牧羊人和羊的关系还有一个剥削和利用的关系,神人跟普通人的关系连利用和剥削的关系都不存在,它是一种纯粹施舍的关系。这里头包含着一个逻辑,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神逻辑,即越重大的事需要的人越少,越不重大的事情需要的人越多。

孔子跟他的学生子贡之间有一场对话——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解释: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要是不说话了,我们怎么办?
孔子说:天就不说话,天在做多么重大的事情,安排春夏秋冬,安排所有百物的生长,但是他连话都不用说,悄悄地就把那事儿给办了,他为什么要说话?
这里头就包含这个神逻辑,越重大的事情需要的人越少,甚至是他在做你都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安排春夏秋冬,安排日升日落,这么重大的事情你都看不见,是谁在干,这就是神逻辑或者说神人逻辑。
面对这样的未来,怎么办?
赫拉利为我们描述的未来就是这样一幅暗淡的情景,我到底能做什么呢?其实赫拉利也给不出答案。当然这一天不会马上到来,可能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可能看不到那样一个未来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我们一方面无话可说,另一方面也觉得无事可做,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能够进入到那1%,不至于堕入到99%的深渊里头。
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要大于人与猿之间的差别。在今天我们再来重复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种悲凉的意味。

庄子和老子的解决方案

庄子:抱残守缺
庄子借一个故事给出了救世良方。
他讲的是一个老人,他要挖一个地窖,挖地窖就会有土,他一边挖一边要把这些土弄上来,他用的最笨拙的方法就是用一个坛子装一点点土抱着,这样笨拙地把这些土运上来。有人说你为什么不能够用一个工具呢?古代也有那种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机械,比如说用个杠杆、用个滑轮之类的,把那些土给吊上来,这一下子不就省事多了吗?老头就说了这句话,他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你做事情的时候用这些机械,你的心也跟那个机械一样。用我们前面的话说,你用了快捷方式,你的心也会变成一个快捷方式。
抱残所以才不残,守缺所以才不缺。我们今天是不断地使用机器,结果我们自己变成了机器,变成了被机器控制、被机器操纵的人。或者说我们外形像人,但是我们已经蜕变为机器,也就是可以被操纵的,用简单的操作按钮就可以操纵的机器,而机器反过来成了人。我们经常把那个东西叫机器人,有人纠正了,说那不应该叫机器人,应该叫人机器。理由是它本质上是机器,它有点像人的机器,现在看来机器人这个说法是对的,它好像是机器,但是它逐渐成为人。最后我们成了人机器了,就是表面上我们是人,但是我们成了机器。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这个方案一听就很不负责任,它没有可操作性。我们早就在使用机器,从我们人类使用机器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已经踏上了让自己变成机器的不归路,但仔细地想这个方案还是有它的价值的。

现状:无法离开手机

丢一个手机好像你的魂都丢了,你拿着手机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干。今天你什么都可以不带,你只要带一部手机,你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如果你的手机丢了,你很可能就寸步难行。
我们可以想一想19年前、20年前,我们丢了手机会不会觉得寸步难行?那个时候我们可能都没有手机,但是我们活得好好的。
虽然我们今天完全不可能拒绝各种机器,但我们可以不完全地接受机器,或者说我们不可能拒绝各种外包,但是我们可以拒绝无条件的外包。

递弱代偿

王东岳先生在他的《物演通论》里头对人类的命运用四个字概括,叫"递弱代偿"。在他看来技术不是使人类越来越强,而是使人类越来越弱,而技术不过是一种代理性的、虚拟性的补偿。因为你弱所以你就需要补偿,因为补偿你会越来越弱,直到人类弱到弱不禁风的地步,也就是说稍稍的有一点风吹草动我们就可能消失,而且消失的是那么的不精彩,不是轰的一声,而是嘘的一下。
无论是《未来简史》,还是《物演通论》,他们都给不出一个解决之道,因为他们认为面对这种神一般的逻辑答案是无解的。
人类当中最聪明的头脑,像坐在轮椅上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还有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对于人工智能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悲观的。他们担心的是当机器越来越强的时候,拥有了智能的机器有可能把人类消灭,但他们想象的那个场景是很惨烈的,而我想象的场景不是那么惨烈。比被消灭更可怕、更可悲的是你不需要消灭,你变得没有意义。
人类的发展让很多的生物都灭绝了,可能人类最终灭绝的生物就是他自己,而灭绝的方式不是硬性的消灭,而是软性的让自己变得没有意义。说到这里我都不知道怎么结尾了,因为有点无语了,但是转念一想,未来的前景并不是那么悲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伯凡:智能时代为什么会导致低智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