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了没有啊。
01
去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2017年,十二月下半旬,正在自习室准备期末考的时候突然接到我妈的电话。
第一句话不是“在做什么”,而是“在上晚自习吗”,我说没有,然后我妈才开始问我在干嘛。
此前几次打过来,不是在上自习就是没有看到手机提示,总之等我再回过去的时候我妈已经休息了。
聊了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后,我妈突然问:“元旦放几天假啊”,我说放两三天吧也就。然后她又问,“那你还回来吗”
我迟疑了一会,“看看再说吧,还没买票”然后我妈很快回复:你要想回,回来就是了。
明明是她盼着我回家,却说“你要想回来就回”。可让她失望的是,那个小假期我并没有打算回家。
那阵子我妈开始比往常更频繁的给我打电话,想确认我到底回不回家,什么时候才回家。
直到最后一次,我告诉她要等到寒假才能回去了,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会,又重复了一遍:你要是想回来就回来好了。
“票已经没有了,不回去了太麻烦了”
“那,等寒假再回来也行”
之后我妈就很少再打过来了。
直到2017年最后一天的那个晚上,看完电影后回到寝室给手机充上电,才发现有四个未接,三个我妈打的,一个我爸打的。
当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就发了消息过去说:刚刚在看电影,手机没电关机了。
很快,我妈就打电话过来了,问我刚刚怎么不接电话,现在在哪跟谁一块别玩太晚了早点回去注意安全balabala,一句让我插嘴回复的机会都没有。
02
我一直说,2017最后一晚要一个人在寝室里过了,可我不知道,还有人在用另一种方式陪着我。
我妈有个习惯,喜欢在睡觉之前翻翻日历,嘴里念叨着过几天是什么日子,是哪家亲戚有婚事哪家朋友有事。
自从我元旦过后跟她说,我大概还有两三周的时间就要回家,她就开始整天念叨:还有几天我就快回来了,被子该给晒晒了,房间也要给收拾收拾了。
这些都是在吃饭的时候我爸告诉我的,我妈嫌他多嘴,让他闭嘴。
看,爸妈关心我们的方式总是这么含蓄,他们通常不善用言语表达他们对我们的感情,只停留在浅浅的几句家常话,不会很深,不会说我想你,可这也是让人最有愧疚感的地方。
因为,尽管我们也不会说:爸妈,我想你了, 可我们连最基本的几句问候,都懒得说。
很久前刷到一个老同学的微博,是说妈妈告诉她,几个周之前的一个周六晚上,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她爸还不睡一直拿着手机来回刷。
妈妈问他怎么还不睡,手机有什么好看的,她爸不说话,妈妈又问是不是想闺女了。
她爸笑了,说她周六可能会发消息过来,怕睡着了就回复不了了。可事实上那晚她没想起来也没有给他发消息。
这也是过了好久她才知道的。
“当我等别人回复的时候,完全忘了还有一个人一直拿着手机不睡在等我的消息。
我错了。”
03
在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都说从微信运动点赞可以看出谁喜欢你,天天只有我妈给我点赞,我知道她那是在想我。
我们整天等喜欢的人的回复,想暗恋的人的回复,却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等过爸妈的回复。等别人的消息,等别人的回应,等别人的关注,就是没有注意过真正在意你的那一个。
我们知道他们一直都在,我们也习惯了作为被等的一方,在面对一些事一些人的时候,他们不是首要选项。
他们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那一个。
之前我爸让我给他寄一份报销材料,我嘴上说知道了知道了回头就把这事忘了。
那个材料是开保单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需要当局处理。可就是因为我忘记寄回去,大热天让他白白跑了三次。
可以说,我对于父母嘱咐过的事说过的话,真的很少放在心上。
而在老同学的微博评论里,还有一句话是:每次和我爸妈聊天都不知道了什么,有时候遇到麻烦事也不想告诉他们,他们无能为力还会添堵。
不想让他们替我们担心的同时,更怕他们乱上添乱。
我们总是会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了解,可他们也真的想知道,我们到底接触了些什么,也在试图靠近融入我们的圈子。
04
最近朋友圈很多人都在晒自己养的蛙,“儿子看书看了一天不累吗”“我家孩什么时候回来啊”“看!我家娃寄回来的明信片”
也有人说:自从养了个蛙提前了解了一下当妈的滋味。其实一些时候,我们做一下简单的换位思考,就会知道为人父为人母是怎样的滋味。
之前我会说:我也不是很想回家;一想到要回家就有点烦。
可我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回家这件事怀有如此的期待,期待那些许久未谋面的人,许久未尝到口的饭菜,许久未体会到的温暖。
不管是出于对考试的压力,还是真真切切对回家的期望。
最后,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是大部分人一年当中为数不多的一次相处机会,
所以我想,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