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去旅行

书名:玩着长大:和孩子一起背包旅行

作者:Choyce

作者是个台湾女人,带着三岁的女儿和一岁半的儿子开始旅行,三年里国外旅行250天,算上台湾本地的一百多天,超过一年的时间在旅行。

老话一句:“不旅行,没乐趣!”当他们在旅行途中,母子一起迎接挑战时,这种共患难的情谊紧紧相连。

孩子自然也在旅行中成长为能吃苦的孩子,跟着妈妈一起迷路,一起在雪地里奔走,一起设法排遣长途旅行的苦闷,一起克服想家、想爸爸的忧愁,一起对抗异国旅行的疑难杂症……他们在旅行的路上学习独立自主、自律自制、互相扶持,并且努力学习当一位小小背包客,当个好团员,配合妈妈的行程安排。

作者还真是挺让人佩服的,想想我们都是两个人带一个孩子出门,尚且各种问题,她一个人可以带两个!需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

她显然有自己的方法。首先,自助旅行的规划工作,不能都扛在自己身上。准备行程规划的时候,就拉小孩进来参与!

另外旅行不过换一个地方生活,平时就要有所训练。在家里会主动协助家务的孩子,出了门,不会对父母、对餐厅或旅馆服务人员颐指气使;不会把旅馆房间搞得乱七八糟;不会大声抱怨外地环境不佳;不会与异国异地文化格格不入;也不会身在异地,还要享有居家时样样不缺的温暖舒适……

还有一些育儿的经验:唯有不依赖电子产品,才能充满求知的热情,保持对新鲜事物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度,也才愿意走出家门,真正享受旅行的乐趣。

作者会对孩子限制一个星期看半小时电视。

另外性格的培养。孩子喜欢哭闹,哭闹个不停,相信家长都有碰到过。这时,作者只有一个做法:“你哭够了,再来找我!”说完,会马上离开现场,或者让孩子在无人的角落哭个够。等他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明白哭泣不能解决问题时,才会回应孩子的需求:合理的要求就给,不合理的吵闹绝不轻易松手。此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向孩子传达一个理念:哭泣,不是跟父母沟通的最佳渠道。

父母们要学习控制孩子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养成他们一上车就坐好、闭目休息,等到下车才能玩耍的习惯。父母让孩子知道,搭乘交通工具只是转移旅游场所的过程,而不是来到另一个游戏场所,如此可避免孩子在车上玩过头,下车后,小孩累坏了,大人却正要开始活动,无形中破坏了旅游的兴致。就是说不要上车太兴奋。

不管带着孩子到哪里,坚持晚上不带他们出门,晚上9点准时睡觉,第二天早上睡到自然醒(约7点钟),按照平日的生活步调出门活动。如此规律的作息,帮助孩子游历各国时,轻松调整时差,一点儿都不打乱生活步调!

不管去哪个国家,只是换个地方生活罢了!当孩子习惯在生活的地方各地旅行,学着不依赖温暖的家,那么不管在哪里,他们都可以适应新生活。

作家洪兰曾经说:“没有退路时,路就出来了。” 孩子们跟妈妈在旅行的逆境中学习独立与成长。不常窝在家里,不会因此失去对家庭的安全感,反而更沉稳、更有自信,走到哪里都能快速融入新环境,也很容易把自己从旧环境中抽离出来,不会眷恋、依赖着身边的老师、同学与玩伴。

旅行就是一种学习!人人都有独立自主的潜能!不要说孩子,大人也能在旅行途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何况,总有时候,孩子的表现反而更值得大人学习。

旅行让心灵富足,知道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

作为母亲,从手无缚鸡之力,到两手扛起一台推车加上两个熟睡的孩子上楼梯;从事事仰赖他人协助,到自己带着两个孩子闯天涯;从只是为了带孩子出门散心,直到现在,毫不迟疑地投入旅行与写作之列,记录着姐弟俩的成长,也记录着自己学习当妈妈、当领队带着两个年幼孩子到处旅行的点点滴滴。从无到有,一次次写下母子三人的足迹。

这是作者自己的成长,孩子们更是有很多成长,学习,语言,交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着孩子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