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
关于作者
《助推》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理查德·泰勒,他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行为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目前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曾把自己的获奖归功于泰勒,称他是“第一位把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学者。
另外一位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卡斯·桑斯坦教授,他曾任职于美国司法部,担任过奥巴马政府“白宫信息”与“监察事务”办公室主任,他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称为:“我们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法学家”。
关于本书
本书介绍了 “助推”的含义和特点,解释了人们需要“助推”的缘由,并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了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运用 “助推”,引导人们做出预先设定好的选择。
本书自2008年当年就被《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同时也是亚马逊网站的“年度最佳十部商业图书”。
核心内容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做选择时的“情境”,即时机和环境,影响了我们的选择。
一、什么是“助推”?
所谓的“助推”,英文单词是nudge,原本的意思是“用胳膊肘轻推别人”。本书中,它的核心是,有意识地设置一种选择的“情境”,引导人们做出特定的选择。
【案例】
超市收银台,这里是最容易让顾客产生冲动购买的地方,所以很多超市在这里摆放话梅、口香糖、儿童零食等,容易引起冲动性消费的东西。现在很多超市甚至连电梯扶手也都摆满了商品。
助推的特点是: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
【案例】
我们可以用恐怖的图片、用有倾向性的数字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但最终抽烟还是不抽烟,仍然是个人的自由。美国蒙大拿州向青少年宣传戒烟的广告是:大多数蒙大拿州青少年是不吸烟的,不吸烟的比例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结果显示:这条信息显著降低了吸烟率。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助推”?为什么不让我们自己独立做出行为选择?
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我们都是“经济人”,我们知道“什么对我们最有利”,我们也会通过“精确的分析”,做出“最佳选择”。
作者泰勒认为,我们不是理想中的“经济人”,只是一群“社会人”。作为“社会人”,我们并不能理性地做出选择,很多决策和行为常常会受到偏见、惯性、懒惰、无知,等等弱点的影响。
三、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助推”,过上更聪明的生活?
本书介绍了三种“助推”的常用方法,帮助人们识破助推,或是为自己设计助推,成为更高级的决策者。
1.把最佳选择设定为“默认选项”
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倾向于保持最初的默认状况,原因或者是出于懒惰,或者是出于缺乏相应知识。
【案例】
某些购物网站会先给用户提供免费会员服务,试用期过后,如果客户没有提前主动取消,“默认选项”就会自动从你的信用卡划钱续费。
2.通过改变措辞来助推他人做出选择
“措辞”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人们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会有一种盲目和被动的心态,不会主动地把看到的信息转换为自己大脑所能理解的信息。
【案例】
环保节能的两条宣传语。第一条是,“如果你采取节能措施,每年将会节约350元”;第二条是,“如果你不采取节能措施,每年将会浪费350元”。结果表明,第二条宣传语取得的效果远远好于第一条,原因是与“获得”相比,人们更厌恶“损失”。
3.有意识地针对我们可能要犯的错误,设计出相应的助推情境
如果你喜欢赖床,可以去试试满地乱跑的闹钟;如果你拖延,可以和朋友打赌,等等,为自己设置助推手段。
通过学习“助推”,我们能理解“选择”这件事情的机制和背后的逻辑。然后,我们可以识破生活中的一些小的陷阱,而且我们也可以设计出有利的情境,助推自己做出最好的决策。
金句:
1.做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就创造一种,方便你做选择的“环境”。
2.经济人的思维,如爱因斯坦般缜密,记忆力如计算机般强大,意志力如圣雄甘地般坚韧。然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并不是这样。
3.现实中的有些选择,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或经验。而很多人的行为选择像盲人摸象一样,完全交给了运气;或者干脆回避选择。
4.不要小看语言的力量,当传达重要信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斟酌。
5.人最怕的不是“没得到”,而是“有损失”,这就是我们社会人的弱点,而且往往这个损失体现在金钱上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