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衫读透王阳明《传习录》(二)2.9

在阅读书籍的同时,自己也在得到上试读了熊逸老师对于王阳明心学的5篇文章,其指出心学的理论体系并不完整,而且认为知行合一的一些内容存在着逻辑不通之处。其认为心学之所以热,是因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一套理论的完整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痛点并且给力才是最重要的。

的确,自己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也会有的地方认为会存在着模糊不清之处。但是按照华衫老师的观点,读圣贤之观点,不要评判,要行动。不是去争个对错,而是切切实实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次节选几个自己有所体悟的点:

中庸之道,中是指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正理。中庸之道我们平常理解的差不多就行,而是指的分毫不差,恰到好处。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音。

只有至诚之人,才能自心理尽心尽性,率性而为,然后让别人,让万事万物都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看领导者,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就能从中体悟到其是否存有至诚。至诚之领导者,往往能让人信服,而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在困难大是大非面前,难有跟随者。


夭寿不二、修身俟命。

确立了志向,不因处境的顺逆、寿命的长短就改变自己的志向和计划,二是要不断修养自身,以俟天命。接受命运,才能改变命运,志向不变,向善的内心不变,才能从容应对命运给与的下一步安排。

读到这一部分,就想到稻盛和夫所讲“动机至善,私信了无”。人人心中都有私欲,这样的私欲或者说是人欲就是王阳明和朱熹所倡导应该摒除的。在如今物质丰厚蓬勃的时代,摒弃私欲实是困难,但在基本生活品质保障之后,我们又何不修养自己的心性,何不动机至善的多助于人,以求心安坦率呢?

我想,首先战略上,我们应该有动机至善的大目标。王阳明临终时的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何等的平淡又何等的壮阔,无论身处何处,至善的内心与至善的行为,永远是我们率性而行的基础。排除对个人得失的过多计较,反而会让人轻装上阵,从容面对得失。

战术上,要懂随机应变,恰到好处。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在平复叛乱的过程中总有让匪徒闻风丧胆的诡计与战术,这样的轨迹是否全然至善呢?也不不尽然,但是知道小战术符合大战略的目标,那成大事者一不拘小节,但也需要细细权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衫读透王阳明《传习录》(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