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制造汽车的历史始于20世纪30年代,晚于奔驰、福特等拥有超过百年造车历史的欧美汽车制造商。但挂于丰田汽车的商标却极有可能是全球最多的,其演变历程也十分耐人寻味。
1933年,丰田佐吉一手创立的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株式会社设立了汽车部门,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为丰田佐吉之子,成为当时汽车部门的主管。
丰田首款商业生产的汽车是G1卡车。因制造卡车比乘用车容易,当时并没有多少汽车制造经验的丰田喜一郎选择首先专注于卡车的开发。于是在1935年就打造完成的G1于同年11月发布。G1仿制了福特卡车的底盘,A型发动机仿制了雪佛兰的3389cc水冷直六OHV(底置凸轮轴)发动机,84mm缸径 102mm冲程,可于3000rpm时输出65匹马力,最大载重量为1.5吨。
丰田的发源地是爱知县首府名古屋市,竖立于G1车头的车标是"丰田"汉字与名古屋市象征物“金鯱”组合而成的标识。
丰田汽车部门在丰田喜一郎的领导下,设计并制造了丰田首款量产乘用车Model AA。1936年4月首辆AA下线,1936年7月首度发布于名古屋,随后9月于东京发布。Model AA的设计基于克莱斯勒De Soto Airflow,采用后门后置铰链对开门设计,搭载了与G1卡车相同的3389cc水冷直六OHV A型发动机,同样可于3000rpm时输出65匹马力。
Model AA拥有更流线的车身造型之余,把后排座椅前移至后轮的前方,更合理的前后轮负重比例提升了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由于汽车部门在1937年以前只是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株式会社的其中一个部门,所以当时生产出来的Model AA挂上了丰田自动织机的TOYODA标识。(实际上“Toyoda”才是“丰田”姓氏的正确日文发音)。
除了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的商标外,Model AA机盖上方还竖立着一个结合了汉字“丰田”和体现速度感的羽翼造型标志。
Model AA亮相一年后,1937年汽车部门从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独立出来,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Toyota Motor Co., Ltd.)成立,全面开展汽车制造业务。大家需要注意的细节是,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的名称已经由"TOYODA"变成了"TOYOTA”,日文片假名由“トヨダ”变为 “トヨタ”。
G1卡车目录上的“トヨダ”字样及封底的“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株式会社”字样。
丰田汽车作为一家全新的公司必须要有专属的商标,不可能继续沿用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的“TOYODA”。于是丰田汽车在1937年面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并为入围作品和当选作品提供丰厚的奖励。一个月时间丰田公司就收到超过27000份投稿,投稿作品的作者包括在校学生、专业设计人员、退休工人还有少年儿童。最终当选的作品是中间带有片假名“トヨタ”变形字体组成的圆形商标,“ト”和“タ”两个片假名字体最后一笔末端的变形,与AA型车机盖上的竖标一样,很好地体现了速度感,符合丰田征集新商标的初衷。红色圆形商标的想法说不是源于日本国旗肯定没有人会相信,看到悬挂着此商标的丰田车,就很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它是来自东方日出之国——日本。
第一辆悬挂这一新商标的丰田车是1936年9月下线的Model AB Pheaton。四个车轮中央首次出现了抢眼的红色圆形“トヨタ”全新商标。
车头的商标当然也从AA的“TOYODA”标识变成了全新的“トヨタ”标识。
AB基本上采用了AA相同的零部件制造,可看作是AA的敞篷版。AB采用了与AA不一样的前挡,后门的铰链由后方移至前方,没有沿用AA的对开门设计,此外为了更奢华的车内空间,后排座椅的位置更靠后一些(这似乎有违AA后排座椅前移提升舒适性的初衷了,为了奢华的空间,忍了吧~)。AB在1936年至1938年之间共生产了353辆,大部分AB被涂止卡其式色(代号ABR)供日本军方使用,一小部分销售到民间。
几经沧桑,这一代经典的丰田车标一用就用了四十多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汽车已成为国际大型汽车企业,在管理和标识上都有去丰田家族化的意识,把丰田的家族称呼与企业名称匹分开来,这时丰田迎来其第三款标识,由“TOYOTA”六个正儿八经的英文字母等距横向排列组成,极其简约。
