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其实可以存在

最近大为热门的话题,一定是语出惊人的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之害远甚于黄、赌、毒的高论所引发的一场教育之争。

杨氏以为,奥数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远甚于网瘾,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少年儿童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学养的教授,作为一个在教育界有影响的人物,杨东平如此放言,是不应该的。在谈论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我们有没有尊重儿童?我们有没有从儿童角度去论述问题。其次,我们还要考虑,我们的议论与判断,有没有尽到引导社会与大众的责任与义务。

杨东平反对奥数,其出发点在于对儿童的关心,这一点,让人佩服。然而,论及“少年儿童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可能就是不实之词。奥数显然不是全民之事,也不是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摘得奥赛冠军。甚者,有一些清醒的家长,在内心,有着对奥数的清醒判断,并不是如杨东平所言的那种失去理智,非得将孩子交付这场极端化的学科竞赛。事实上,在奥数这个问题上,并不如杨东平所讲的少年儿童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家长也不会傻到每个家庭都让孩子去学奥数,从而让有关机构获利。也还有培训机构,有着振兴中国数学的愿景,并不都如杨东平所言纯是为了利益驱动而实施奥数。杨东平的论点,细细考究起来,有欺骗大众、误导大众之嫌。将奥数说成是祸国殃民,也有哗众取宠、言过其实之嫌。

奥赛其实是可以存在的。关键是我们对奥赛的态度。就像高考是不可以取消的,关键是我们对待高考的态度与方式。

货卖于方家。有需要就会有市场。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什么人对市场运作机制持抵触态度,我觉得就如《吕氏春秋》中所讥讽的那个“刻舟求剑”者: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世易时移,我们不能总是用老眼光看待教育了。好的教育,就应该占据好的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拉动经济发展,似乎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一些孩子想通过奥数提升自己,其愿望并没有错;一些孩子有数学上特别的天才,想在奥赛在展示自我,也同样没有错。孙云晓认为奥数是一次次让孩子们认为自己是傻瓜的过程,这一观点,同样是一种经不住推敲的论点,它不带有普世性。毕竟,科学的奥秘,需要我们在面对它是抱谦恭而审慎的态度的。有人说,华罗庚与杨乐这样的大数学家是以“玩”的方法抵达数学的最高境界的。事实上,情形并不是如此简单。

我们可以举最近的例子为证:出生于1962年著名数学家朱熹平,致力于研究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并终于成功。这一成功,首先得益于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提出了解决庞加莱猜想的纲领,为破解猜想奠定了基础。2002年至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猜想中的一些“疑难点”。其后,才由朱熹平等人完成了“封顶工作”。几代数学家的艰苦努力,才完成这样的工程,岂是“玩玩”就能解决的?

如果说要取消奥数,是不是也应该提出取消奥运呢?奥数本来就是一种高水平的竞赛,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入场者也都是顶尖高手,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我们可以不提倡极端状态下的教育,但是,教育本身在面对天才儿童时,以一种智角逐上的极限方式,也不是不可以。举办奥数班,举行奥数比赛,如果是为了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学习其他科目,形成真正的数学素养,那就绝对不是一件坏事。奥数的学习是针对一些有着良好超前学习能力,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的。适当做些奥数题对拓展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看到奥数之害固然重要,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真诚希望人们也看到奥数之善。任何偏激之论,都不能作为科学的论断。

其实,这种时候,我们还是回到教育的常识,正像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必须有爱,但光有爱,教育是不可能成立的。当一个民族失去竞争力之后,有再多的爱,也无法与其他民族相抗。将孩子纳入一种极端的状态进行比试,一定要让孩子分出三六九等,显然是违背了教育的本意。然而,又必须看到,学生的智力状况与个性状态,是千差万别的,这也是一种事实。

 奥数本无罪,打倒奥数也未必能真正将教育带入素质教育的天地。素质教育从根本上不排斥天才教育。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教育清醒。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数,其实可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