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者明

        在没有自我成长以前,我几乎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每次都是它们已经如火山般爆发了,我才看得到。

        在开始自我成长以后,我知道了一个词“觉察”,并且尝试临在地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在情绪升腾起来之前看到它,读懂它,如果它是妄念,那么它自然会幻灭。

        以上这些理论,我五年前初次听的时候,觉得神秘又好玩儿,真正要在生活中去体验的时候,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敢说自己能够很及时地觉察自己的情绪,进而有效地调控它。还是会被仔儿和新一的举动遥控了我的情绪;还是会因为学生上课走神或是下课整不好三部曲影响了班级形象而大发雷霆;还是会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一股脑儿把情绪垃圾倒给最亲近的人……

        可喜的是,这些被负面情绪控制了自己的频率越来越低了,而且即使是被情绪控制,我也多少带了一些觉察,只是不能很快“喊停”而已。

        当我们越来越自知的时候,我们就越来越明了,越来越懂得孩子,越来越能够真正地“为他好”。

      早上,仔儿吃饭的时候,嫌我不能及时的无条件地满足他的要求而发了脾气,被我反驳以后,耍赖哭闹了起来。我刚开始本能地提高了嗓门镇压,结果他的情绪更加激动了,适得其反。

      我看到了自己在母亲的权威被挑战了以后的愤怒,我尝试着停下来怒吼,与自己内心的不舒服共处了一会儿。感觉自己能平静下来的时候的告诉仔儿:“你因为妈妈没伺候周到,选择哭闹是你的事儿,但是妈妈没有义务什么都得帮你做了,我不会满足你刚才提的无理的要求,你如果因此还要哭闹,我可以随你哭……”

        我觉得自己表达清楚了,就没再理会奔仔。又过了一会儿,仔儿自己凑过来说想要吃饭,我说可以。他也就乖乖地自己拿起筷子,自己来了。

        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长成了,不必再继续成长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至高点,用俯视的眼光看待孩子。当他们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时,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本能地就会选择“应战”,家里常常“硝烟弥漫”。

        而当我们用一种谦卑的心态自我成长,用自身的成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平视孩子。他们感受到的是平等、自由和尊重,互动的形式不同,能量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成长有瘾,用心陪伴也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知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