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度更快 ------- 详细说明见第四大点,Vue3的虚拟DOM
1、重写了虚拟Dom实现
2、编译模板的优化
3、更高效的组件初始化
4、undate性能提高1.3~2倍
5、SSR速度提高了2~3倍
2、压缩包体积更小
通过webpack的tree-shaking
功能,可以将无用模块“剪辑”,仅打包需要的,这样有两大好处:
1、对开发人员,不必担忧项目整体体积过大
2、对使用者,打包出来的包体积变小了
3、更易维护
1、compositon Api可与现有的Options API一起使用
2、VUE3是基于typescript编写的,可以享受到自动的类型定义提示
5、更易使用
关于Proxy,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的性能上的提升,因为传统的原型链拦截的方法,无法检测对象及数组的一些更新操作,但使用Proxy又带来了浏览器兼容问题。
Proxy为 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Proxy实例
var proxy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target 表示所要拦截的目标对象(任何类型的对象,包括原生数组,函数)
// handler通常以函数作为属性的对象,各属性中的函数分别定义了在执行各种操作时代理 p 的行为
关于handler拦截属性,有如下13种
若需要在Proxy内部调用对象的默认行为,建议使用Reflect,
var person = {
name: "张三"
};
var proxy = new Proxy(person, {
get: function(target, propKey)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propKey)
}
});
proxy.name // "张三"
proxy更多了解,请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rIqznB3WXT6M4T0YQb6CQA
Vue3.0 里为什么要用 Proxy API 替代 defineProperty API?
响应式优化。
1、defineProperty API 的局限性,就是它只能针对单个属性做监听。
Vue2.x 中的响应式实现正是基于 defineProperty ,对 data 中的属性做了遍 历 + 递归,为每个属性设置了 getter、setter
。 这也就是为什么 Vue 只能对 data 中预定义过的属性做出响应的原因。
defineProperty的局限性
对于数组来说,通过下标的方式
直接修改属性的值,或者添加一个预先不存在的属性,是无法监听到数据变化的,
对于对象来说,只能劫持对象的属性
,从而需要对每个对象的属性进行遍历,如果,属性值是对象,还需要深度遍历。
这就是 defineProperty 的局限性
2、Proxy API 的监听是针对一个对象的,那么对这个对象的所有操作都会进入监听操作,这就完全可以代理所有属性,将会带来很大的性能提升和代码的优化。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都必须 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
3、响应式是惰性的
在 Vue.js 2.x 中,对于一个深层属性嵌套的对象,要劫持它内部深层次的变化,就需要 递归遍历这个对象,执行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每一层对象数据都变成响应式的
,这 无疑会有很大的性能消耗。
在 Vue.js 3.0 中,使用 Proxy API 并不能监听到对象内部深层次的属性变化,因此它的 处理方式是在 getter 中去递归响应式
,这样的好处是真正访问到的内部属性才会变成响 应式,简单的可以说是按需实现响应式,减少性能消耗。
是否可以监听属性的读写、删除、方法的调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监听到属性的读写,而 Proxy
除读写外,还可以监听属性的删除,方法的调用等。
是否可以监听数组、对象的变化
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测数组、对象的变化。而 Proxy 可以直接监视数组、对象的变化。
Vue中是通过
对重写数组/对象的方法进行重写来实现监听数组/对象的变化的
监听方式
Proxy 是以非入侵的方式监管了对象的读写,而 defineProperty 需要按特定的方式定义对象的属性。
let list = [1, 2, 3];
let listproxy = new Proxy(list, {
set(target, property, value) {
target[property] = value;
return true; // 标识设置成功
}
});
list.push(4);
Proxy对象可以拦截什么?
