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点菜简友,方芳芳000。
说实话,这位朋友点的菜差点超出了我可以写的范围。
那么本期,让寿司到嘴里来吧。
我们先说上海松江大学城好吃的寿司。
一家位于松江大学城四期学生公寓内黄焖鸡旁,是一家非常小的店铺,店主是一位爱笑的老伯。
你不可能吃出什么豪华感,那家寿司简单但口味还算适合,可以在你快吃土的时候解解馋。
下一家就厉害了,
正宗日料,位于松江大学城二期(靠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门口的健身房,从下面的过道走进去就能看到)。
这家日料是真的正宗,价格也相比其他日料石实惠不少,大概人均在80~110左右。
爱吃日料的童鞋都知道这个价钱不算贵的。
寿司
寿司是一种日本传统美食,源于中国的鱼脍,日本古代时候的寿司,是用盐和米腌制的咸鱼,后经演变形成如今的寿司。“寿司”在日本古代写作“鮨”(すし),本意是“咸鱼”。“寿司”这一名称,是“鮨”字的万叶假名写法。
“寿司”只是根据日语发音(su shi)来的拟声词,表示有酸味的意思。“鮨”或是“鮓”(zhǎ)才是寿司的学名,这在日本很多料理店都可以见到。
用有酸味来表示“鮨”或是“鲊”这种食物,倒也好理解,料理寿司离不开醋,饭团用醋拌、鱼肉用醋腌,去腥之余,还能提升食物的滋味。
不过这种吃法,最初并不是为了调味,而是为了保存鲜鱼。人们并不吃寿司当中的米,只是把鱼肉用盐腌过后包在米饭里自然发酵,让米产生的乳酸防止鱼肉腐坏变质。后来发现包鱼的米其实也挺好吃的,就配着鱼一起吃。但自然发酵的时间很长,人们又想出用石头挤压缩短发酵时间,慢慢加醋促进发酵,再后来加醋就演变为调味方式了。
寿司花色种类繁多。配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或者腌过的。似乎配料的不同,使得寿司的价格、档次差距甚大。
日本常说“有鱼的地方就有寿司”,这种食物据说来源于亚热带沿海及海岛地区,那儿的人发现,如果将煮熟的米饭放进干净的鱼膛内,积在坛中埋入地下,便可长期保存,而且食物还会由于发酵而产生一种微酸的鲜味,这也就是寿司的原型(即:鲋寿司)。
日本的寿司,主要是由专门的寿司店制作并出售。店中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厨师,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将去了皮的鲜鱼切成片和其它好材料码在等宽的米饭块上,由于各类鱼虾的生肉颜色不同,寿司也是五颜六色,十分好看。
另外,日本家庭也会在特殊的场合,自制寿司款待宴客;但作法大都比较简单,并可在卷米饭的同时加入烤紫菜或鸡蛋片,咸菜之类。 寿司在日本以外地区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回转寿司式的寿司店也多不胜数。不过外国人有时会误把“寿司”与“刺身”(sashimi,生鱼片)混为一谈,这也是日本料理典型的印象之一。
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的寿司店,醋饭和鱼生的组合给了天才厨师最多的创意可能,超低的热量、无火的生食方式、有机的食材、新鲜的味道、漂亮的造型,寿司满足了人们一切想象。
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渐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原因在此。而这其中,寿司尤其是这种美食简约哲学的极致表现。
历史背景
关于寿司的起源众说纷纭,在古代东南亚、中国沿海都有和寿司制作工艺相似的食品,但形态却不同。
日本寿司以紫菜或海苔卷米粒与生鱼片、黄瓜、肉松、焦葱为主,配上芥末、辣根、酱油、醋。而在中国沿海有一种利用糯米、蛋黄、脆皮、花生、蔬菜、熟虾仁做成的圆柱形饭团,叫做糍饭棒,用一层熟面皮包裹,方法和握寿司有点像,但是材料和形状不同。相传糍饭棒来自春秋时期的越国(浙江地区),属于古越民的传统美食。
而在高句丽臣服中国后的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鲊这种食品,相传由东北亚海洋民族(扶余、东秽、马韩等)引进。
在辞典中的解释为以盐、醋、米及蒸熟的鱼段腓制而成的食品。有时采用炸脆鱼条作为主料和饭团拌在一起,形状是一个椭圆的球形,形似橄榄球。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固定形状,鲊又作粉蒸鱼排或米蒸鱼排,用的却是熟米,可以加热使用,也可以和熟鱼冷拌。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仍,这正好为逃难的充饥食品,而品种更多,由菜蔬类,鱼类,肉类等组合捏制而成,但因为没有固定形态,因此和日本寿司有所差异。
