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今天看了李松蔚老师的“非计划人生”,大有感触。大三暑假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暑假前制定的所有计划几乎都没执行。而我的同学们想转行的已经做完了第一波实习,留校做实验的学霸们已经发了自己的第一篇paper。每次在朋友圈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都觉得压力山大,然后就开始想着自己一定要努力,然而接下来的晚上仍然在手机美剧中度过。如今离雅思考试只有一个星期了,准备工作却还几乎没开始。总是觉得自己是拖延症晚期,却好像没想过背后的原因。

大概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逃避型人格。小学的时候讨厌写作文,总是在醒来的时候盼望着语文老师生病。初中的时候不善与人交际,却总是在幻想里安慰自己,还养成了一个总是喜欢置身事外的坏习惯。高考前两个月的失眠也是吧,觉得前途一片渺茫,现在想想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长大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去面对。

上了大学后,几乎每次都会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考试前一晚通宵,并没学进去什么却有一种自己好像很努力的错觉。长此以往才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在成长。一直以为自己是目标不明确,以为找到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梦想就万事大吉。但是没有明确的梦想这么办呢,想要去做一件周围人都认为没有出路的事这么办呢,万一我真的没有什么才能怎么办呢,我一直坚持的全方位发展会不会阻碍我前进的速度呢。只好拖着,假装看不到这些问题,但却越来越没有动力前进。

李老师说,如果发现你喜欢的只是一件事的结果,而不是这件事本身,就有必要认真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要做它,因为那会让你的今天立刻陷入到痛苦中。也许选择你喜欢的行业是一个伪命题吧,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认为有意义的事,慢慢积累下来就会有所收获吧。这也要感谢父母给我一个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希望我能拿出勇气来,走自己的路。也许结果不会符合标准的“成功”定义,但至少我每一天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也是挺开心的吧。

不过我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在逃避复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逃避的背后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