总共13个,见上方。
详细说明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24176/article/details/104811337
模板方面没有大的变更,只改了作用域插槽,
2.x 的机制导致作用域插槽变了,父组件也会重新渲染
,
3.0 把作用域插槽改成了函数的方式,这样只会影响子组件的重新渲染
,提升了渲染的性能。
Vue2.x 中的组件是通过声明的方式传入一系列 option
Vue3.0 修改了组件的声明方式,改成了类式的写法
,这样使得和 TypeScript 的结合变得很容易。
TypeScript遵循最新的 ES6、 ES5 规范,从语言层面上扩展了JavaScript的语法。 (比如来说,javascript为弱类型语言,而typescript则可以通过类型注释来提供编译时的静态类型检查,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报错)
typescript对比javascript,参考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0dfbcd4a0757
Vue.js 2.x
的数据更新并触发重新渲染的粒度是组件级的。在 2.0 里,渲染效率的快慢与组件大小成正相关:组件越大,渲染 效率越慢。并且,对于一些静态节点,又无数据更新,这些遍历对比就是对性能浪费。
Vue.js 3.0
做到了通过编译阶段对静态模板的分析,编译生成了 Block tree。
Block tree 是一个基于动态节点指令将模版进行切割所形成的区块
,每个区块内部的节点结构是固定的, 每个区块只需要追踪自身包含的动态节点。所以,在 3.0 里,渲染效率不再与模板大小 成正相关,而是与模板中动态节点的数量成正相关。
1). 支持自定义渲染器,从而使得 weex 可以通过自定义渲染器的方式来扩展,而不是直接 fork 源码来改的方式。
2). 支持多个根节点
3). 基于 tree shaking进行项目优化,使得项目打包后的体积更小,运行更快。
Tree shaking
是一种通过清除多余代码的方式,来优化项目打包体积的技术,
其原理是基于ES6模板语法(import与exports),在编译时就能确定模块的依赖关系,以及输入和输出的变量。
tree shaking的参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75073fef572
参考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4db4b191de06
传统Vdom的缺点
虽然∨ue能够保证进行最小化的更新,节约浏览器的渲染性能,但却新增了新旧Vdom对比的性能消耗。因此, vdom的大小就直接影响了对比的快慢,而vdom中有一部分是静态标签,不会改变,但在对比时,仍会进行遍历,因此就会增加性能的消耗。 所以在vue3.x中新增了静态标记,对于标记了静态标记的标签,diff时不再对比。这样就优化了diff的速率。
Vue3性能的优化,具体表现为:
Vue3编译速度上,性能优化的地方:
我们来看一段很常见的代码
<div id="app">
<h1>技术摸鱼</h1>
<p>今天天气真不错</p>
<div>{{name}}</div>
</div>
vue2中会解析
function render() {
with(this) {
return _c('div', {
attrs: {
"id": "app"
}
}, [_c('h1', [_v("技术摸鱼")]), _c('p', [_v("今天天气真不错")]), _c('div', [_v(
_s(name))])])
}
}
其中前面两个标签是完全静态的,后续的渲染中不会产生任何变化
,
Vue2中依然使用_c新建成vdom,在diff的时候需要对比,有一些额外的性能损耗
vue3中的解析结果
import { createVNode as _createVNode,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openBlock as _openBlock, createBlock as _createBlock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 id: "app" }, [
_createVNode("h1", null, "技术摸鱼"),
_createVNode("p", null, "今天天气真不错"),
_createVNode("div",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name), 1 /* TEXT */)
]))
}
// Check the console for the AST
_createVNode新增第四个参数:
<div id="app">
<h1>技术摸鱼</h1>
<p>今天天气真不错</p>
<div :id="userid"">{{name}}</div>
</div>
编译后
import { createVNode as _createVNode,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openBlock as _openBlock, createBlock as _createBlock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 id: "app" }, [
_createVNode("h1", null, "技术摸鱼"),
_createVNode("p", null, "今天天气真不错"),
_createVNode("div", {
id: _ctx.userid,
"\"": ""
}, _toDisplayString(_ctx.name), 9 /* TEXT, PROPS */, ["id"])
]))
}
text是1,props是8,组合在一起就是9,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位运算来判定需要做text和props的判断, 按位与即可,只要不是0就是需要比较
绑定的@click会存在缓存里
链接
<div id="app">
<button @click="handleClick">戳我</button>
</div>
编译后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 id: "app" }, [
_createVNode("button", {
onClick: _cache[1] || (_cache[1] = $event => (_ctx.handleClick($event)))
}, "戳我")
]))
}
引入vdom,控制了颗粒度,组件层面走watcher通知, 组件内部走vdom做diff
,既不会有太多watcher,也不会让vdom的规模过大,这样就不会使diff超过16ms。
React走了另外一条路,既然主要问题是diff导致卡顿,于是React走了类似requestIdleCallback的cpu调度的逻辑,**把vdom这棵树,变成了链表**,利用浏览器的空闲时间来做diff,如果超过了16ms,有动画或者用户交互的任务,就把主进程控制权还给浏览器,等空闲了继续
,
Vue3通过Proxy响应式+组件内部vdom+静态标记,把任务颗粒度控制的足够细致,所以也不太需要React的Fiber了
参考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gC6zOkpo1ghyUYS680oWw
参考链接:https://juejin.cn/post/684490413464723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