现在所吃的“寿司”,诞生于江户时代的文政六年(1823年),由一个叫华屋与兵卫的人发明(如今已成为一家著名寿司连锁店的名号),距今还不到二百年。
寿司分类
箱寿司:“箱寿司”则是先将饭放入木盒中,铺上各式配料,加盖力压,然后把木盒寿司拍出来,切开一块块,状若箱子,因而得名。
卷寿司:(maki-zushi 巻きずし),在小竹帘上面铺一层海苔(紫菜),再铺一层米饭,中间放上配料,卷起来成一长卷,然后切成小段。
手卷:(te-maki 手巻き),把寿司卷成圆锥体状(类似冰淇淋甜筒),“手卷”其实是“卷鮨”的一种,话说十八世纪时,那些日本赌徒终日流连赌场(Tekkaba),赌得性起,又怕饿死,便把鲔鱼(金枪鱼)肉放进饭中,用紫菜将之卷起来。可以大口大口的吃,又避免饭粒黏着扑克和手指,一举两得,故深受赌徒欢迎。这种食物因赌场而生,故名为tekamaki,渐渐演变为现做的手卷,所以通常用手吃。
太卷:(futo-maki 太巻き),是直径比较长的一种卷寿司,通常有数种配料。
细卷:(hoso-maki 细巻き),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幼细的,通常只含一种配料。
里卷:(ura-maki 裏巻き),反过来用海苔裹着最中心的配料,再裹米饭。最外面洒一层或有芝麻、鱼籽、蟹籽等。
军舰卷:(gunkan-maki 军舰巻き),米饭用海苔裹成椭圆形状,配料放上面。
押寿司:(oshi-zushi 押しずし),又称做木条寿司或一夜寿司,主要流行于日本关西,是用长型小木箱(押箱)辅助制作寿司。制作者先把配料铺在押箱的最底层,再放上米饭,然后用力把箱的盖子压下去。作成的寿司会变成四方形,最后切成一口块。
握寿司:(nigiri-zushi 握り寿司),(日本江户时代兴起)制作者用手把米饭握成一口块,涂上一层山葵(日本芥末),最后铺上配料。视配料种类之不同,有时会用一块海苔把两者缚在一起。在日本,若不加说明的话“寿司”一词多是指握寿司。
稻荷寿司:(inari-zushi 稲荷寿司),用配料装着米饭。常见配料是油炸豆腐皮、煎鸡蛋、高丽菜(椰菜)等。
散寿司:(chirashi-zushi ちらし寿司)与之前所描述的寿司稍有不同。 为家常寿司。
江户前散寿司:(Edomae chirashi-zush 江戸前ちらし寿司),常见于关东地区,配料洒在盛在碗里的米饭上,有点像盖浇饭。
五目散寿司:(Gomoku chirashi-zushi 五目ちらし寿司),常见于关西地区,配料拌进盛在碗里的米饭上。
PS:源自百度,略作修改。
调料
鲣鱼、金枪鱼、鰤鱼、竹荚鱼、黄带拟鲹、三文鱼、真鲷、金目鲷、日本真鲈、黄盖鲽、牙鲆......
佐味料
正宗的寿司可以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种风味。因此,吃寿司时,应根据寿司的种类来搭配佐味料。例如,吃卷寿司时,因馅料中有生鱼片、鲜虾等,就需要蘸浓口酱油并涂抹适量的绿芥末;而吃手握寿司时则最好不要蘸酱油,这样才能吃出它的原味。
除了浓口酱油和绿芥末以外,寿司还有更重要的佐味料——醋姜。吃寿司时佐一片醋姜,不仅有助于佐味,而且能使寿司变得更加清新味美。
配料
寿司必须的材料是米饭。正宗日式寿司用的是肥小而稍带甜味的日本珍珠米。米饭煮熟后,加入适量的寿司醋、糖、盐等调味,待降温后才用来制作寿司。
寿司海苔:全型(19*21cm*cm的烤海苔)、半切(顾名思义,就是全型海苔的1/2大小,一般做手卷寿司用)
生鱼片:鲑鱼(三文鱼)、鲔鱼(金枪鱼、吞拿鱼)、鰤鱼(黄尾鱼)、鲷鱼、鰹鱼、鲭鱼
各类海鲜:乌贼(墨鱼)、八爪鱼、虾、鳗鱼、鱼籽、海胆、北极贝等介贝类海产
果菜:腌萝卜、腌梅子、纳豆、鳄梨(牛油果)、黄瓜(青瓜)、炸豆腐
红肉:牛肉、马肉、火腿 寿司
其他:煎鸡蛋(奄列)、生鸡蛋、生鹌鹑蛋
辅料有:
寿司酱油,山葵(芥末/wasabi),紫姜(gari),紫苏叶(shiso),味醂(mirin,煮食用米酒)
寿司醋
评价:或许生鱼片起源于中国,但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日本确实产生了自己的文化美食。
我记得有位大厨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之菜系,是为火;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选手,是为水。
也许中国错过了另一种征服世界的美食,但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注:今天晚饭吃寿司,愉快地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