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用“钢筋铁骨”铸就无悔青春

      你可曾想到,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铁路维修工人。他们或许隐匿于大众视野之外但从未缺席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从洋镐、耙子到连续走行捣固车。李尚奎、李振、李钢三代人40年,脚踏实地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北京日报客户端 11月17日)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成绩斐然。这背后是无数基建工作者的汗水与心血。铁路建设维修也是一样,12万公里的“钢铁长龙”,每一寸钢轨都记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

      不同于央视记录片《超级工程》中讲述的那样磅礴雄伟,四十年前的铁路建设维修异常艰辛。“洋镐、耙子、叉子、铁锨”是维修工的“看家法宝”。抡起的洋镐,飞舞的铁锨,响亮的口号是那个时代维修工的日常生活。每天一个小时的捣固作业,全凭人力。几百斤的钢轨肩扛手拉,手上的老茧层层累加。35年的敲打锻造,无数像李尚奎一样的维修工将青春洒在了两条钢轨之间,也将这“钢筋铁骨”的精神代代相传。

      或许我们难以体会86岁的老人看见现代化大型养路设备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但我们能看到的是,有了老一辈人为祖国建设打下的坚实“骨架”,才有后来中国铁路的不断腾飞。

      其实在中国,哪个行业的完善与发展不渗透着血汗与艰辛?载人航天研发三十余载,两代人呕心沥血终于逐梦太空;“蛟龙号”深海探测仪,十年光阴探索,只为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千年梦想。那一双双熬得通红的眼,一双双磨得黝黑的手,一个个不眠的夜,记录着这个民族从弱小到强大,从贫穷到富强的光荣奋斗史。

      四十年,无数忠魂,甘为热土。可曾记得他们修建鹰厦铁路时被海水吞噬的背影,可曾想起成昆铁路上倒下的一个个无名英雄,可曾看到青藏铁路通车时各族人民的笑脸?不错,为了祖国建设,为了人民幸福,一线建设者们甘愿用血肉之躯为祖国铸成一副坚不可摧的“钢筋铁骨”。

      四十年,科学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创新。1500名铁路人用510分钟完成福建龙岩站全站大改造,代表了全球轨道改造的最高水准。虽然现代化维修作业不再依靠肩扛手拉,敲敲打打,但年轻的工作者依旧不忘肩上的重担,始终将细节做到完美,把技术发挥极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在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同时更应继承光荣传统,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让坚韧精细诠释工匠精神,用钢筋铁骨铸就无悔青春!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十年,用“钢筋铁骨”铸就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