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天网、天幕,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笔账

以后可能要人脸识别坐地铁了,但并不是刷脸支付进站,而是刷脸分类安检。

在 2019 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上,对于地铁安检,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透露,要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研究建立人员分类标准,并形成对应的人脸库;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对乘客进行判别,并将信息推送给安检人员,安检人员据此对应采取不同的安检措施。

加强公共交通安检力度,与提高运营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两难,如今随着大数据及5G时代的到来,通过人脸识别,快速反应,分类安检,在大幅提升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又提高了运营效率,一举两得。

                  1.地铁的“背书”

以后可能会出现,排队排的好好的,突然被工作人员从队伍中拉出来“特别安检”;

过闸机的时候:

“滴~您是好市民!”

“嘟~请进一步安检!”

以后面试和相亲,陪着坐一次地铁就知道有没有违法犯罪记录了。

“北京地铁已证明,我是一个好市民。”

            2.你在意你的“脸”被“收集”吗?

电影《少数派报告》里,未来的人们靠瞳孔识别配合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城市里畅行无阻,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你一进商店,门口的AI就会报出你的姓氏,欢迎你的光临,直接说出你之前购买过的衣服产品,并给你专属的推荐;坐公共交通,抬头刷脸即进,不用刷卡、刷手机,更不用买票;警察要找到罪犯也很简单,因为城市里的摄像头无处不在。所有公民的人身举动都在监视之下进行。

 

其实,这一天已经离我们很近了,以前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是举头三尺有“海康”。

弗兰克林说过一句名言: “人的一生有两件事不可避免:死亡与纳税”。如果他能活到今天,他应该会再加一点:被收集信息,从内到外,从早到晚。

社会的安全关乎每一个人,出入境收集指纹,地铁收集人脸信息,这些都是技术进步对维护社会安全的保障,无条件配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所要担心的是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给违法分子,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

希望国家在收集信息保护我们安全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信息保护。

但是,未来技术成熟后,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你的脸就被商家“收集”了。一旦你的“脸”流入商用,商家会有一切办法知道你的需求,同时,你的信息也可能被诈骗犯罪分子所利用。

    你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逛过的商场,买过的东西,自己的家庭住址,孩子的上学路线,都可以被商家掌握。

通讯运营商有我们的通话记录、网购平台有我们的快递地址、打车软件有我们的常去地点、大众点评有我们的各种喜好,这些信息在各大公司并不需要很高级别的职员就可以接触到。盗取、贩卖个人信息成了不好管、甚至没人管的事情。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有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情节严重”时,才判三年以下。无良分子获取信息的容易程度、被抓到的风险、以及即使被抓收到的惩罚严重程度来看,很多人是经不起诱惑的。

“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

而贩卖信息这种无本万利的事情,目前是无法杜绝的。

就算贩卖信息的人暂时被处罚了,在这个时代,泄露出去的信息是100%不可被追回了,已经永久的被“挂”在的公开的“墙上”。

现在的人们,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保不住,何况每天都露在外面的脸呢。既然电话号码个人信息目前可以随意买卖,那么不久的未来,随意买卖“脸”也是极有可能的。

              3.守住你的脸,藏好你的面

目前我们个人来说,只有尽力而为了,总结了一些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其实不能防止泄露,只能增加无良分子获取的难度),很难全部做到,即使部分做到也可能会影响生活:

1.  用胶布遮挡住一切摄像头,包括手机、电脑、ipad,停用自家屋内用的看娃看猫看狗的摄像头;

2.  用胶布贴掉一切麦克风,有人问贴掉麦克风我还怎么用手机啊?答案是随身配用耳机接听电话与微信语音,不用的时候拔掉;

3.  禁用一切app的位置信息、麦克风权限、相机权限、相册权限、通讯录权限,需要的时候打开,用完的时候关掉;

4.  不注册任何非国家权威机构的网站及会员,用备用手机接收验证码;

5.  戴口罩,戴墨镜,防晒防雾霾显年轻。

做到上面的真的好麻烦啊,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一滴水藏起来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进海里”,改一个大众的名字,多准备几个手机号,注册任何购物网站、点评网站、打车软件都注册三份四份,换着账号轮流用,在迷惑信息收集者之前,先把自己弄晕~~~

但是,我们普通人在目前也不需要过于担心被卖信息带来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目前个人数据还没有被商家准确定价。很多商家可能还并不知道如何精准利用所获得的个人数据,或者即便知道如何利用,但这些所获得的的历史的个人数据对商家未来的经营将产生何种影响,商家可能还无法做出准确的估计。基于此,一个成熟的个人数据交易市场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建立起来。因此即便信息被卖了,由于商家可能没有很好地利用数据,普通人的生活也可能不会马上受到太大的影响。没有受到影响的人不会直观地感受到隐私被侵犯的严重性,这也导致了个体对商家获取、侵犯个人隐私该事项的认知偏差。

不太担心的话,那就多多享受数据科学进步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吧。问题虽然存在,但相信有关部门也有必要对问题和风险作出全面的评估,逐步健全包括法制在内的各项保护机制。

以后不知道随着医美整容的发展,换脸与换瞳孔会不会也能想换手机号一样简单。

现在最火的区块链,再配上你的脸,这本账,算是记全了。

    “我无处不在,你无处可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眼、天网、天幕,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