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赏析课堂之保罗·塞尚(二)

鼎典理念:

让孩子拥有发现美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微赏析课堂之保罗·塞尚(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8.09.18

‍今日赏析微课堂分享~

保罗·塞尚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微赏析课堂之保罗·塞尚(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微赏析课堂之保罗·塞尚(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僧侣肖像》塞尚

  《僧侣肖像》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穿天主教僧团服装的人物——在1865-1871年间,塞尚就这个人物画了不下五幅不同的肖像;此人就以“多米尼克大叔”之称而被载入了美术史。

  僧侣的服装使塞尚得以造成一个乳黄色袈裟的亮调子同青灰色背景之间的强烈对比。这种相互关系又被皮肤的桃红和玫瑰色、头发的深褐色,特别是被黑色的阴影所间断。画家的目的在于表现颜色的质感,同刻画对象以及光线气氛效果毫不相干的质感。由于浓厚的颜料比稀薄透明的颜料具有更强烈的分色特性,所以塞尚干脆不用画笔,而用调色刀来画画,这样画出的画质感非常强烈。而且塞尚的画,由于完全没有明暗和颜色过渡,效果本身也粗放得多。刻画是没有立体感的,它是靠色彩对比力来突出和腾驾于背景之上的。塞尚的画好像是由一个一个的整齐的形状所构成,他的画轮廓很重的、只求远看效果。这表明他充分掌握了绘画材料的性能,但这不是人物的刻画。模特儿并不使塞尚发生兴趣,他所感兴趣的仅仅是物质的再现。仔细看看这幅画,就不能不承认:塞尚能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绘画的手法,他以青春的激情运用着这些手法,塞尚的一个朋友曾说过:“每当塞尚给他的某个朋友画像时,他都好像是为了某种不肯说出来的委屈而向那个人进行报复似的。”对于“僧侣肖像”一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术上的局限性和难以控制的魄力来说,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好的诠注了。


微赏析课堂之保罗·塞尚(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埃斯泰克的海湾》塞尚

《埃斯泰克的海湾》这幅画的空间,没有象文艺复兴或巴洛克的风格那样,退缩进一种无限深远的透视中去。前景中的建筑物聚拢在一起,紧紧靠近观者。建筑物简化成立方体,侧立面的色彩提得很亮。坚持凡是与画面平行的、呈正面化的色彩形状都具有同一性,凡与画面垂直的色彩形状则不然,因而使建筑物突出了。

画作内容

  前景的建筑物和房前屋后的树木是以赭色、黄色、桔红色和绿色构成的,当它们从眼前变得愈来愈小时,可在清晰度上简直没有差别。虽然前景的房子、屋顶、烟囱和树木等要素,都可以辨别得一清二楚,但却难以想象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空间的物体。假如我们想找一下围绕着房子和烟囱等实体的空间和空气,我们就会发现,空的空间是根本不存在的。前景房子右边的那些树,在深度上应当离房子稍远些,而实际上,树就在房子旁边,树是用斑驳的色彩形状来表现的。塞尚希望用色彩重新创造自然,他认为,素描是正确使用色彩的结果。在《埃斯泰克的海湾》中,轮廓线就是两个色块的汇合处。既然这些色彩在明度或者色相对比上实际发生了变化,所以它的边缘也就完全限定了。然而,这种限定的特点,倾向于把色块统一和连接成一体,而不象传统的素描手法中,将色块分开。在此画的构图中,塞尚的知觉概念的直觉感觉是明显的,修拉曾在科学的教科书里勤奋地研究过这些概念。对塞尚来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发现眼睛是连续而同时地观看一个景色,这就给予绘画的结构构成以深刻的含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赏析课堂之保罗·塞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