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菜市场有卖水果,水果店不卖蔬菜?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然后就想写一写

1、利润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租金,水果店租金比菜市场贵,想赚钱,只能在单位面积内尽可能买售价更高的水果,要是卖菜,可能会亏本。然而菜市场里面卖水果是可以获取更高利润。

两者都是农产品,为什么差异会很大?我们来看看农产品的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售价-成本

    成本=进货价+场地租金+运费+清洗费(人工、水等)+保鲜仓库费+包装费+废品费+...

在卖同样的商品的前提下,在菜市场卖比在水果店卖,成本就低很多。最明显的就是租金问题,其次就是运费问题,仓储问题。租金不用多说,我们来说说运费问题。很多水果贵就是因为其运费贵。水果货源来自全国各地(北方种不出南方的甜橘)所以只有运。且运送途中有坏品,运送途中要包装,要冷藏,这些都算在成本里面。这些来自全部各地的水果从货源地运出后分发到各个地方的水果批发市场,进入保险仓库,等待水果店老板的批发,然后从批发市场再运送到水果店的冷藏库里,除去坏品,等待上架售卖。所以可见经过这么漫长的过程,水果成本已经涨了很多了,高投入的水果,利润空间肯定也大于蔬菜。如果按照上面公式来,水果店老板想赚钱,只能卖价格售价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水果。

2、进货渠道:蔬菜的进货渠道比水果的更方便,卖菜商贩只是顺便的事。而水果店老板很麻烦。

蔬菜的进货渠道一般就是菜市场。早市的时候,货车从郊区把当天的蔬菜运到菜市场,商贩可上车挑选、批发,放到自己摊位上售卖,距离近又方便;而水果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货车把水果运到水果市场,商贩需自己去水果市场挑选,然后联系货车运到自己店里,甚至有些要去货源地实地看货。所以水果店老板根本没有精力去菜市场批发,所以自然蔬菜不会出现在水果店。那又会有人疑问,为什么卖蔬菜的商贩会卖水果呢?卖蔬菜的商贩有需求,有些小的水果批发商也就会把水果运到菜市场批发,对于卖蔬菜的商贩来说进货容易,都是顺便的事情。所以菜市场会出现买水果。

3、产品特性决定铺货压力,蔬菜铺货压力较大。意思就是水果店不需要多种品类也可以经营,而蔬菜不行。蔬菜的产品特性就是它是必需品,且是普通互补品,居民为了获取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以及中国的饮食习惯,每次餐桌上的蔬菜种类就会是多种,所以都是组合购买。但卖菜的商贩是没能力什么都卖的,只能多个商贩互补经营,所以也就是为什么有菜市场。而水果品类可以独立售卖,因为水果与水果之间很多为替代品,吃不起高维C高价格的猕猴桃,可以用便宜的橘子来替代。且人们获取水果的营养是对每天吃蔬菜等营养的补充,你可以一天只吃一种水果甚至不吃也没关系,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水果店是以小型的个人为单位经营,甚至一个小推车也可以。

总而言之,就是水果店卖蔬菜,其铺货压力是很大的。如果要铺货,就得是多种蔬菜,但如原因1所说,成本加大,划不来;但如果铺货少,买家很尴尬,买鸡蛋,但又没西红柿,还是得去菜市场。

(说来说去,就是要是水果店老板有钱有能力,就可以什么都卖,但这个时候水果店就不叫水果店了,就叫超市了,那它的经营模式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4、长尾效应商品,在小门店的水果店中真实存在吗?有些人觉得,水果店卖点蔬菜,可以额外吸引那些本来想买蔬菜的大妈顺便买点水果,可以带来更多的人流量,这个跟所谓的长尾效应就很像啊(长尾效应是指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來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但我们看一下满足长尾效应的条件:销量小,但种类多。这就意味着这个商品得比主营热销商品,那么保质期要更够久,占用更小货架面积,占用更小库存空间,占用更少人工等成本。如果店子小,那商品占用面积就要小,但显然蔬菜不是,且大部分蔬菜保质期没有水果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所以这个时候的蔬菜不具长尾商品的特性。

综上所述:就是菜市场卖水果有钱赚,水果店卖蔬菜会亏本,所以菜市场有卖水果,而水果店不卖蔬菜。

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看看你还有哪些脑洞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菜市场有卖水果,水果店不卖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