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炸弹妈妈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压力大还能好好说话,是很高级的品质》从看到题目就想到家里每天晚上都上演的戏码,因为写作业亲妈秒变后妈,甜枣加棍棒,真的不是想发脾气,实在是控制不住,看来还是自己的品质不高。

总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所以觉得“爱之深,责之切”是正确的,但事后又总是后悔觉得自己对孩子太苛刻了,那只是个幼儿园的孩子啊,可一想到那吊儿郎当,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熊孩子都是自己家的。

越是教育孩子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看来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

最近也经常看育儿方面的书籍,越看越觉得是自己错了。以“我打你是为了你好”的理由教训孩子,这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有时候孩子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挨打挨骂。

我们小时候也是总希望大人能理解自己,现在是大人了又希望孩子能明白自己。一切都是在要求别人怎样,为什么不从自己出发考虑一下,也许真是自己的问题。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也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有的孩子发育早,有的孩子发育晚,就好像世上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拿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是不适用的,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接受。

就像钱儿妈(白雁飞)说的“如果孩子是一朵晚开的花,就得接受并引导,花不是不开,只是晚一些,或许会开的惊艳。”

我们的焦急、催促其实只是觉得孩子的节奏跟不上大人,所以觉得他们反应慢,行动慢。从来没想过那么小的孩子的步伐怎么可能跟大人的步伐比。老话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说白了还不是经历多少的问题。饭需一口一口的吃,路需一步一步的走,催促可能会“因噎废食”,反而不知道怎么吃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有个病例,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虐猫,感染上猫抓病。他妈妈带他去看病,医生问话,每次他不说话或顶撞医生,他妈妈的脾气就会说爆就爆,对他连吼带骂,连骂带打。

后来,医生建议他的妈妈去看心理医生。妈妈诉苦说单身妈妈带孩子压力大。

医生却说,孩子会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如果妈妈改掉说话就嚷、抬手就打的习惯,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孩子就不会这么暴虐了。

这是多可怕又现实的事例啊:一个压力大就乱发威发怒的妈妈,养育出一个性情暴躁的孩子。

我害怕了,不想孩子以后也是如此,唯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看到有人说,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有善变的脾气。但其实,越有收拾残局能力的人,越会选择少发脾气。

每天改变一点点,努力做个高品质的人,做一个高品质的妈妈,不做炸弹妈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炸弹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