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论魏之公叔痤

导论:战国七雄中魏国曾是个汇聚人才的地方,几个著名的秦臣,如商鞅,范雎,张仪,都是离开魏国去投奔秦国。与孙武并称的军事家吴起,也是从魏国出走而到楚国进行变法的。那么魏国的人才为什么都流失了?就是有公叔痤这种人在。


前面是文言,后面是白话。白话并未逐字翻译自文言。

人才流失——论魏之公叔痤_第1张图片
蟠螭纹带盖鼎  拍自山西博物院




魏论——公叔痤(文言)


古人谓魏不能举力与五国纵,乃为横而赂秦,以故败。余读《张仪列传》,见魏尝为纵,秦攻其曲沃而下之,后即复事秦。是魏为纵,秦怒攻魏而取其地,为横,益奉地于秦。故曰:魏固已败矣,而不待纵横也。

或问曰:则魏之败何也?曰:公叔痤也。夫魏,分晋之强卿,而初之霸国也。魏之贤君,谓魏文侯,尝使李悝制其法度,吴起将其兵,此皆一时谋士,是以国富军足,而霸诸侯,兵临于强秦,取地西河。文侯既死,田文相。田文死,公叔痤用事,魏始衰而乱。何哉?妨贤之人也。

公叔已用相,颇害起之能,故陷吴起于魏武侯,挤之之楚。今观其策,何密而巧也?又不以时荐卫鞅,使鞅至秦,而成秦之霸。或曰:公叔痤死,已举卫鞅,惠王不用之尔,况《史记》称“未及进”,何哉?噫!既知人之贤,何待死而荐也?吾闻古大臣之急于贤人不可忍而待也,朝闻其贤,则夕进其人。故周公不完食沐而接其士,唯恐相失也;鲍叔牙知管仲贤,固举之于齐桓公,复以身下之,盖谋国而不谋位者也。公叔痤既贤卫鞅,不进之而待于死,非鞅之才过公叔也多,而不欲进之耶?是公叔不死,卫鞅不举。及其死,进卫鞅以示忠,教鞅亡以示义,实不欲荐之而又两窃其名。何伪也?一人居官,贤能尽去魏,魏之不弱乱者,将何待也?

使国有高位者,其谋官也精,为事也陋,妨人也密,排贤也巧,而国不亡者,未之有也。此正魏之事,而公叔痤之害也,读而愤,故记之。



魏论——公叔痤(白话)


古人说魏国不能与五国合纵,反而为横而贿赂依附秦,所以最终灭亡。我读《史记•张仪列传》,见魏曾经与诸侯合纵,秦便进攻魏国并占领了魏的属地曲沃,之后魏便又依附秦国。那么魏为纵,秦便攻击魏并占领未的土地。如果为横,那就要割地给秦国从而依附秦。到了这样如何抉择都会失去土地的境地,说明魏已经失败了,是否亡国已并不取决于为纵为横的外交策略了。

那么魏国何以到了这样的境地?是因为魏国出了公叔痤这个人。魏是瓜分晋的强国,甚至是战国最初的霸主。魏文侯是贤明的君王,曾经用李悝变法以强国,又用吴起为将领,李悝吴起都是当时的贤才,所以国富军足,称霸战国。曾经与秦国作战,并且占有了两国相争的河西之地。等魏文侯死后,田文做了魏相。田文死后,公叔痤被任用,而魏便开始衰落。正因为公叔痤是妨贤之人。

公叔痤作了魏相,非常嫉妒吴起的才能,所以在魏武侯那里陷害吴起,把吴起排挤到楚国。现在看公叔痤排挤吴起的手段,可以说非常精巧了。而且公叔痤也不及时地举荐商鞅,最终商鞅去了秦,使秦称霸。有人说公叔痤将死的时候,已经举荐了商鞅,只是魏惠王不任用他,况且《史记》说还没来得及举荐商鞅。但是我认为,既然知道别人的贤能,为什么等到快死才举荐呢?我听说古代的大臣,急于求贤是不能等待的。白天听说有贤能的人,那么晚上就会举荐他。所以周公听说有贤才,不等到吃完饭,洗完澡便去接见他;鲍叔牙知道管仲的贤能,坚持把管仲推举给齐桓公,又作比管仲更低的官,鲍叔牙真是为国谋划而不为官位谋划的人。公叔痤既然认为商鞅贤能,却等到快死了才推举商鞅,难道不是商鞅的才能远高过公叔痤,所以公叔痤不想推举商鞅?那么公叔痤不死,商鞅就必然不会被举荐。等到商鞅死了,公叔痤举荐商鞅来表示对魏王忠心,又告诉商鞅逃亡来表示与商鞅有情义,实际上根本不想举荐商鞅,快死了又想窃有忠义的名声,真是太虚伪了。一个人当了高官,贤才全都离开了魏国,那魏就不得不衰落了。

如果国家有这样的高官,他谋求升职的手段很精妙,排挤别人的计谋缜密精巧,但是做事却很鄙陋,那么没有不亡国的。这就是魏国的事,也是有公叔痤这样的人的害处,读了很激愤,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才流失——论魏之公叔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