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但今年的我们,却不能像李清照那样“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只能抹着辛弃疾式的涔涔泪眼:分明是他、是她——他们还在啊,那防疫一线的阑珊之处!所以,我们还是能宽慰地端起元宵,在祈愿与祝福中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团圆之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_第1张图片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记·乐书》记载:“汉家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汉明帝永平年间,诏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以弘扬佛法,加上后来道教文化的共同影响,从唐代开始,正月十五"张灯"已成为法定之事和民间习俗。元宵节最初叫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道教影响又称上元,到唐末才偶称元宵,自宋以后也称灯夕,清代又称为灯节。总之,是一个以赏花灯为主的传统文化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_第2张图片

       现在,许多人已不知道元宵节还有个名称叫上元节(赏灯),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度幽)、十月十五下元节(祭祖)统称为三元节。其渊源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早期道教太平道有“三统”神学思想,称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地有三名: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但尚无“三元”之说。大约到了北周末年的《无上秘要》,“三元”一词才见著录。唐时《道藏》收入《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相关内容,称“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为下元,即水官检勾。”北宋年间的《云笈七签》卷五十六载:“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所以,道教奉天、地、水三元为天官、地官、水官之神。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东汉张角曾作三官书为人治病,后来道教又将“三官”同“三元”相配合,说上元正月十五为天官之圣诞日,中元七月十五是地官之圣诞日,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之圣诞日。于是也就纷纷修建三官庙、三官殿以祭祀,吃素信道者一度还曾在正月、七月、十月斋居三月。同时,古代数术家还以六十年为一甲子,分别叫上元、中元、下元,一百八十年为“天地一变”之周始,合称“三元”。而日子也有三元,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命理有三元,天元(天干)、地元(地支)、人元(地支中所藏含的天干);科举有三元,解元、会员、状元;颜色有三元(色),红、黄、蓝;麻将有三元(牌)中、发、白。如此这些恐怕都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不无关系。

正月十五元宵节_第3张图片

       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元宵节,吃象征团团圆圆的元宵(汤圆)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记得小时候,各家各户在年三十用手推石磨磨出的汤圆粉子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当然也有在元宵节时现泡(米)现磨的。先把红糖切碎,加上芝麻或花生在石臼砂盔里舂成绵柔香甜的红糖馅料,有的还要用腊肉切成细丁加上香葱之类炒成咸香的肉馅料,然后把汤圆粉子调和糅融成棉粘不散的圆条状,再一小团一小团地把粉子面用手掌团开,加上或甜或咸的馅料包起来,用两手掌心搓滚成圆溜溜的汤圆放到筲箕、漏筛里面。汤圆搓来差不多了,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再一个一个把筲箕或漏筛里的汤圆团搓一下下锅——小时候学搓汤圆总是因为没有团搓好,一下锅就爆馅了。等锅里的汤圆先先后后地从煮沸的锅里浮起,先舀一碗敬献在堂屋神龛上,就可以开吃了,或甜或咸全凭各人的口味和喜好,那是远比现在的“思念”、“三全”有味道多了。有时大人会悄悄在汤圆里包上两分五分的硬币,哪个吃到都会一阵惊喜——这些包有硬币的汤圆往往都被娃娃们吃到,带着长辈的祝福与一年的好运!

        与我们这里的搓(包)汤圆不同,北方叫“滚”元宵,先拌好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饼状,晾晒后再切成乒乓球大小的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到大筛子里或专门的机器筛里,倒上江米粉(汤圆粉)使劲“筛”,随着馅料的相互撞击,江米粉(汤圆粉)就沾到馅料表面变成了球状的元宵。曾经传说有个外国人来到中国第一次吃汤圆,始终搞不明白馅料怎么就到了浑圆无缝的汤圆里头,百思不得其解而大感神奇。

正月十五元宵节_第4张图片

       元宵节赏灯猜谜、舞狮烟花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像现在灯会的声、光、电就融合了现代科技的进步,在火树银花、车喧人乐的热闹中彰显出太平盛世共同的文化愿景。如同成都的灯会花会或自贡的恐龙灯会,即使年代不同,人们拥有的那份美好却是共同的。只是从除夕、大年初一开始的春节“嘉年华”,一过正月十五元宵夜也都就“收灯”结束了,又要重新投入到备耕生产的忙碌与新的人生之旅中,元宵节也因此而格外“是似欢游好”!

正月十五元宵节_第5张图片

        在今年的紧张不安与担忧中,我们度过了一个沉闷、压抑的春节。但也不妨在这元宵之夜点一两挂鞭炮,燃三五束烟花,以赶走秽气,驱除疠疫,祈福苍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月十五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