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妙笔之下棋手翻飞——读胡廷楣《指尖之舞》

今日读到上海文学刊发的《人间走笔 | 胡廷楣:指尖之舞》,很容易就联想到了最近所读梁鸿鹰《执子之手》所做的感想。同样与手有关,这篇文章又是不一样的意味。

作者围绕着围棋,写了四个不同的小故事,正应了起承转合之势。第一个故事是作者第一次报道围棋赛事时,所见所思,活灵活现而又富有美感地描述出了现场棋局厮杀的紧张氛围。其中有这样两段。

聂卫平的手恰似鸟儿一样地舞蹈,高档的云子是最好的舞伴,白子如羊脂,黑子如墨玉,都做成哑光。聂卫平食指和中指夹出一枚云子,大拇指张开,无名指垂下,小指跷起,像是一只鹤侧身飞临棋盘。手腕微微抬起,在空中稍稍停留,就像是鸟儿放平两翅。然后将棋子点在格子上,发出一声脆响。
鸟儿继续在飞翔。华以刚走出对局室,顺便带出棋谱。他也摆棋,他的食指和中指夹着棋子,无名指护卫,三个手指衔着棋子,手腕极为灵活,每一步棋,都好像是啄木鸟的长喙击打着树干。曹大元思考时,手经常在棋盘上转圈,好似海鸥在盘旋,那是面对复杂形状的全面盘算,转上几圈,看准了才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陈祖德有一双骨骼粗大的手,他谋划棋形的时候手中没有棋子,想定了,随手抓起一颗子,棋子落到棋盘上,然后推到了交叉点上,像是天鹅降落湖面,还要漂移几米……

将下棋的手比喻成不同的鸟类,生动展示了每个棋手不同的风格和性格。动作描写精炼而又鲜明,三言两语,一个个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文字功力可见一般。就连不懂围棋的我也深深地为这种美感折服。

第二部分,作者讲到了黄兴,作为围棋爱好者和最早围棋社发起人之一的革命家。谈黄兴与围棋的故事离不开他特殊的右手,因革命失了两根手指,而他在这之后曾向濑越学棋。因此也讲了相关的革命故事,此外还提及了黄兴的书写功力,其中一幅作品为“醉云醒月”。由此,最后作者总结如下。

棋道之深邃如墨黑的天穹,唯濑越这样的大棋士方可如月亮那样分辉于人。一朵云从远处飘来,月之光华照亮了云,云便陶醉,随风起舞。

这一部分,是承接上一节,从围棋的观赏性,上升至棋道的思考。论棋道的醉云醒月,何尝不是意有所指在说革命者们敲响改革之警钟。

第三部分,作者转而写到一幅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围棋。在这围棋的背后,却是地下党革命者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看似棋子简单笨拙,顿时下棋美感,实则凸显出革命者的艰苦卓绝,将棋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所有在棋盘上的指尖之舞,本就是心灵之舞。心灵之舞的最高境界,便是生命之舞。

文章最后一部分,重回围棋赛场,重提聂卫平。这是一种呼应,也是一种余味悠长的收尾。常昊拿到应氏杯,聂卫平说“今后很多冠军他都可以过问一下……从这里开始狂奔吧。”是结局,但不是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 | 妙笔之下棋手翻飞——读胡廷楣《指尖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