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很大,乍一看,你都不知道从何入手。
生命的最大秘密是什么?关系的最大秘密是什么?两者在一起又会有着什么秘密呢?
接下来我以潜水故事来阐述这些生命中的大问题。
经常潜水的人都知道,我们潜水时候如果有一个好潜伴是多么的重要。这就好比事业上你能有个好伙伴,生活上你能有个好知己一样。一生得一知己足矣。一生得一潜伴,一样足矣。
在不久之前,我和我的潜伴一同在马尔代夫的“窥海一号”潜水游艇进行船宿潜水行程。我自己是潜水教练,我的潜伴是潜水长,论潜水经验与水下应急处理能力,我们俩谁都不比谁差。
记得那天第一潜,早晨七点,为了可以欣赏到蝠鲼在清洁站的景象,我们早早出发去和美妙的蝠鲼来一次“亲密”接触。抵达潜点,与以往一样,检查完装备与水流情况,便翻身入水,投入那蔚蓝色的生命海洋。
蝠鲼清洁站是一个有着三、四十平米的珊瑚礁盘,深度并不大,在18米左右。当我们抵达清洁站时,三只优美的蝠鲼已经缓缓的落定在礁石上,雍容华贵的享受着小鱼们为它们进行的“美容SPA”。阳光透过波光粼粼的海面,斜射在蝠鲼黑色的背上,就像幻灯机在它们身上打下的迷幻光斑,美极了!
按照先前潜水简报的要求,我们在离开礁石两米的沙地上落定,就像看着一出精美的话剧,舞台上的灯光、演员都已在尽情的表演。演出精彩绝伦,这是大自然生命关系的美妙乐章。
演出过半,我依然沉静在蝠鲼的精彩表演之中,我的潜伴在我的左前方,均匀的呼吸,时不时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气泡从她的发梢腾起。蝠鲼在清洁站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在享受珊瑚礁的鱼群为它们做着“美容SPA”的同时,也会时不时的扭动自己的婀娜多姿的身体。大的那只翼展足有三米,时而优雅的扑腾一下双翅,时而俏皮的做个后仰,时而又从容的穿过潜伴呼出的气泡群,似乎它挺享受气泡在它腹部短暂逗留的感觉,大概它也挺享受这种泡泡浴的吧。
我完全被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影像所深深吸引。正在此时,听见一声脆响,就像是有人把一个气球扎破的那种声音。瞬间,我看见潜伴的气瓶阀上开始涌出大量的气泡。那极速涌出的气泡完全破坏了演出气氛,显得格格不入。哦!这是高压阀门与调节器接口处漏气了,一般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密封圈的老化或是变形。在我以往的潜水生涯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由于气瓶是背负在背后,潜伴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她往左往右的回头,似乎在寻找什么,但是极速泄出的气体在她的上方,她回头是看不见的。显然在这方面,她没有经验。
我清楚的知道,以这种泄漏速度,在18米的地方,气瓶最多剩下支持1分半的时间。我立刻起身,拿出自己的备用调节器,迅速地游到她的身旁。因为距离不远,也就几秒钟,示意她更换我的备用调节器呼吸。透过面镜,我能察觉到她略有些诧异和紧张,诧异是她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紧张是因为她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当她用我的备用调节器建立了呼吸,我本能看了一下残压表,150BAR,没有问题,完全够我们两人安全升水。此时离开入水过去了20分钟。我把她手抓过来示意让她抓住我的BCD(浮力调节装置),以确保我们两个人的相对位置。与此同时,我迅速关闭了她的气瓶阀门,因为如果气瓶完全泄压,有可能会造成海水倒灌进入调节器,从而损坏调节器内部。
极速的气泡柱终于停止了下来,潜伴似乎也清楚了她所遇到的“险情”,给了我一个感谢的眼神,同时做了一个OK的手势。我也以肯定的眼神作为回答,也比出一个OK的手势,示意你放心吧!一切都控制住了。我看了一下她的残压表,还有30BAR,天!这么短的时间,漏气的速度还是比我想象的要快。不过好在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处理操作,这不得不要感谢我在SEAISEE潜水中心学习与教学的经验累积,当然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潜伴与我之间的默契与完全的信任。
比划出一个上升以及执行安全停留的手势,同时,我也向不远处的潜导做出了我们提前结束准备升水的信号。我看得出潜导对我们及时的处理紧急情况的方式很是满意,他也回应我,“你们可以升水,他会继续照看其他同行的潜水员。”在完成交流以后,我示意潜伴抓住我的气瓶阀门,因为当她的气瓶只剩下30BAR气体的时候,她会处于一个比较偏于正浮力的状态,为了方便她固定深度,同时也方便我的游动,所以让她抓住我的气瓶,就像是骑在我背上,这样,所有的中性浮力交给我来控制,这是我们默契的方法。
