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跃迁》,接下来我想这么做

5239―九排―林中漫步

逐字稿:

看完《跃迁》,接下来我想这么做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我最大的迷茫就是:等孩子上了幼儿园,我能干些啥?

我看到其他老铁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域,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小步迭代,大步快走,说不焦虑那是假的。

看我所崇拜的大玲姐姐已经在心理学方面积累深厚;看胡玲在正面管教和奥尔夫音乐方面做得风生水起,在不同的城市穿梭,就像跳着激情澎湃的华尔兹;看朱鹮妹妹又考了个证;看小五先生也准备去南昌学习,我还在苦恼我的未来在哪里。

前几天去杭州,本想在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师方面探探路,可我精心策划的学习,却被孩子成功的扰乱。大部分的时间,我不是在听课学习,而是抱着小宝徘徊在教室之外。不由得苦笑,感叹我是心有余而时间不足。其实不光是时间不足,精力和注意力不足,还有之前的积累也不足。

在《跃迁》的前言部分,万维钢说:你只有做大事情,才需要在战略上勤奋。我一心想要做事情,不然我读《跃迁》有什么用?理想是那么丰满,现实却那么骨感。我到底该怎么办?

于是,我听从俞敏洪老师的建议,先慢下来,想清楚了再出发。当我意识到:我又在花时间焦虑了,我赶紧按了暂停。与其花时间焦虑,不如想想现在的自己所处的位置。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是事实,不可更改。小宝还有一年才上幼儿园,在此之前,她的生活和我紧密相连。所以,我不管做什么规划,首先都要把她们规划在里面。

我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焦虑?难道我正在做的事不重要吗?难道我做的事没有价值?不!不!不!肯定很重要,而且还特别的有价值。

李嘉诚说过: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抵不上教育孩子的失败。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可以让你晚年惨淡。

孩子代表家庭的未来,零到三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孩子未来是积极还是消极,是悲观还是乐观,就取决于前三年是否得到了无条件的关注和陪伴。

孩子的长大无法加速,但我的成长却还有加速的可能。

我羡慕别人有这样那样好的先天条件,比如单身,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羡慕别人有很好的演讲沟通能力。

其实羡慕别人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不自信。

其实我不用和别人比,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战略就可以。

我是一个妈妈,这是我和单身的朋友不同的地方。别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但我是一个妈妈,我更了解育儿的全过程,而且我有被孩子修炼过的慈悲和耐心。

其实,我也不必焦虑。因为但凡以焦虑开始的事情,也会以焦虑结束。

比如,我焦虑孩子不能快快长大,其实我更需要明白的是:我让孩子长大了干什么,去哪里。听俞敏洪老师说,其实真正的人生高手并不是苦哈哈的,而是快乐、从容和恬静的。他们有条不紊的奋斗前行,同时也享受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那么,我该如何才能拥有奋斗前行又恬静从容的人生呢?

每个高手在跃迁之前都有长期的学习和认知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跨越,但可以加速。其实我就处在这样的阶段,学习和认知积累才刚刚开始,也只有那么一点点,我可以做的是:趁着在家的这段时间加速这个过程。

比如,以后我想从事家庭教育,首先我要找到知识的源头,学会聪明的努力。创造机会和行业里的大牛沟通,了解我需要学习哪方面的书籍,应该如何开始。读人比读书更快的方法,多像牛人们请教,就是付费也可以考虑。知道了还不算,还要能够做到。因为每天都是随时随地的育儿实践,每天都可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

如果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事家庭教育也是一种讽刺;如果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很出色,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所以养育好孩子,不仅是家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未来事业的基石。这不仅关系到我会拥有一个怎样的晚年,也关系到未来的我在行业中值不值得信任。

至此,养育孩子不再是浪费我的时间、精力、注意力,而是我的一种投资。

投资当然要讲究回报,讲究获取最大的价值。我读过的书、学过的习、报过的课程、都需要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原来,我在纠结:我是学正面管教,还是在学习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还有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选题。现在我也想开了,知识需要跨界,牛人们都是在不同的行业里跨界学习,我何不也做一下尝试。能够被用好的知识都是好知识,它们都会成为我人生的加速器。

拉斐尔也在使用投影仪,高手们可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他们还会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自己的努力,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这就要求我做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我必须接受三种改变:一、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二、思考方式的改变:从独立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三、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合一。

这个要求我的大脑必须用更多的时间整合和思考;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和其他人联机学习,多向牛人请教,因为制定最好的发展战略就是最最重要的努力;这还要求我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并拿来我所用。

古典老师讲了三种时代的溺水者:无法掌握注意力、无法过滤信息、无法与陌生人协作。不想成为溺水者,而想成为弄潮儿,首先要做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学会过滤信息;能够理解系统,学会与陌生人联机协作。

对照我自己,我的时间主要分为早起充电学习的时间,白天的社群学习时间,家务时间和随时随地陪伴孩子的时间。

早起的时间最为宝贵,注意力、精力都是最好的,不容易被打扰,我一般用来看书、写作和思考。白天的社群时间因为是手机操作,时间也很碎片,我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吸引,注意力很容易跑偏,这是我最值得警惕的地方。

