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八百年风云(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首先补充上篇的不足之处:

1、根据历史记载,在周成王的时候,楚国第三代首领熊绎被邀请到西周首都参加分封大会,周成王追封曾经为文王、武王年间立下功劳的诸侯,熊绎架着一辆柴车,带着他们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礼物辟邪的桃木和滤酒的一种茅草,这次朝见对地处偏远的熊绎应该说是非常震撼的,震撼于华夏的强大,在任何时代权利与义务都是平等的,当时的楚国太贫穷、太弱小了,他们即没有财物向周王室朝贡,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跟随王室征伐,楚国只得到了五十里封地的子爵的爵位,熊绎本人在王室获得的工作也是最低的,负责摆放祭祀前滤酒的茅草、宴会前摆放名牌、晚上举行篝火晚会的时候,负责点火。应该说熊绎在华夏体系中是极度的自卑。

2、传说中楚国刚开始立国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牲畜用来祭祀,于是到旁边的国家偷了一头牛,由于偷牛的行为不光彩,只能晚上偷偷摸摸的祭祀,楚国人的祭祀叫夕。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楚国小国寡民。

3、楚国的楚来源有很多,但是整体看来是荆棘的意思,有的说是取自楚国人生活的荆山,有人说是周人形容楚国人生活在荆棘当中,也有说事楚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剖腹产用荆条撑开肚子,取出楚人的首领,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女性的勇敢的行为,于是国号取自荆条意思的楚。在先秦楚跟荆是一个意思,楚国和荆国是一个国家。

因俗蛮化

在周昭王扫平江汉平原之后,楚国迎来了大发展的机会。当时的诸侯国发展有两条路,第一条叫做移风易俗,以鲁国为代表,他们坚信自己的文化先进性,强迫被征服民族接受、学习华夏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第二种是因其俗,简其礼,即尊重被征服民族的风俗习惯,吸纳被征服民族一起进入自己的统治阶级。

此时的汉阳诸姬选择的发展策略跟鲁国相同,以至于他们无法迅速扩张,这给了楚国机会。楚国选择了跟姜子牙齐国一样的道路,甚至更彻底,楚国迅速南蛮化,迅速吸纳江汉平原众多的南蛮小部落。

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小国愿意加入楚国,很简单,江汉平原已经被周昭王扫荡一遍了,他们震慑于周王室的强大,为了活下去,就必须加入到更大的部落,如果投奔汉阳诸姬,他们就是二等公民,如果加入楚国,他们就是国人,而楚国那个时候是收到西周宗法制保护的,同属于华夏体系内的诸侯是不能互相征伐的,这对于弱小的楚国是一个巨大的保护伞。

经过100多年猥琐发育,大约到周夷王的时候,楚国在熊绎的手里,已经几乎将楚国的大旗插遍江汉平原。而此时的周王室却慢慢的衰落下去,周夷王由于能力不足,且倒行逆施,很多诸侯开始不朝贡周王室,楚国应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断绝对周王室的朝贡,你不是看不起我吗,以后连草都不给你。华夏体系内的诸侯开始不顾周王室法度约束,开始相互征伐吞并,熊绎看到机会,于是以南蛮自居,一口气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沿着长江都封为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这种行为极大的满足了楚人的自尊心。此时周王室风雨飘摇,东夷人、淮夷人发动叛乱,兵锋直指洛阳附近,根本没人注意到躲在蛮荒之地称王的楚国人。周厉王即位之后,亲自带兵,拼尽全力才把东夷人、淮夷人赶走,还到淮夷角、僪二国境内打了一顿,但是周王室的疲态尽显。

周王室还没喘口气,楚国的邻居鄂国再次联合东夷、淮夷发动叛乱,向周发动入侵。

华夏古国鄂国覆灭

鄂国是黄帝的姞姓子孙,在夏商时期,便被赐国封侯,其封地在黄河北岸,现在山西境内,那是个风水宝地,国力强盛。商纣王在位时,鄂侯已经和鬼侯及西伯侯姬昌并称“商朝三公”。根据史记记载,纣王看中了鬼侯的女儿,鬼侯女儿不知怎么就触怒了纣王,鬼侯父女都被纣王砍成肉泥。鄂侯一向和鬼侯交好,见此,便犯颜强谏。结果,因此也送了性命,并被制成肉干。姬昌看出纣王这是要杀鸡儆猴,于是就做了缩头乌龟,让纣王抓不到把柄,还是被纣王关押起来,蹲了七年的牢。

后来周文王、武王反商,鄂国一直是最重要的盟友。

但是得到天下之后,周王室论功行赏,周王室的宗法分封制最重要的原则是按照血缘亲属来进行分封,于是鄂国的风水宝地被周王室看中,于是鄂国被迁徙到南部边疆的南阳,原来的土地被封给血亲唐叔虞。后来为了遏制夷人西进,又把鄂国迁徙到现在的湖北鄂州,这个地理位置非常欠揍,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口,北部是大别山,是夷人西进的必经之地。从此鄂国人就成了周王室防备夷人的重要棋子。 鄂国人在夷人和南蛮人入侵中不停流血,他们艰难求存。这种流落异乡的变化,让鄂国人对周王室的怨恨不断积累,但是西周初年,周王室太过强大,鄂国人只能将恨意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着重臣孝子。但是周厉王镇压淮夷的虚弱,让鄂国人看到机会,认为反抗周王室的机会来了,于是联合东夷人、淮夷人向周王室发动了进攻。

鄂国人的叛乱,让周厉王大为震怒,于是“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曰:剪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周厉王这可是要让鄂国灭国的节奏啊!鄂国人在长期战斗中,已经非常耐苦战,天子之师居然“弗克伐鄂”,这让周厉王颜面何在!于是,他又命大将禹率领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协助作战。最后,在禹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天子之师终于攻陷鄂国,并生擒了鄂侯驭方。得胜而归后,禹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他又做了禹鼎,记下了这场战役。在这之后,鄂国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了。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周王室对鄂国的灭国之战,让熊渠意识到自己还没有能力跟周王室硬刚,于是自去王号,做起了缩头乌龟,躲起来默默的发展实力。由于鄂国被灭,鄂国的土地和散落的百姓,被楚国人老实不客气的收入囊中,反倒增强了楚国的实力。

这一躲就是小一百年,楚国人顶着子的爵位,继续消化吸收江汉平原,用春秋时期晋国元帅栾书的评价:“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国在江汉平原深耕发展,将江汉平原的蛮荒之地开发成了鱼米之乡,后来司马迁对江汉平原的评价是不耕而熟不贾而富,这里的水热条件太好了,简单的耕作就会丰收,不用做买卖,就会富有。这也是楚国八代国君努力开发的结果。蚡冒死后,他弟弟熊通发动政变即位。此时的周王室已经在西戎人的不断入侵中动迁到洛阳,王室权威衰落,诸侯相互征伐,他觉得自己称王的时间到了,于是追封哥哥蚡冒为楚厉王,自己正式称王。

楚武王用一生将楚国崛起道路上最后一块短板补齐,那就是铜矿。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楚国八百年风云(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