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付费的热度开始降温,想想看你学到了什么?

图片来自互联网

这两年知识付费的浪潮来势汹汹,满世界都高喊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来临了。

由各行各业大神为你答疑解惑,省去求知探索过程中的n多步骤;只需花费1.99,就能获得牛人大咖的心得秘籍;一场试听live,只需20小时,每天十分钟……就能提升自我,为梦想充能,从此改变人生,听起来如此动人。

然而,事实真的如你所愿吗?

实际上,知识付费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图片来自互联网

正如你为上学交的学费,为买书花的书钱,为行万里路付的旅费,哪个不是在为知识付费?如今的公开课、大咖分享、付费音视频,只不过是变更了承载知识的载体。

现如今,在各大平台上的“知识付费”无非有这么几种。譬如知乎、分答,题主抛出一个问题,如若你感兴趣,可以付费来看答案;

还有像得到、喜马拉雅,你可以花钱用你的耳朵替代你的双手和眼睛去获取知识;

再者像微课,短时间让你熟练制作ppt、成为word大神诸如此类。

正如书分好坏,好的付费课程同样存在,能从零碎的信息中整理出为己所用的人一定大有人在。

交了学费,你能学到什么?
图片来自互联网

前不久,我报名参加了一期某商学院的写作营销课,给了几个树状图,精心制作了几页ppt,提供了方法论,分享了自己从业几年来的心得。原本准备好的笔记本只记了半页,课程结束后我几乎无法记住些什么。

同时,我的确感受到了所谓“城市精英”的学习焦虑症,这种焦虑使他们报名各种付费课程,这样他们会产生一种容易精神高潮的“学习幻觉”。

这类付费的知识商品,对症的是大众焦虑,而不是真正的知识问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思考的一个特征就是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有所得”。

但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性让我们产生了“知识拿来”的错觉,让我们省略掉了获取知识途径中可能遇到的思考、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这种速度和认知心理学对“思考特征”的表述正好背道而驰,而这恰好等同于互联网时代与知识体系构建的背道而驰。

交了钱,我们如何学到真正的知识?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曾经使用过薄荷阅读打卡来进行英语的学习,它把阅读一整本书的任务碎片话,每日10分钟容易完成。

关于这种学习,既然我们交了钱,我们不妨可以用自己花费的金钱作为动力,促使自己学习。也可以每日打卡,把学习量化。其实打卡的过程不仅是汇报,更是一种激励。

所以,“知识付费”仅仅只是学习的一个开端。在大量知识轰炸的今天,无论借助哪种方式,只要多看多想,不随波逐流,不去人云亦云,不偏激固执,始终保持审慎明辨的心,都能获得知识。


                                    -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知识付费的热度开始降温,想想看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