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

(本文由 闲人电影 原创)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放眼全世界都不怵。

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天上飞的,只要肉眼能看到的,都可以成为口中的佳肴。

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几乎囊括了天下美味,这其中还不包含其他菜系,如果再要细分,可能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炒、烧、煎、炸、煮、蒸、烤、拌、淋、扒、涮等烹饪方式,又让食物有了不同的花样,所以即使我们看了许多美食纪录片,依然会有新鲜感。

这便是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的精髓之处。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张图片

早餐,自然也是这份精髓的一份子,也是一日之始最重要的开始。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数不清的早餐。

它可能是大隐于市的江湖至味,也可能记忆深处的味觉密码,无论到什么时候,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想不想吃”来得重要。

当你有了“我起得早可不是因为担心上班迟到,而是为了那口吃的”这份决心后,就会觉得早餐的确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也应有仪式感。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2张图片

但事实上,大多数年轻人对于早餐都是应付性或根本就不吃早餐。

正是基于这种现象,由美食家沈宏非、陈晓卿担任总顾问的《早餐中国》随即而生,每集五分钟,计划拍摄一百集,现已上线35集。

更重要的是,他们选在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八点更新,为当社畜的我们避免了选择的难题,地址和营业时间,制作组也贴心的在每集的结尾标注了出来。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3张图片

南方盛产水稻,米饭就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对吃从不吝啬的中国人岂会只满足于此。

米饭之外,粉,粉墨登场。

湖南长沙,可以说是最会吃粉的地方,而学义面粉店则是这一会吃的缩影。

早上开门之后,便是络绎不绝的食客,有些人为了多吃一碗,甚至直接抱着碗,站在路边大口吸溜。

做早餐能做到被街坊邻居都认可,这可不是光靠店面装修好就能办到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味道好。

湖南人常说“一汤顶三鲜”。

所以汤才是味道的关键,三四套猪后腿骨,用刀背敲破,让骨髓融入沸腾的水中,从中午两点熬到第二天早上。

十几个小时的精心料理才能换来大骨醇汤,是面和粉的灵魂。

配料也不能马虎,酸豆角、剁椒、肉臊子……一样都不能少,再配上金黄酥脆的荷包蛋。

热气腾腾地端到食客面前,这感觉简直就是神仙般的享受。

有好的吃食,会吃也是一门学问。

如果吃粉,只是一口一口的吸着吃,那就是对粉的不尊敬,说不准还会招来旁人的讥笑。

这样吃粉,太顾及形象,不会有十分满足的体验。

要使劲的嗦,不要担心发出声音,因为旁边的人嗦粉的声音比你还大。

在一阵阵“嗦、嗦、嗦”的声响中才会有好吃到昏厥感受。

不然,这听觉马杀鸡不就白给了嘛。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4张图片

湖南的粉是一绝,但贵州的酸汤粉也配拥有姓名。

当地人对粉爱的深沉,一天不吃,就觉得欠点什么,而这种“欠”也传遍了整个黔东南州。

所有人都知道,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粉。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5张图片

而吃粉的地方则是凯里的万博粉馆,每天早上七点钟开卖,中午两点钟就卖完了,这还是在一次性做二十锅的前提下。

有一次,他们回老家待了二十多天,到店里开门营业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翘首期盼的人太多。

“他要吃你的他就吃,他不吃就不吃”老板娘每每说到这时,都会露出傲娇脸加得意的笑。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6张图片

这份自信并非虚张声势,而是他们有叫人欲罢不能的诀窍,就是他们的汤。

汤的主要原料是番茄,因贵州多山地,不产盐,当地人便以酸带盐。

在当地,有一句土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7张图片

贵州的番茄是最好的小番茄,也叫毛辣果,籽多个头小水分轻,酸度够味。

只有毛辣果还不行,德从凌晨四点开始熬,熬的时间不够,味道出不来。

等到水有弹性后,开始下青椒末,直到半稠不稀,才算大功告成。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8张图片

如果仅仅是番茄汤,还不足以让万博粉馆成为当地人不二的选择,他们还有独门秘密——蘸水碟。

跟番茄汤同根同源的番茄酱,搭配香葱、折耳根(鱼腥草)、辣椒面,来吃粉的食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会点这么一份蘸水碟。

不同于湖南的粉要大口嗦,贵州的酸汤粉必须放在蘸水碟里,小口小口的吃,才能让料入味。

才不辜负酸汤粉来这世间走一遭。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9张图片

说完了粉,我们再去福建尝一尝水煎包。

在福建福安市的二十四米街,有一家店被食客们以路名冠名为二十四米路水煎包,足以证明这家店的味道了得。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0张图片

