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智能机器,延伸和增强人类在改造自然、治理社会的各项任务中的能力和效率,最终实现一个人与机器和谐共生共存的社会。智能机器可以是一个虚拟的或者物理的机器人(Agent,智能体),有自主的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能力,符合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图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2015年举行的机器人挑战赛,韩国科技大学队获得第一名。


人工智能_第1张图片
早期数理逻辑的体制相当于周朝,到80年代这个体制瓦解了,进入一个春秋五霸时期,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认知科学、机器学习、机器人学五大学科独立发展。这些学科都发现了一个新的平台或者模式:概率建模和随机计算。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战国时期”,以后要把这些领域统一起来。


人工智能涵盖很多大学科。可以归纳为六大领域:

1.计算机视觉(暂且把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问题归入其中);

2.自然语言理解与交流(暂且把语音识别、合成归入其中,包括对话);

3.认知与推理(包含各种物理和社会常识);

4.机器人学(机械、控制、设计、运动规划、任务规划等);

5.博弈与伦理(多代理人agents的交互、对抗与合作,机器人与社会融合等议题);

6.机器学习(各种统计的建模、分析工具和计算的方法)。


阿西莫夫在1950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机器人学的三大法则》: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时至今日,机器人三定律仍在影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设计思想,比如2017年提出的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


人工智能_第2张图片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机关系。图灵测试中有两种角色:测试者和被测试者。被测试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测试者只能是人。人可以测试机器,机器不能测试人,二者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例如,“猫脸识别”中的数据标注者、博弈游戏中的规则制定者是人,数据学习者、规则执行者是机器,这就是测试者与被测试者的关系的具体表现。机器可以取代人类作为被测试者的角色,但不能取代人类作为测试者的角色。



人工智能_第3张图片
人工智能_第4张图片

深蓝、冷扑大师、阿尔法狗、谷歌大脑都是非常成功的AI,但它们的环境不同,目标不同,实现方法也不同。AI没有一定之规,只要能结合具体环境,利用合适的组件实现目标,就是成功的AI。即便是大火的深度学习,也包含许多种神经网络、算法、搭建方法和参数设置。要找到整个系统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删繁就简,实现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