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

批改作文,感慨良多,特别从命题的角度思考:

一、真情实感编造不出来。

这次是写家庭生活,孩子们都有话可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理解也日渐加深,所以表达感谢也基本得体。所以,这次很少看到生编硬造的作文。虽说是一些平平淡淡的日常小事,父母接孩子上下学、洗衣做饭、讨论学习,但是孩子们写起来还比较得心应手,日常的举动罩上的感谢的柔光,也常常能摇曳多姿。

当然总有难以下笔的孩子,究其原因,父母和孩子沟通少,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少,平时下笔练习少。所以三两句话就能暴露问题,一旦内容苍白,所有的技巧都变得拙劣不堪。

所以,命题的时候,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要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这次的“感谢”,小而具体,有话可说。这样命题,首先呵护的是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这应该是做老师的首先考虑的的。

反思自己,前段时间布置的《步履不停》《一段……的旅程》《本来我可以……》等作文都是注意了题目的思辨性,而忽略了生活体验。做得不好,要改。

二、真情实感有程度差异。

孩子们都有真情实感,但并不等于这次作文区分度就降低了。越是有话可说的作文,越是能够看出孩子们的差异来。尽管说幸福的家庭很相似,但是幸福的表达却不一样。感谢要说出来,也有道理。

孩子们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其实是对题目和生活双重理解的差异造成的。题目明明是《谢谢了,我的家》,结果有孩子把具体内容写成了“谢谢了,我的妈”,最后生硬点题。这个题目之下,只写一个人,一件事的作文明显过于单薄生硬。孩子们必须对生活有丰富的积累,才能在文字中把谢意表达的真挚饱满。

所以,命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们的丰富性,尽量让这种丰富性有一个具体广阔的平台。我要表达谢意,那为什么感谢,就因人而异了。

三、真情实感有内容差异。

这次作文,看到一部分孩子写自己的不幸福,最后硬是转到了“谢谢了,我的家”这个话题上,不知怎么,总是觉得辛酸。孩子们努力在最后的议论里扭转局面,把立意归结到感谢生活的苦难,让自己学会了坚强。大部分扭得不是很自然。

其实这个立意写好了很能出彩。可是孩子们写不好,只是因为他们还是青春期的孩子,家庭的不幸很难理智地看待。很多的负面情绪,很多的精神压力都需要转移到试题所规定的范围内,孩子们做不到。

所以,命题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孩子们的真实境遇,不建议有太多的主观限制,否则就是逼着孩子们说假话了。

总之,命题很难,所以才更要慎重,要善待孩子们的写作欲望,要善待孩子们的真实表达。因为“文如其人”,教孩子们写作,就是帮助他们塑造精神品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