早上八点开门,十点就卖完,就这还得早早的过来排队,否则连香味都闻不到。

但是过来排队也不一定能保证吃到水煎包,三个人里总会有一个人吃不到,不然也不会在开锅的一刹那,所有人都蜂拥而上。

开了二十多年的二十四米路水煎包,早就拥有了一大批拥趸,大人在小的时候就在这里吃,婚后带着孩子还在这里吃。

每天只做8到10锅,这并不是老板的任性,而是他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凌晨三点多久得出门采购食材,做完后第二天重新采购,从来不留食材过夜。

这也是这家店能够被口耳相传的原因之一。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1张图片

烧火只用柴火,一来可以确保有柴火的香气,跟煤气烧的缺少烟火味儿不一样,二来柴火烧的水煎包皮脆,香味足。

所以,食客们才会在一锅完后等下一锅的时候时间会久,但是为了自己的心头爱多等一时又何妨。

水煎包的用料很是讲究,上等猪腿肉、萝卜丝、葱花,利用水汽蒸15分钟,出来的水煎包肉嫩汁多,皮脆而不黄。

一口咬下去,香气在舌尖跳动,整个味蕾都达到了高潮。

所以啊,受到普罗大众喜爱的美食从来都不是动辄万钱的山珍海味而是生活中叫人吃到开心的稀松平常。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2张图片

水煎包如此优秀,海南老爸茶的“伴侣”——大包,也不遑多让。

这里的大包一天可以卖七八百个,还有很多食客不远万里从内地来到海南,专门一品大包的风采。

只有在老板去放鸽子的时候,门庭若市的店面才会安静下来。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3张图片

他们家的大包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实惠,蛋多、肉多,一般人早餐吃一个就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肉馅做得好,选择猪后腿的白肉,嚼起来爽滑润口,而后加入香料包,放烤炉里烤。

那些白肉就会化成油,油会把药材带入瘦肉里,在吃的同时还能食补,一举两得。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4张图片

既然有了包子,汤肯定不能少。

去西安,咥一碗杂肝汤。

这是不打截拳道的李小龙开的一家西北一绝的正宗清真杂肝汤,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备受好评的便是羊杂原汤与羊杂七宝。

来这里喝杂肝汤的大都是十年以上的老主顾,新食客来了一次变成了回头客,久而久之,就算他们不做任何宣传也不缺生意。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5张图片

在很多人看来,早餐就卖一早上,很轻松。

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不管是水煎包、酸汤粉、还是大包、杂肝汤,他们过得都是起早贪黑的生活,甚至比“996”还累。

准备食材,制作原汤原料,都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而这个时间段内,他们又必须在跟前看着,稍不留神,火候不对,味道就会出现偏差。

在每一个饕鬄的背后,都有我们看不见的辛劳。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6张图片

说完了对《早餐中国》的溢美之词,再来说说它的不足,跟同类型的《人生一串》相比确实差了好几条街。

不像纪录片,更像普通人的日常vlog,更贴近于市井生活,就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滋味故事。

也许,制作方也想成为站在vlog风口上的“猪”,只可惜这只“猪”披上了纪录片的外衣却是vlog的内核,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既没有讨好短视频的受众,也没有守住纪录片的粉丝,所以纵然是陈晓卿为总顾问的《早餐中国》,豆瓣评分只有7.7分。

与《秘境广西》一样并列他美食类纪录片最低评分。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7张图片

可是,《早餐中国》里真实、自然的市井气,是一股有味的味道。

一直羁绊着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只要一提到或一吃到这种味道就会下意识地红了眼睛。

这种味道叫做家乡,如同《早餐中国》里说的那样:“只要你起得早,就能找到故乡。”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8张图片

世事并不能皆如人心所愿。

风风火火的旧城改造运动与城市净化运动,正在把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早餐摊驱逐出去……

更多的早餐都成了便利店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包子、夹饼、玉米……,以及爱心早餐车上牛奶、面包、豆浆……,再多一点也是门店里的包子、馒头、烧饼……

过来过去都是在重复那几样吃食,本该丰富的早餐,却成了每天厌烦的反复。

城市,让我饥肠辘辘,也让我的记忆面目全非。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19张图片

但是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本来就是个两难的抉择,城市进程需要经济发展,势必会与民众思想产生冲突。

旧城改建、城中村拆除,都是为了让城市的规划更近一步,站在大局上谋求更好的发展,但过程中却实打实地遇到了经济、法律、教育的问题。

那些以城中村为依托赚懒人钱的人,不肯走出舒适圈。

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_第20张图片

所有以前已成为习惯的东西一旦改变,他们将变得无所适从,这种害怕与担忧让他们愤怒,暴戾,并以冲动为发泄口。

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担心自己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他们想跟上这个时代,但时代却从未停车等他们上车。

不断更新的时代与建设该如何照顾到这群有心却无能为力的人,又该怎样淘汰那些不思进取的闹事者。

《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当局者有能力做好一顿好饭,但也要照顾到大部分人的口味。

任重而道远。

微信公众号,ID:idlemovie

微信搜索: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Idlemovie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吃这件事儿,中国人从来都是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