10米,9米,8米,7米,6米,缓慢上升,我时刻注视着潜水电脑表的深度读数,当抵达安全停留高度,我用手势告诉潜伴,开始进行3分钟的安全停留。这时因为略有些表面的洋流,我们居然悬浮在蝠鲼表演舞台的正上方。这还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来观看演出。
或许,潜伴也被脚下的美景再次吸引,我能感受到她的呼吸节奏慢慢变得缓和,似乎已经从刚才的小紧张恢复过来。渐渐的,我能感受到我们俩的呼吸节奏趋于一样的频率,完全放松下来。她游到我身旁,轻轻拍了一下我胳膊,我知道那是潜伴在表示对我的感谢。
此时,我们真真切切的是在“同呼吸,共命运”。
这只是在一次平常潜水中遇到一次小插曲。但细细评味,却能发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奥秘所在。
我想到庄子在《人间世》中描述孔子和颜回的讨论,颜回请教孔子如何做心斋,孔子说道:“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借用孔子传授颜回的故事来阐述了一个法门,就是心斋,也就是虚心,至于虚心有什么好处,我们这里暂且不表,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所介绍的方法吧。
第一步呢,就是不要用耳朵去听,而是要用心去听,心怎么能够听到声音呢?很简单,我们自己就可以做个实验,你用音响播放一首你最爱听的歌曲,然后忽然你按一下暂停,你就会发现,尽管你的耳朵没有听见后面的歌词以及旋 律,但是你依然会在心里或者说意识里面“听见”后面的内容,这便是用心去听的意思。当然,大脑一定是帮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的。
在用心去听的过程中,你能感知到自己的念头所产生的“声音”。
第二阶段呢,我们可以不用意识去感受,而进入一种能量的感受,就是“听之以气”。想象我们是一只漂浮在汪洋大海的皮球,我们不再用意识去觉察“这是什么声音”,而是一呼一吸,一收一放间,去感受周围的环境。就好比潜水时候对漂浮状态的控制,一呼一吸,一收一放,身体和周遭的环境一起调整,一升一降。当我们吸气的时候,自己可以感受像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当你呼气的时候,你感受到自己的放松。所谓“听之以气”就是这样,是去感受节奏和频率,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同频共振”。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当你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是通过你的视觉系统将文字转化为一种在脑海里呈现的场景,或者是图片化,这是人与物的互动;但当你听别人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会很不同,原因就在于,这是人与生命能量的互动,听的时候,你是可以感受那种与朗读者同频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有能量信息的,我这里说的能量不是物质能量,因为没有词汇能去定义这个信息。这种传递,不仅仅是意识,还有频率和节奏。后者,在阅读时候是感受不到的。
生命关系的本源也是一种这样的协调,就好比你是一个电台,别人也是一个电台,当你们同频时,可以直接跨过文字甚至是语言的交流,而直接获取对方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就像前面我和潜伴潜水的故事,我们在水下没有办法用语言交流,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的信任与感激,我相信她也能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心与爱护。这种心灵上的互通,就是建立在“听之以气”的基础上。
用“听之以气”的方法,还可以鉴别情侣们是否真的恩爱哦。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就是观察他们散步,看他们能否达到步调频率与节奏完全一致的状态。我相信各位会有这种感受,哪怕你与自己的爱人不说话,但只要保持节奏轻柔、步调一致的踱步,你心里就会有一种特别温暖与踏实的感受。我们很难找到精准的语言文字去形容这种感受,但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
