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坐志愿者

儿子这三天在儿童医院做志愿意,因为每天都要开车接送,就懒得来回跑,等他上午十一点半结束后一起回去,我就成了那个“陪坐志愿者”。

每天早晨我五点二十起来,洗漱完了就去买早饭,带在车上吃,五点四十叫醒儿子,然后五点五十五准时出发,开车大概一小时五十分钟。然后我就坐在一边看看书,玩玩手机。

可能是因为暑假儿童医院挺忙的,爷爷奶妈带着孙子孙女或者父母带着孩子,抱着、牵着、拽着、骂着、推着推车有着……孩子们却不明白去医院的含义,有的在怀里睡着,有的有着跳着笑着叫着,有的惊讶于墙上那个超大的蜘蛛侠,也有的一路闹着哭过来……比其他医院的气氛要活泼太多太多。儿童医院白色的装修还有孩子们各种声音,会让人误以为来到了幼儿园或者小学。

到这里来看病的大多是疑难杂症,从安徽来的比较多,山东浙江的也有,拖着行李箱或者是行李袋,有的脚上还穿着室内的拖鞋,可能是有的匆忙或者是为了减少行李负担。还有的带着衣架甚至晾衣服的撑子,可能附近租了房子打算长住下去。还有的开车几百公里远道而来,在家没挂到号,想到现场来挂号,但是也没挂到,真的是一号难求,不管是普通号还是专家号,真的很同情他们。

后来我也尝试现场挂号机给侄孙小宝预约挂号内分泌科或者生长发育科,下个星期的号终究还是没有预约到。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4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89.2万,其中儿科医师人数约为11.2万。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平均下来每千名儿童只有0.5名医师,美国是1.46,参照此比例,所以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至少20.8万。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儿科医生如果没有大幅度的增加,未来孩子们看病会更难。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了解到,1999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正式取消了儿科学专业。一些资历较深的儿科大夫说,在教育部正式取消之前,儿科就已经是“供需严重不对等”,“没人读,专业开着也是浪费。”也就是说,儿科从16年前开始,就已经不受年轻人“待见”了。而且小儿科患者基本不能完整表述病情,儿科因此被称为“哑科”,所以给孩子看病的风险并不小。独生子女多,家长们更是是还以为掌上明珠,对医生的要求也会很高。同时,有研究表明,儿童用药量一般仅为成人的1/4。用药少、检查少、手术少,在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机制下,儿科医生的收入自然比同行少很多。由于收入低、风险高、压力大,所以圈里也流行一句话,叫“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而且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每家儿童医院都有两名以上的医生流失,更是让本来就稀缺的儿科医生捉襟见肘了。

作为一个母亲的我,只能说一句:但愿小孩无疾病,何愁儿医没人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陪坐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