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天人合一

      大家好,我是讲书人张雨涵,我今天要讲的是《中庸》之天人合一。《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之孙孔伋。《中庸》是儒家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的集中体现,比较抽象玄奥,朱熹评价说:求古人之微妙处。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天人合一之道是儒家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

《中庸》之天人合一_第1张图片
天予自然之美

        这个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按我自己的理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要顺应自然,人与自然要做到有机统一,但是当我看了《中庸》之后,我发现在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与宇宙即天与道的关系,人的精神世界和肉体的关系等等。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名圣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过程着实需要太多的努力,甚至经过努力也未必成功,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复杂的。即便如此,我认为做人向天人合一这个方向上发展,就是一种理想状态。怎样达到天人合一?

      在第一章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的主宰构成了人性,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率性就是合乎天道的,宣传研究天道就是教育教化。想成为正人君子,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本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修身正德。我们可以时常问问自己,这件事我做的对吗?那件事是我真心想做的吗?不断的反省自己,进行自我认知,挖掘自己的内在。发现本性也是认识本心,我们内心所想的也反映着本性。给自己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同时提升道德,修身养性,变得高尚。

      在全方位认识自我以后,我们会形成一个正确道德标准。我们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别人,一些人因为看了你高尚的言行,他们会敬佩你,给予肯定,并且可能效仿,这样慢慢的互相学习,循环反复,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正人君子,与之来往的也是道德高尚之人。在与别人有利益冲突时,做到大度无私,使你我达到平衡,经验的积累发生质的变化,我们也就学会了为人处事之道。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了平衡的状态,这样顺其自然的生活对天人合一有很大帮助。       

        达到天人合一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认识天人合一的“人”之后,还要认识“天”。“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它需要我们客观的看待世界。客观世界是神秘的,有其自然的规律,作为客观世界一部分的我们,也要发挥我们的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当中,如果对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达到天地人并列的理想状态。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都反映了天人合一思想。比如在公交车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也许今天给老人让座哪天就会有人给我们让座,这是一个互帮互助过程,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做法,是人性的体现。共享单车是公共资源,使用之后应该摆放整齐,而那些想据为己有,故意破坏单车二维码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敬畏,更不要提做到天人合一了。

        我们最近在排中巴情话剧,上周日有一个传媒学院的学长来指导,他不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教给我们以前从来都不知道的舞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他在实现自我价值,学有所用,不断的输出知识经验去应用,这样的大学生活才有意义。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既知道了专业之外的东西,又丰富了自我。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大家议论---“扶不扶”,甚至在春晚也有这个题材的小品。如果人人都以冷漠的态度应对那这个社会是无法运转的,难道只有老人的兜里踹个纸条“我自己摔倒的,我有医保”才能被救助吗?去年秋天我在飓风广场遇到了这种情况,一位老人被砖缝绊倒,我当时什么都没想立马把她扶起来,我甚至认为那位老人不必对我说谢谢,因为这是我该做的。那些榜样人物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在做善举时什么都没想,这就是一个人该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人真正本心的善性。按照善性去做,做出来的事就是道义的,这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有助于提升自我品格。

        我想没有人会说自己已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吧!天人合一是一种追求,我们在不断的前进,虽然我们达不到天人合一,但我们可以为之努力。坚守道德的准则,修身养性,认清自己,尊重别人,互帮互助,用物我合一的眼光看透人生百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之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