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觉醒年代》,实在忘不了陈独秀的二段戏:一段是陈独秀泪别妻儿,奔赴五四战场那一段,泪水与酒水交织,激情与亲情碰撞,看得人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另一段是陈独秀在京师警察厅的看守所里高唱苏东坡的《定风波》,当真是豪情万丈,一众警察都被惊倒!
五四运动低谷时,陈独秀泪别家人
五四运动关键时刻,北洋政府动粗,抓捕了大量学生,关押在北河沿的北京大学法科,妄想以此强硬手段威逼学生屈服。学生运动一时陷入低谷。而此时,陈独秀被妻子高君曼和两儿子关在家里写文章,不准出门,因为他一出门,就有可能被抓。
可是陈独秀不愿当逃兵,他决定舍家为国,亲自去领导五四运动。离开前,陈独秀与妻儿正式告别,他要了一大碗酒,端起酒杯对妻子高君曼和两个儿子说:
“君曼,我要跟你说声对不起,因为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延年、乔年、我也要跟你们说声对不起,因为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看见那些学生们因为爱囯而身陷囹圄,我痛心。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学生流血、流泪而无动于衷。我必须要出去,和他们一起去战斗,这是我的使命……”
陈独秀说完,将一大碗酒一饮而尽,满面皆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色。
受到父亲行为的感染,大儿子陈延年也站起来,也端起一碗酒,对父亲和母亲说:“我也是个立志为国家献身的人,作为长子,我今后可能难以为父母尽孝,难以为弟弟妹妹尽责了,今天就以这杯酒谢罪吧。”说完也将酒一饮而尽。
陈延年说完,陈乔年也站起来了,乔年只有16岁,他的话简短有力:“我也是,这杯酒,我自己喝!”。然后一仰脖子喝光酒。
之后,父子三人分头行动,陈延年与陈乔年继续参加学生运动,陈独秀则指挥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立即走出低谷,并收到成效,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
燃烧自己,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被捕学生释放,相关人员被撤职,应该说成果已经很大了。然而陈独秀仍不满足,他的目标是:政府必须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于是,陈独秀写了《北京市民宣言》,要求学生、商人、劳工、军人一起行动,抵制北洋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个宣言,等于一把匕首,直插入北洋政府心窝。要知道,北洋政府当时最害怕的,就是事态进一步恶化,恶化到学生、工人、商人与士兵都参与的地步,恶化到北洋政府无法掌控、只能向国民妥协的地步。所以,看到陈独秀写的宣言,时任京师警察厅总监的吴炳湘恼怒不已。
而偏偏此时,陈独秀以身犯险,带着一大捆印有宣言的传单去街上散发,他找到一家大戏院的顶楼,天女散花式的将传单从高空中抛下,传单雪片般飘飞,飞落到街上人们的头上、肩上、手里……
直到警察赶到楼顶,陈独秀还在抛传单。最后抛完了,他才转过头来,耸耸肩,从容被捕。
陈独秀被关押在京师警察厅的看守所里,着守所没有人身自由,生活困苦,他却在牢房里高唱苏轼的诗《定风波》,歌声分外嘹亮而悦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陈独秀的被抓,对北洋政府而言,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反作用:当时的陈独秀,影响力太大,已被看作“社会的良知”,而警察厅居然将“良知”关押起来!这件事像一把火,立即点燃了有良心的中国人的义愤。接下来的事让京师警察厅始料未及:刚刚消停了些的学生们立即愤怒了,又开始请愿行动,全国各地的学生派代表入京,汇合一处后去总统府前请愿,要求释放陈独秀,要求拒签巴黎和约。各地的工人继续罢工,商人继续罢市。五四运动到达了真正的高潮。
可以说,陈独秀是燃烧自已换来了五四高潮。
面对如此局面,北洋政府只好妥协,同意释放陈独秀并且放弃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决不妥协:陈独秀的五四精神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可以用“不苟且,不妥协”来概括,但最主要的,还是“决不妥协”的精神。
五四运动因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而起,也必须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次外交失败才结束,这是学生运动的初衷。换言之,只有北洋政府答应了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才算成功。
那么,就必须坚定地朝着“不签字”这个方向走。然而,北洋政府接连玩了3个花招,企图让学生们偏离这个正确的轨道。
花招1:北洋政府让北京各校提前进行毕业考试,提前放暑假,5月份就放暑假。想通过考试,让一部分人停止罢课,回到学校;又想通过放假,让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回家,最终达到瓦解罢课斗争的目的。
这一招被陈独秀、李大钊识破,陈、李二人在北京大学一番动员,罢课继续。
花招2:北洋政府直接逮捕参与运动的学生,大批量地逮捕,并关押起来。强硬手段让学生运动陷入低谷。
对此,陈独秀与李大钊启动工人罢工运动和商人罢市运动,形成“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斗争。尤其是工人罢工,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显示出强大力量,北洋政府承受不住,只好屈服,但他们又玩花样。
花招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撤职,要求学生运动就此打住,却并不提及“要不要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事。这一招叫“舍卒保车”。
至此,五四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很多人觉得该收手了,可是陈独秀不满意,陈独秀坚持一点:北洋政府必须答应“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运动才算胜利。
于是才有后面的陈独秀撰写《北京市民宣言》,身陷囹圄,将五四运动推向最高潮,逼迫北洋政府答应不签字等等事情。
在整个过程中,很多人妥协过,很多人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比如胡适,一直要求停止罢课,放弃抗争。但陈独秀决不妥协,他坚定地、不屈不挠地走了下去,最终战胜了北洋政府。
有激情又有谋略,有才华又无比执着,这便是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