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上午同事的学生来办公室送作业,我需要他帮忙喊一下我们班课代表过来领试题答案,就先问他“班级在哪里?会不会经过教学楼东边楼梯口?”他说他的教室在哪里,上楼不经过。我马上愣住了,一时语塞不知下面该如何继续交流。同事顺势接上“你就直接告诉他你想让他干什么,他很聪明的,能找到班级。”我尴尬笑笑便把上面我的目的说了,小伙子很机灵,转身走了,一会儿功夫,我课代表来了。

这是一件极小的事,很多人一转身也许就忘了,但是这让我回忆起之前我和同事调文明执勤岗的事,那次我也用了同样的话术,先询问几句不沾边的对方的情况,结果被对方一句话憋住了“你到底想干啥?你这样问我很害怕,你就直说。”十几年的教育读书无形中我习惯了迂回的交流方式,也唯恐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即使是很小的事,所以尽量去确认是对方可以顺手做的。往好处说是,传统文化影响,谦卑礼貌,往坏处看,就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看不清人际交往的变迁实质,长此以往,表面我够礼貌,却拉开了和别人亲近的距离。何况我一直笨嘴拙舌,怎么可能与人相处自然呢?

刚刚读到王晓春教授的书“做教师的人必须是聪敏的人,机敏的人,应变能力强的人,反应迟缓,木讷的人,循规蹈矩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做老师的。”我何尝不是后者?而同事,那个教学成绩一直优异的同事不正是前者?如此看来,原因可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