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5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5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6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6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6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孟子个人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人,出生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马鞍山下的凫村(凫村1960年划归曲阜市)。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约在祖辈时迁于邹。三岁时,他父亲孟孙激去逝,全靠母亲仉氏教养。史书中记有孟母三迁教子、断机喻学的佳话。孟子从小立志学儒习礼,15岁左右,他入学读书,“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上承孔子、子思之学。

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因此,又叫“良知”。

孟子的心性论:

1.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

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 —— 道德价值的论证

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於自觉心的, 属於人的「本质」, 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 必有异於禽兽之处, 这种「异於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他指出, 人之所以不善, 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 人应放弃私利, 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 以全力扩充存於内心的「四端」, 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 培养出浩然之气, 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再以「心志统气」, 控制自己的情感, 便能成德。

4.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 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 便是「天」, 「天」表现于人, 便是「性」。人苦能有足够修养, 便能知天, 达致「天人合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