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究性作业小尝试

      峡山学习的时候,从杂志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这本书,于是和《奶蜜盐》一起买来,昨天读了几十页,被年轻的刘善娜老师所折服,她那种对数学作业的尝试和探究精神以及由此带来的改变,就像刘良富校长说的:“见内力、显情怀”。见内力,从零散无目的尝试到系统思行,六年25万字的随感日志,是何等的定力,这本书按“追寻、设计、落地、展示”四个篇章展开,昨天读完了“追寻”感慨颇多;显情怀,表现在她清浅的研究目的里:“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一定是值得老师研究的东西”,无须高远,教育者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单纯、快乐、善良、优雅的人,那孩子们才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究性作业小尝试_第1张图片
有意思

    “追寻”介绍了刘老师追寻探究性作业的历程,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作业,依然处在“旧时态”,作业=习题,课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做题,换位思考,突然感到这样的数学作业确实太枯燥,孩子们竟然每天都在坚持,太伟大,挂在嘴边的培养兴趣、发展能力还在嘴边,没有付出行动。刘老师一开始让学生是以预习为主,撰写数学日记,后来遇到了空洞、千篇一律的惑,“收”与“放”无法完美结合,继而想到研究探究性作业,“收”于探究问题,“放”于自身知识经验的呈现形式,这中间当然经历了许多内容和形式上的尝试,她的“数学作业超市”以及分层作业的选择性,显示了刘老师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潜心的研究,今天,读了她的书,拿来用,倍感幸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究性作业小尝试_第2张图片
“追寻”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因此,学习周长时尽量扎实,孩子们表现的很出色,在期中考试中显现出了对周长的深刻理解。要学《面积》了,想着让孩子们先预习一下。“预习第九单元窗口1”这样的作业想想太空洞太无聊,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都是问题,思来想去,我将预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过程变得可操作性,找到这节课的重点:体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的大小,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周长的区别,设计了如下作业: “1.做10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2.比一比老师发的两个纸片哪个大?怎么比的?(试着和家长说一说,期待明天课堂上精彩的见解!)”孩子们饶有兴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究性作业小尝试_第3张图片

    今天的数学课上,孩子们的想法出乎意料:有的孩子比较的是周长,正好借此让他们来体会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牛煜轩同学用的是画方格的办法比较出了两个图形的大小,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我给他的小组加了三十分,并夸奖他是数学小天才;李明鲁同学用的是重叠的方法,比较剩下部分的大小,很棒;这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只有王鹏飞还想说,我叫他上讲台上,他介绍了在李明鲁方法的基础上,把剩下的继续重叠,再剩下的再重叠,最后长方形剩下了一块,于是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惊喜于孩子们敏捷的思维和方法的多样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究性作业小尝试_第4张图片
不同的发现

      在认识了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之后,有的同学开始疑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多么好的问题,这可是下节课才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同学说是10,我借机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上,摆了10个才1行,接着孩子们喊起来,不是10,是100,这时又有的孩子问,有没有平方米?有没有平方千米?如果是圆形怎么办?……数学味越来越浓,思维的碰撞擦出了美丽的火花,精彩纷呈,孩子们还有许许多多问不完的问题。

        孩子们好胜、好奇、好玩、好动,我想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来设计作业,才能让孩子喜欢,才能有儿童的味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跟着刘善娜老师的这本书,开启对数学作业的探索之路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究性作业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