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送礼那些事

其实我习惯回避这个问题,因为什么呢?老爹,老公的位置,都算是处在嫌疑位置,你不说,或者拼命解释,别人还是会认为,一定是收礼的,可能嗤之以鼻,也可能满心羡慕。所以,就不说。但是即便不说,还是要面对自己的感受,这些感受却不会自动消失。

老爹以前喜欢说的一句名言就是“水至清则无鱼”,过于律己,似乎会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不自律的话呢,自己的内心又难以得到宁静。所以,他说,很累,他说,我希望你们姐妹俩,都不要走仕途。事实上,任何事情,太多的给自己设定了意义,然后让自己成为一种意义的积极支持者,都很累。因为现实会以相反的姿态不断告诉很多无奈,这时候,你的坚持,你的意义可能就代表着不断的碰壁。所以又回到意义是自己的还是社会的,这个问题,扯得太远了。说到底,是个人的选择,有的人愿意站成一处风景供人瞻仰,有的人巧妙地周旋,可能为了自己的进取,也许纯粹为了真的办事,当然还有的人,如鱼得水,这样的环境,自然有适合的人左右逢源。但是不管是怎样的选择,自己都要负100%的责任。

如果说身边的亲人面临这样的选择,我可能是旁边关心的人,也可能是受益者。但是局面反过来,我成为了求人的人,我需要“按规矩来”,这时候,我是什么心态呢?说来,孩子上户口,幼儿园,小学,哪样不求人,哪一样不需要送礼,不过,这跟我关系也不大,我选择不参与,也就少了那些纠结。实际上这也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吧,在那些大事面前,你想求的是结果,那个结果重到已经不能再计较方式手段了,这时候,也就不纠结那些所谓的情绪了,可以纠结,是因为你还可以取舍。

于是,昨天我选择了送礼。各种明示暗示,还有朋友的建议,让我最终决定送出这份礼。其实还是心中有恐惧,其实大多纠结,都可以归为恐惧吧,所以有“破财免灾”的说法,很多时候,一些金钱上的付出,确实可以换来心安,何乐而不为呢?这个时候,自己所要坚持的原则,是否要让位于自己所不能牺牲的孩子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说到底,为了孩子,真的可以做很多自己不愿做的事,好像也是从有了孩子,我和老公开始打破了不求人的法则,一次又一次的打破。最开始关于尊严的伤痛,慢慢的变得麻木了。到现在,清点那些送礼带来的好处,真的要转换一下思维了,此处好想有一个调侃的表情。

每次在我挣扎时,老公给我鼓劲,喜欢用的词,就是“磨合”,不知道这是否通用词,我很少讨论这些话题,虽然是否给老师送礼,都变成了大众话题。送礼的目的,确实为了拉近关系,有了一个敲门砖,变成熟人成为可能,在中国,确实熟人好办事啊。我脑补一个情节,你送我送,大家的循环里,关系开始流转。又出来一个口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其实问题确实不是在两个极端,也可能甚至不在送礼或者不送礼。因人而异吧。我们面对了不同的人,这些人我们要打交道,就要用人家可以接受的方式打开缺口,而不是用激烈的方式冲开缺口。我发现,我的习惯模式是既不冲,也不软化,只是一味逃避。为了孩子,不断的突破自己吧。

其实想法很多,很难一一说尽,想要不吐不快,却发现感触像是抽不完的丝线,算了,不用辩解,也不用自我安慰,不过如此而已。后面,还继续。也许有一天,真的可以很坦然。坦然的选择接受,或者坚决的放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送礼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