“TOYOTA”英文原稿就算改成英文字母,依然采用了红字白底的配色,仍然充分体现其来自“东方日出之国”的身份。网上的资料暂未查到此款标识在丰田内部正式开始推行的准确时间以及首次出现在哪个车型的车身之上。
通过翻查丰田官方的型录可以发现,1977年第二代Carina型录底部仍使用圆形“トヨタ”标识,虽然“TOYOTA”英文字母是红色,字体也比较相像了,但从英文字体笔画的粗细及每个字母之间的间距可看出,这其实并非全新一代的丰田标识。1978年第六代Corona型录上已看不到使用了几十年的圆形“トヨタ”标识,保留了“愛される車をめざして”的广告语,“TOYOTA”英文字母变成新设计的样式。
1978年9月6代Corona的车尾也同时用上了最新的TOYOTA标识,但仍未应用于车头。
所以大致可以判断此次丰田公司全面换标的时间约在1977年~1978年之间。这一次换标的初期,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丰田公司层面上的标识更换,因为这时丰田仍热衷于几乎为每个车系都设计一个专属的标识,所以新设计的“TOYOTA”字样在轿车车身上的体现多在车尾、
在1980年的Celica 4 Door Camry(初代Camry)的车尾,也能看能看到字母如此排列的TOYOTA镂空字体标识。
而在此款标识正式敲定之前,丰田车身上也可见“TOYOTA”英文标识,只是字体稍有不同。
80年代在日本市场丰田似乎并不喜欢把丰田的“TOYOTA”标甚至新的“牛头”标放在轿车的车头,前脸更常见的是车系的专属车标加上“T”形格栅的设计。从第一代Camry(Celica Camry)直至1994年的第五代Camry,仍能看到这种设计风格。
1980 Celica 4door Camry
1994 5th Camry
在80年代初期开始,放大的“TOYOTA”英文标识就被放在Land Cruiser (60)的中网中央,气场十足。
1980年Land Cruiser(60)
1989年Land Cruiser(80)
丰田第三款标识诞生于1989年,一直沿用今,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牛头”标,原稿仍采用了白底红字。
当时丰田面向北美的高端豪华品牌LEXUS已成立,并于1989年1月美国底特律车展上发布了首款代号UCF10的初代LS,但LEXUS品牌在当时并不面对日本市场发售。为了丰田旗下品牌的统一性及辨识度,以及首度用于面向日本市场推出的初代丰田Celsior(实际上就是初代LEXUS LS的日本版车型),丰田重新设计了跟LEXUS标有几分相似的全新丰田牛头标。
丰田这个革命新标识由三个椭圆组成,两个垂直相交的小椭圆组成了“TOYOTA”中的“T”字造型;大的椭圆跟LEXUS的L形标相若,寓意是丰田技术在全世界的扩展,以及跨越未来和宇宙的无限可能性。而后期我们能在平面广告中能看到更具立体感的牛头标。
1989年10月第一代丰田Celsior首度挂上了似乎是丰田为其量身打造的新标,包括车头和车尾。
同样在1989年10月,LC80的车尾也挂上了牛头标。
随后,丰田新的牛头标在始出现在多款丰田车的车尾,如1990年的第二代Camry Hardtop。
牛头标使用至今已有31年,在丰田后期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上,牛头标散发着幽幽的蓝光,彰显其节能环保。
以上是八十五年来丰田几次大的企业标识演变,但这还远远没完。几十年来丰田车上的标识出现极多分支,从20世纪50年代的初代皇冠开始,丰田就开始为几乎每个车系或某个车系的不同年款车型单独设计标识,甚至同一个车型,Sedan和Hardtop都被丰田贴上不同的车标,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1955年到今,每一代皇冠的车标都在不断演变,丰田正是从皇冠开始有了这种为每个车系或车型单独设计车标的习惯。
1970年第一代Carina
1972年第一代Carina Hardtop
1976年第三代Corona Mark Ⅱ
1978年六代Corona上的C标
1980年第四代Corona Mark Ⅱ Sedan & Hardtop
1977年第一代Chaser
1980年初代Cresta Hartop
1982年第二代Camry
1986年3代Camry
Camry 4th:
ALTEZZA:
实际上不单只乘用车,丰田商用车的车标同样玩出了高度,就以当年我们中国小朋友较为熟悉的Hiace Van和Dyna进行举例说明。
Hiace
Van是客货车,粤语中的“货Van”,内地常称之为“面包车”,80后的小朋友当年应该或多或少乘坐过丰田的Hiace面包车。Hiace的名字原本跟海狮并无什么关系,只是发音有点相似,Hiace的命名结合了“高级”和“皇牌”,是超越了前身“Toyoace”的新车型。1967年第一代Hiace作为丰田cab-over-engine(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上方)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全新系列,分货车版和客车版,共推出Delivery Van(3/6人)、Truck(3/6人)、Commuter(12/15人)和Wagon Deluxe(9人)四种车身类型。
