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个flag

今天学校发通知,老师们可以报公开课,心里很是忐忑,非常想报,又怕没有能力。我才猛然发现自己上班三年,却没有积淀,没有底气展示自己。

在新的学期,要求自己每天八点以后读书,不再玩手机。

8.31 在诵读中走近苏轼

1.新学期,可以尝试用诵读解读诗歌。

读准字音,是诗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语文基本素养的要求。

读准节奏,是理解诗意的基础。只要节奏读准了,学生也就表示可以理解诗歌的大意。

读准感情,需要读出重音。一首诗歌的整体感情相对比较确定,但是未必每一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因此在此环节需要分部分进行。

朗读,或者诵读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式,但不应该只流于形式,还应该落实到词与句上。

2.解读两个,甚至多个文本。

选择文本的标准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并 并且可以立体展示诗人影响。

3.诵读新技能

可以分男女不同声部;可以将感情表现集中的句子复沓,来渲染和突出感情。

4.对现代诗歌的启发

读: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准节奏

三读,读出感情

从那一句体会出了作者感情,找出最能表现整体感情的,以确定整体基调

赏:

一、写什么

二、用什么手法

三、用什么词语

赏出典型,赏出特色,赏以致用

再读:

齐读在感知

将文本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

9.1  主问题的教学魅力

主问题针对内容整体,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中心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很多主问题,感受到一个好的主问题的意义。而且这些主问题的出发点可能很普遍,但是因为问题设计巧妙,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是值得好好探究。

这些主问题,有的来来源于文本,有的来自问题,有的来自学生活动,真是值得借鉴。

我以《藤野先生》为例,尝试探索,不过觉得太难。藤野先生有两条主线,明线是我对藤野先生的喜爱和怀念,暗线是作者弃医救国的想法。因此,对于明线,可以设计藤野先生是一位普通,还是伟大的老师?对于暗线,可以设计作者为何会弃医?虽然这两个问题可以把文章串联,但是不够巧妙,有些笨重,应该在考量。

9.2 哪些方法能让文本解读出新 王君

上课太刻板,上课方式太陈旧,王君从两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文本整合

文本整合可以是单元之内,单元之间,整册书中间,整合的依据可以是相同的字眼,如望岳和春望;可以是相同文体;可以是主题的同与异,不同文本可能有相同的主旨,到表达方式可能不同。

2.让虚词登堂入室

从不起眼的虚词入手,抓住文章的灵魂,巧妙地解读文章。

2.1虚词中有结构之魂

《就英法联军》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a 这个句子最打动你的是哪个词语?

b 奇迹之奇到何种地步?

c 消失又失得如何悲愤呢?

2.2虚词中有性格之核心

社戏

终于,竟,不料

2.3虚词中有情感之内核

阿长与山海经

a.她却能够成功的中却的理解

越愚昧越震撼人心,越淳朴越感天动地

b.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确

追根溯源神力的故事

反思:

每每苦于不能有独出心裁的教学设计,看到王君老师的文章,学到了两个突破口。而这两个突破口的基础是对文本深入地理解。从而也明白教学设计不是为了出新,而是因为有新的解读。

9.3赛课的必要性

在赛课努力,尝试与突破

9.4就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的炮火

轰开了万园之园

一双双数不清肮脏的手

伸向了圆明园

把秦砖汉瓦一齐搬进了船舱

而后火舌爬满了圆明园的名字

爬满了一个民族的耻辱的记忆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那耻辱

凝成铅字

在教科书上,在讲台上

向后一代讲述

不要忘记

不能忘记

那段屈辱的历史

记住

落后就要挨打

──《语文报》高中版162期,作者:陈兆萱

1.尝试做就英法联军的教学设计,但是发现很难,不知道怎么出彩,习惯性地去网上搜索。虽然很不满意,但自己也是没有完美的教学设计。

2.目前的想法

补充介绍圆明园,以及英法联军的掠夺,让学生用感受这一建筑消失给我们带来的遗憾,痛恨何愤恨;

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表达这种感情,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进而分析,哪个词语最能表达感情。奇迹?消失?已经?

奇迹奇在何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来说说。你想象它的样子?

消失又是如何消失?体会反语的语言特色。

基于此,雨果的观点是:

这种观点难能可贵之处在哪儿?

如果让你对雨果写一封信,你会怎么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个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