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期|广州因格·咨询交流活动总结(一)

未来,因格教育将定期发布:学生在参加完咨询交流活动后所撰写的优秀总结。

因格也将以此为鞭策,把咨询交流活动打造得更好。




本期因格咨询交流活动

学生总结1

From刘同学




本只是抱着试一试,听一听师兄师姐有什么建议的,去之前我还在想我花这一个上午值不值得,没想到坐下来就聊了六七个小时。

在这六七个小时里,师兄不断地问我“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东西我根本没听过,有些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我从没想过问自己,说出来,每次当我要回答的时候,我发现我其实并不清楚它们是什么。

为什么不清楚呢,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一直在听别人说起,却从没主动了解过。就像阅读的时候,明明心里有疑问,也从没想过去解决问题,去求证那些怀疑。

在遇到一件自己不清楚的事情或东西的时候,我从没主动探寻过,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一味地逃避。我在想,这是不是一种惰性思维。我应该怎么做?我应该逼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逼自己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像阅读,可以自己找专业书找资料求证,甚至可以查找有关机构询问专业人士。

而且,我发现我好像一直在焦虑自己什么都不会,一直在浪费时间,一直让自己显得很上进很努力,但是事实上我付出的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多。而且,很多都是没有深度思考过的无用功。我觉得,也许以后做事情的时候,也能像师兄今天问我这些问题一样,自己问清楚想清楚这些问题。

师兄花了很多时间听我讲述自己曾经空白的经历,就为了帮我寻找不自信的根源。我也时常想为什么,但是也没这样一直问为什么为什么,直到有答案为止。是因为一直有人在我身边暗示我,说我“不好”“不行”,于是自己也像被洗脑一样,对自己也有这样的心理暗示。

今天,师兄教我一个词叫“装逼”,先装得自己很厉害,才能逼自己变得很厉害。所以,以后我应该暗示自己一定可以,洗脑自己说:我是一个自信的人,即使技不如人,也要主动迈出第一步,去争取提升自己。

人脉是什么呀?一直以来,我所听到的人脉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我以为是像电视上看到的多吃几顿饭多说几句好话,八面玲珑,很公关。我一直以为建立人脉是件很功利的事情。我一直想把人脉和朋友区别开来。所以,听师兄说朋友也是人脉的时候,我还是很惊讶。也许有一天朋友会渐渐走散,会疏远,可能不会联系,可是在当时在一起的时候,彼此影响,而这种影响,即便将来当初的朋友不在了,也仍然会持续,这就是精神价值吗?

醍醐灌顶。

忽然觉得身边每一个人都值得珍惜。一直以来,我觉得身边的人都有很多优点,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是为什么我没有学习他们的优点?为什么我没有想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培养起自己的优点的呢?为什么我一直只是羡慕而不有所作为呢?为什么要自我封闭,拒绝他人的影响呢?为什么从没想过让自己也能影响他人呢?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呢?我应该要能独立理智地思考,要有想法,还要能清晰恰当地表达,会与他人沟通,能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还有行为,怎么把一件事做好做到完美?要有缜密的思维和超强的执行力?但是要怎么培养呢?

我一直觉得很多课程学不到什么,比如泛读课。为什么感觉没学到东西?一是大学没有反馈;二是氛围不好;三是个人没办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没有反馈可以找反馈,比如蹭课,询问其他厉害的老师,甚至可以去外校听课;氛围不好可以跳出自己的圈子,但怎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还是不太明白该怎么做。

每个星期的时间那么长,除去学校上课的时间,还要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一定要死死盯着自己左右不了的那几个小时呢?我可以把其他时间更充分的利用起来呀。我可以让每一段时间更高效的利用起来呀。我甚至可以早起一小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呀。但是我又该怎么把时间充分利用,高效利用嘞?

师兄说,在时代背景下,AI翻译取代人翻译是必然趋势。我一直觉得机器人是不会取代人类翻译的,就算有翻译被人工智能代替,也只能说明是他们学艺不精。而我,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不是其中一个。所以,在听完师兄理智冷静分析后,我很想笑自己“谁给我的自信?”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而翻译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人工智能来抢饭碗,面对人和人工智能的双压力下,我凭什么脱颖而出?这颠覆了我原本的观念,我一直以为专业学好才是王道,专业学好了,自信,机会,全都会随之而来。专业学好了,能力才突出。原来不是。我一直把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同,原来不是。原来专业素质强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我得承认翻译这条路会越来越难走,与其逃避现实坐以待毙盲目乐观,不如未雨绸缪。

想办法提升综合能力,学好专业知识,并要把专业知识输出,还得尽可能挖掘更多的可能性,不能自我设限呀。





整理:因格运营部

发布:因格人才孵化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19.10期|广州因格·咨询交流活动总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