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十一——君子慎独

世人世事往往如此,只是很多时候,不会是生死之大事,而是变成了更加轻巧一些的事情,比如莫名其妙的机遇,毫无征兆的失势,无缘无故的争执,突如其来的鸿运当头,一件件,一桩桩,都教人一头雾水,或是欣喜若狂,或是叫苦不迭。

看似皆有定数也,其实不在天命而在人。

人在做,天在看,即便天不看,一个个旁人也在看。——摘自《剑来》

告别过去

1. 一周回顾与计划

从写完上周周记后周一决定接下BC考研专业课辅导任务的时候,注定了这周很多任务均被推翻。但事实证明,这件突发的任务仅仅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的一个心里慰藉,不否认存在一定因素;但自己效率不高,时间利用率过低才是上周任务未能好好完成的最大原因。


2. 碰壁与反思

在周五的党组织生活上,自己就草坪读书会的设想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分享;最初设想的是能够在党支部内部找到一到两名愿意参与进来的同学。但事与愿违,没能够得到反响,意味着这件事第一步就不是很顺。但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尝试,我相信,总能找到那群志同道合之人。就像遇到周记闯关运营团队里的这群人一样。

信心继续保持,反思亦是不可缺少的。主观原因方面,第一:自己准备不够充分;虽然不足五分钟的宣讲,足以将自己的核心意思表现出来,但口头语言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没能够将核心重点意思突出出来。责任在于自身,自己未曾能够在上台之前写下稿子,而是仅仅打下来腹稿,这是属于自己话术上的漏洞。第二:通过下来和一名在场同学交流,同第一点类似的是,她觉得这个事情具有压力性;首先自己没能够做好讲述,重点与侧重点辨识度不高。同时,自己对于框架的设定也应作出一定调整;从吸引用户角度上讲,要求必须阅读和演说,确实存在一种强制性;我曾想过是否可以将这种强制性减去或者削弱,但想了想,我所追寻的不正是类似抱团成长的一种概念吗?其实强制性只是无形了,你不去读,也没有人会指责你,你也不会损失什么。但为了下次类似宣讲能够获得满意效果,关于逼个人去阅读这件事先略过不提,而是以分享,社交和演说锻炼为主。

客观方面:自己的用户群体没能找对。研一学生,刚刚从漫长的暑假跨入一个新奇的研究生生活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自己专业以外的技能投入关注。或者说自己想在学校里寻找这样一群人;在自己所处的这所高校里;比起在职场中寻找渴望自我提升的人要难得多;称之为百里挑一都不为过;因为这本就是这样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

策略调整:1.目标对象应当明确。目前已知的存在这方面想法的人就是Y,不知过去了两个月,在上次班级聚会里他向我说起的想法是否忘记,是否还像那时一样想要提高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期待近几天约他吃饭反馈的结果。

2.广撒网(备选);利用自己现有人脉资源;通过几大公众号,有影响力的老师的朋友圈和某些官方渠道,去建立这样一个微信群,然后类似于108待定群到正式群一样的过程,筛选出其中一群人出来。其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1.无法凭借私人关系打通公众号去发这样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效果反馈仍然是个问题。2.假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和自己最初设想的十人左右的小团队模式就会相去甚远。无论是否去运营,都会背离最初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写下个备选的原因。我仍不想这样做,希望此事能够低调。

3.人脉链接:方式是一个链接一个;比如我这次找到了Y,而Y又加入了我,他或许也有这么一个认识的人存在类似的想法,那么Y会去邀请他加入,以此类推,逐渐的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最终成为一个30~50人的小社区,我或者会议发起者会在群里发起下次分享会的报名,不一定每个人每次都需要参加;这样既保证了分享会的定期性,也能保证群里的伙伴都会有一定积极性。可能出现的困难:1.Y不愿加入我,那么迈出这第一步将会成为自己最大的难题。2.最好的起始是第一次分享就能够到场至少5人,而且不是五个一开始就互相认识的人;不同专业不同性格年龄。想实现这一点难度颇大。

小结:两种方法一定都不够完善,也有可能存在更多更好的方法。在找到Y交流之前,还需继续思考。


3.有得则有失

这次这活儿接的有点累。原来以为,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辅导,考试,拿钱收工的工作。本来以为能够轻松的挣到飞北京的机票。现在看来有点骑虎难下的意味了。

首先,无论BC是否存在抑郁症;但是仅凭他对我这一周来数次谎言,自己对考完研之后还能够帮助到他已经没有太大的信心了。但可怜的是这样一位母亲。我一直深信的因果循环的看法;BC如今的性格行为,家庭教育很难逃脱责任。我不能认为BC会是那种先天性的问题孩子,那么他在18岁以前母亲对她的监管一定会有问题。但我们无法去指责任何人,因为无论是那时还是这时,汪姨都会认为她的作为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而且事实也正是如此,那时的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不是她或者普通人能够设想到的。只能说除了好好学习以外,BC或许没能在进入大学之前明白自己对于成为一名成年人的责任、没能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如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本身;也就更提不上自强或自立了。当母亲不再监管的时候,倘若自己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固然会慢慢成长;不幸的是,进入到了一个不那么勤奋的寝室,没有受到优秀人的影响;最后表现到学习成绩之上。而此时BC母亲选择来到学校陪读,无法去评判对错的一个选择,但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一定会有负面的,我无法将这种假设运用到自身,无法做到换位去想BC在那时的感受;但我知道那一定是很复杂的。因为在那个年纪,在西南石油大学,应该没有人会自动的放弃自己。