再用一个潜水员经常会看到的现象举例,我们知道在很多大型鱼类身边,总有着一群形影不离的小鱼,为什么?因为那样小鱼的游动会非常省力,这叫“顺势”。同时,在大鱼捕食的时候,小鱼也可以轻而易举的享用美餐。这种鱼通过进化,就产生了䲟鱼,就是我们常说的吸盘鱼。䲟鱼往往会跟随着鲨鱼、蝠鲼或者鲸鲨这些大型鱼类。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䲟鱼并非时时刻刻是用吸盘吸附在大鱼身体上的,它们时常会游动在大鱼的前方。那么问题来了,当它们游动在大鱼前方的时候,它们是怎么知道大鱼的下一步游动方向的呢?难道大鱼是按照䲟鱼的游动方向去走的吗?这里面有着大自然的奥秘所在,我的理解是,䲟鱼与大鱼通过“听之以气”的方式协调彼此的频率节奏,才做到“心有灵犀,休戚与共”,才产生共进退的游动方向,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其实人也一样,当你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如果你们之间产生了某种共鸣,你是完全会有感知的。这种共鸣的信息就是来自于“听之以气”,是你对对方的能量信息频率的一种领会。
这种共鸣协调的状态就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本质。前情故事中提及的与潜伴的共生呼吸状态很好的诠释了“同呼吸,共命运”。有趣的是,当我和潜伴在放松下来以后,我们的呼吸节奏会慢慢趋于一致。潜伴虽然抓着我的气瓶来保持相对位置, 但是我的游动以及对悬停状态的控制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她的存在。太奇妙了,这就跟䲟鱼和大鱼游动一致的道理一样。因为我和潜伴进入了一种“共鸣”的协调状态,我们的意识结合不用通过我们各自的大脑,就可以控制两个独立身体的协同动作。这是何等美妙的状态啊!
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进入这种协调状态会非常迅速,迅速到一念之间。怎么说呢?我相信大家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比方说,你和一位朋友,有时候你们会不约而同的说出一样的话语,甚至不用语言,你会从眼神中了解到对方和你的念头是一样的。这是巧合吗?或许是的,但我想说,也有可能不单单是巧合。我们常说这种状态就是“默契”,是“心有灵犀”。听之以气,就能够达到这种“默契”。我相信,在这种状态下,你和对方一定都会发出心领神会的微笑。
如果把这种共鸣协调的状态,加以善用,使之诞生在事业上的伙伴间,萌发在感情上的爱人间,以及应用在家庭上的亲人间,你会惊喜的发现,一切都会变的非常美好。因为这就是生命关系的最大秘密。
所以,两个生命个体间的交流,不应该是建立在“道理”上的灌输,不是“我要和你说,这样是不对的,那样才是对的”,诸如此类。本质上来说,任何道理都是一个道具。为什么“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那是因为讲道理的人与听道理的人完全不同频,也没有能量交集。
不信你可以去找一个小孩子来试试看,当他哭闹的时候,你说“不许哭”,他未必能够停下来,但是,这时候如果你用和他一样的频率和节奏发出哭的声音。他马上就会停止哭泣。
因为一个生命个体在与另一个生命个体共鸣的时候,他会体会到“我不是孤独的”感觉。也许脑子里不会产生这种意相,但却是我们的生命意识所需要的,或者说是生命意识的诉求,也就是我们心神的诉求。这种意识的信息,对接的能量就是一种“气”,它直接走肾,直接走脾,它不走心(物质的心),不走脑。这种不通过自己大脑产生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是从意识底层升起的。这种前提是因为有了另一个个体与他“同呼吸,共命运”。
所以当你在和别人交流时候遇到困难或者无法交流的情况下,你可以也学庄子借用孔子来说的话“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把自己做事的节奏、说话的节奏、呼吸的节奏乃至哭泣的节奏都和对方调成一样,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了。
这就是所谓的“读心”。
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解释夫妻相。
我有两位潜水同好,他们是一对夫妻。什么是夫妻相,看他们就明白了。这不是指长相,而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同频共振。丈夫说一个笑话,妻子会在一旁用温暖的眼神关注着,即使笑话不太好笑,她也会报以微笑的状态。这种微笑不是奉承假装的,而完全是从心底发出的,旁人看来带着暖暖的爱意。两人的默契油然而生。这是因为妻子与丈夫保持着共振的状态,所以她能在内心感受到丈夫的喜悦,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所以,最高级的交流术不是从意识层面上与人达成共识,而是从“频率”层面上与人产生共振。孔子告诉颜回,你修行心斋的时候,要让自己的频率与周遭环境若有若无的、有情与无情的众生达成共振,这叫做“听之以气”。
这样,瞬间,你就能“懂我”了,我也就能“懂你”了。
阿酷
书于美国奥兰多
2017年11月3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