第一代Hiace的车标是菱形的垂直“T”形标,下方有“TOYOTA”英文字样。
1977年第二代Hiace,五角形车标内嵌锋利的“T”字,不算大的“TOYOTA”英文字母移动车头左上方,“HIACE”字样在前门造近车头的角上。
1982年Hiace,“T”形标识横竖几乎等长,中间有一个向下的三角箭头,车头没有“TOYOTA”标识,“HIACE”标识位于格栅的左下角。
1989第四代Hiace Super Custom Limited,同时推出的还有Super Custom/Super Custom 4WD、Custom、Deluxe/Deluxe Long。Super Custom型号上挂“SC”标。
Deluxe型号前脸有着不一样的设计风格,格栅正中挂着硕大的“HIACE”英文字母标识。
2004年第五代海狮挂上丰田牛头标是意料中事了。
Dyna
1956年5月RK52发布,用于中距离服务的新型卡车,Dyna的前身,属于“TOYOPET”品牌,分别推出了卡车(Truck)和客货车(Van)。实际上这一代在当时还未命名为Dyna,但它作为Dyna的鼻祖丰田也把它视为第一代Dyna,车标是比较特别的“TOYOPET”标识。
1956年10月RK52由RK62继任,车头挂有大型的“TOYOPET”标识。
1959年RK85,也同样被称为丰田第一代Dyna,TOYOPET标识相比RK52和RK62又有所变化。
1963年第二代Dyna 1900 (RK170),采用了下方有"TOYOPET”字样的扁平“T”形标识。
1969年2月发布的第三代Dyna,英文标识终于由“TOYOPET”变成我们更熟悉的“TOYOTA”,车标是一个简单的变形“T”。
1977年第四代丰田Dyna,大型TOYOTA英文标识,加上垂直长条形的“T”形,估计一些80后的朋友们,脑海中开始浮现童年的回忆了。
1984年第五代Dyna,车头只有更加硕大的“TOYOTA”英文标识,和车头左上方的"DYNA"标识。
到了1995年第六代及1999年的第七代,大家应该都能猜到,Dyna已用上了丰田统一的牛头标。
丰田玩车标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近些年来市场上常见的丰田车也有着琳琅满目的个性化车标,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汽丰田锐志,在日本市场名字为Mark X,中网有着独特的“X”标,
第二代Mark X时与中网的造型浑然一体。
出场率极高的“闪电标”,其实是丰田在日本五大销售渠道里“Netz”店的专属车标,Netz店主要面向年轻人及女性消费者。
闪电标出现在RAV4、Vitz、VOXY、Auris、bB、Avensis、Wish、Raum、iQ、Vellfire等众多车型的前脸,但由于丰田开始统一车型和销售网络,Netz销售网络被整合至丰田自动车,如今闪电标已不复存在于各个在售的丰田车型上了。
RAV4:
Vellfire:
VOXY:
Vitz:
但失去了Netz渠道专属的闪电标并不代表丰田打算就此收手了,提起精神来一起看看日本市场上现售的丰田车都有什么样的车标吧~
两厢/三厢Corolla上的“花冠”标?:
埃尔法上的“α”标,最新的S“TYPE GOLD”特别版车型还挂上了金灿灿的“α”标:
Esquire上的双“E”标:
Noah上的“N”标:
Allion上的“A”标:
Corolla Axio的变异花冠标?:
Century世纪:
Premio上十分简单的车标:
Harrier前脸极具速度感与力量感的“鹞”标:
Copen GR Sport车头的“C”标:
在其它国家的丰田车标相对还是比较统一的,但也出现针对特定市场的子品牌,如美国市场的Scion品牌。
丰田在中国市场丰田玩车标的风气大大收敛,根本不敢像在日本市场上玩得那么开。就已在中国投放的车型上,不论合资还是全进口,印象中除了皇冠和埃尔法的前脸有专属车标外,都是安分地挂着丰田的牛头标,并当如日本或港澳台市场上的多样化。
世界上应该没有第二个汽车制造商像丰田般,对于旗下汽车的标识设计如此执着。
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或许已能成为认丰田家车标的小半个行家了,相信再有朋友指着一个来历不明的车标说“这辆丰田的外观设计不咋地”的时候,不会再出现你大声回怼过去说“这怎么可能会是一辆丰田,丰田标你都不记得吗?”的尴尬场面了,这样真的很没face。
丰田车标源远流长,花样繁多且博大精深,本文只简单介绍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本文也可能会继续补全相关资料,敬请期待。
———————分割线———————
小新车研的知乎专栏:玩车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