经过汪姨这一周的沟通来,可以说自己贸然的给自己肩上担上了一定的责任和担子。没办法,性格决定了自己在那些时候皆会如此去回答;因为我不敢想象一位23岁孩子的母亲能够在自己一名认识不到一周子侄辈电话中哭泣;我想那时她真的快要崩溃了。可惜我能力毕竟有限,解的开数学题,这个节解不开。我无法去要求一名母亲放弃她的儿子,让他一摔到底之后,被疼痛激醒。也无法用道理去说服一名只比自己小一岁的迷途羔羊。真的,我已经预见到了自己将会在这件事上失败,也不能叫失败,用收效甚微表示更好。但还是有变数,那就是BC向我打开心扉,并且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我就可以更大胆一些,更多的去做一些尝试。那样即使没能成功,即使自己像个傻子,也能让自己更心里更舒服一些。

4.感谢自己的生命中的故事

以人为镜,可以照自身;了解到BC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后。我曾在日签里面写到类似一句话:我不得不感谢自己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虽然它并不富有,聚少离多,也有鸡毛蒜皮;但自身所拥有的一些优良品质,皆来自成长过程中的丝丝教导。我说自己的父母、祖父几乎将他们所有的优点教给我,而又完美的避开的自己的缺点。有点过于夸张,但也不是全无道理。至少在当自己遇到BC这件事汪姨私下给我转了一千块钱表示感谢,让我倍感困扰的时候。我的母亲再次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教导了自己什么是问心无愧。虽然自己同父母亲之间的关系,没有成为像自己羡慕之中的那样亲密。每次的电话沟通更多也就是平淡的交流,或者是说事情;我一度曾经怀疑是不是自己和父母之间电话打得过多反而感觉不够那么亲密;但现在想来那时也是幼稚。因为自己的性格决定了,自己在踏入社会之后就将逐渐成为越来越自立的个体,就好像父亲年轻时那样,对待下一辈更多的只会是严肃,绝不会有溺爱;那么自己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其实也并无不好,我还是希望等到自己能够撑起这个家之后,他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的自由。自己心中的孤独和缺少依赖;自己一个人感受就够了。

还有祖父,那个教会我学礼的慈祥面孔,那个自己幼时唯一能够撒娇的怀抱。可惜不在了,只能空留下满眶的泪水。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幸运的能够走出小镇,幸运的进入14班;幸运的踏进石油大学,进入卓越班,选择633;哪怕自己在大学里没能找到一位挚友,但受到这一群优秀人的影响,才致自己没能堕落,不曾挂科。这算是最好的答卷。更加幸运的是,当自己一度迷茫困顿之时,总会出现引导我走出迷茫的人,过去更多是老师;现在遇到了周记闯关这群人;真好。

5. 三年600计划

不管上周自己只看了很少的书,自己要做的唯有不隐瞒;如实地写下来,哪怕周记未来没人会看,莫要自欺。刚开始一定是困难的,但我仍然坚信,坚持三年自己一定会让自己满意。


输出:0;这是一个让自己及其不满意的数字。自己的时间规划管理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计划这周开始将睡觉时间提前,对应早起时间也提前。

迎接未来

1.108

很遗憾,上周因为种种原因。108的很多事情都没能参与进去,包括几次会议和开营以来的各种讨论,自己都没能将精力投入进去。这点需要进行自我反思,是自己真的拿不出时间来投入吗?不然。正如CC在动员会里面分享的一样,我们要带着去制作一个作品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工作。所以接下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迎接自己的组员,争取第一次的五星小组!

2.抽油机项目

无论是方式还是方法都很重要;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成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从里面得出一定的成果;这样无论是从研究方法、或是学习方式上都能有一个提炼与总结的契机。目前自己属于理论强于实践的状态,感觉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否能够去践行这些理论,或者我所明白的最后证明是否是正确的,一切都将依靠这次拭目以待。

3. 高效清晰的时间管理

迫切认识到自己接下来需要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首先是将行动日志好好利用起来,目前仅仅是复盘做的不错,但计划与安排上做的比较差劲。性格特质决定这一缺点。所以慢慢的养成早起好好利用行动日志的习惯。

其次是记录时间,上周没能坚持每天都记录下自己的时间,今天重新开始了。从今天起将时间这块儿加进每日复盘中区。

最后是认真读完90天这本书,并快速进入杨柳班长组织的九十天分组里面去。用实践去帮助理解善用时间这个概念,拒绝瞎忙。

离2019年还有13天,整理心态,继续启航。

2018年12月17日于实验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记十一——君子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