我做家务的时候手脚是忙的,但是耳朵很闲,可以听一些网络课程,我还要认清一个事实:听得多不如重复听效果好。知识是一个反复吸收不断内化的过程。知道知识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让知识进入潜意识并能够指导行动。被动吸收肯定不好,还要能加入自己的思考。

还有就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和孩子看书、一起做个游戏、一起观察事物、带孩子一起做家务、和孩子一起聊天散步。

孩子很快就会长大,抓住孩子教育的有效期,用心的陪伴,做自己该做的事。

盘点一下我可以用到的资源:社群里有从事家庭教育,已经取得成绩的老铁;有我报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网课,有可以和老师学员一起互动交流的学习群,还可以向老师提问;平时还可以读牛人写的书;有每天的大量的刻意练习和实践。

我想我能做到的是:用80%的时间学习各个领域20%的精华,和同行业的人一起联机学习,多向真牛人请教,如果有机会可以给牛人当助手,帮牛人们做一些事;珍惜家庭教育的实践机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脾气,用心对待两个孩子。

古典老师在《跃迁》中说:上天给了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以前,专注一直是我的死穴。我总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换的太快。不停的挖井,却总是在没有挖到水的时候就放弃。

都说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虽然我还没有成为高手,但我需要让专注成为我的有力武器。我需要时常警惕,不要偏离轨道,不要走了很远,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比的并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的效率。学习前要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这首先要求我找到知识的源头,这样才能学得更少而学的更好。

第一次接触功利读书法,我就接受了它。所谓功利,就是带有极强的目的,比如学习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而且难度适宜的知识。

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还不算,我还要学会提炼重点和萃取知识晶体的能力。

如果掌握的知识没有形成知识晶体,知识在脑子里就是乱的、散的、不成体系的、就不能被灵活的调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形成知识晶体就等于没有学习。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我有足够的便利,可以和他人联机学习。我只需要用尽自己所能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超棒的知识晶体,然后我就有条件用答案换答案的方式和别人联机。

再者,我要有一种意识:把知识变现成价值。可能我不善于创作知识,但我可以抄笔记、整理知识,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加入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封装成产品高频次的刷出去。永远记得要让知识成为产品,不要成为自嗨的收藏品。

想拥有破局的能力,首先要能识局,就是能够看见并理解更大的系统。古典老师说,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维,一方面是向厉害的人学习,比如购买学习他们最新研发的课程;另一方面就是多读书,做那些能够启迪思维、改变认知的好书。比如猫叔在精读营开营前推荐的20本好书。想学习家庭教育,就要多读走在家庭教育前面的大牛他们所著的书。

在我身上有很多的正循环,也有一些负循环。我要做的事就是:搭建正能量循环系统,破坏负能量循环系统,切断自毁路线。

比如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这就是我的正循环。早起头脑清醒、精力好,我能高效的学习和思考,所以坚持早起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再比如学习,学习让我提升了思维和认知,让我有了开阔的视野,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学习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方法论,就像开疆破土有了武器,所以我更愿意坚持学习。

我身上存在最突出的负循环是:稀缺,所以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造成了进一步的稀缺。针对这种情况,我要做的就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的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一个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

其实我还可以学习一些自增长的技能,这对建立正循环系统也非常的有用。比如读写能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聪明的善良等。

再者就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看问题的层级。

古典老师把勤奋分成了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很努力,就是要学习,要付费学习,要空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我想我已突破了勤奋的第一重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方法论勤奋,相信今天我所遇到我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所以我要做的事只是学习。学习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项目管理、学习方法和知识管理等。我想这正是我所处的阶段。

第三重境界是更少目标,在战略上勤奋,这是我还没有达到的境界。这要求我能够想得明白,理解这里的关系和系统,敢于少做事。找到做事的杠杆和支点,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我要做的就是:早点从第二重境界提升到第三重境界,定更少目标,战略上勤奋。

我还要避免失控,避免陷入思维惯性,避免让自己困在问题的底层,让自己有开放的心态,不要过于封闭。陷入失控,我真的会玩死我自己。

最后,我需要明白的是:推动个人跃迁的关键动力不是跃迁的技术,而是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怎么看待世界、看待自己。

看世界开放而专注。当我用开放的心态看到了更大的系统和更大的世界,我才能发现我的独特之处,才能做到更加专注。

我要求自己做到:能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不自我设限,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不要凑热闹,要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看自己迟钝而有趣。我要学会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有趣,让自己变得多元,经常做点不靠谱的事,无用而有趣;不把成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成长当做一辈子的事;不焦虑,对世界保持好奇。

在人际关系上做到:简单、善良、可激怒。简单就是能让人看透自己,节省了双方互相猜测的时间;善良,就是首先要释放出自己的善意,选择合作共赢,不主动背叛。当然善良并不是软弱可欺,当对方出现背叛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有办法让他承担损失,善良但是可激怒。

读了《跃迁》,我学到了成长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我可以拿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我的行动。不去做,然并卵。只有行动起来,我才能实现个人的跃迁。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跃迁》,接下来我想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