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记

寻仙记_第1张图片

大巴车在山路上行进时,随着车身颠簸起伏的,还有我早就忍耐不住雀跃的心情。

曾经几何,走过那么多山山水水,看过无数的大城小景,只不过,那些真实的快乐,快乐的真实,沿着时间的线轴,一路都已散落遗忘殆尽。

2020年,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疫情的突如其来,让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年初的兵荒马乱走到当下的现世安稳,我透过各式各样的新闻,感受人世间的百转千回,品砸着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中年的我就像一座漂流的孤岛,自闭、孤独。

为了解压,我寄情于运动,因为运动分泌的多巴胺,可以让人平静愉悦。只是,欲速则不达,几场高强度的运动下来,膝盖受伤,我只有看着椭圆机日渐蒙尘。困惑中,少不了要读书。书架上满满都是这些年的珍藏,上天下海无所不有。而床头,也总有一摞书,让我唾手可得。每当心里空空落落的时候,它是最好的朋友和伴侣,也借着书籍的力量,找寻不一而足的人生答案。

可是,心里还有一块角落没有填满。它一直在鼓惑着我,走出去,去到外面的世界里,晾晒潮湿的心。

这次不期而遇的秋游,源于一次发小的聚会。认识三十几年,大家各有各忙,联系地并不频密,只不过因为彼此的青春岁月都有对方走过,所以,这种发小的情谊一直深植在心底的某个角落里。这一次,也是几年未见后的重聚,我突然发现,知天命的年纪,在生活的淬炼中,每个人都蜕变成长了。愤青的,变得柔和;一心向仕途游走的,爱上了学习,生活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就像一坛陈酿老酒,时间越长,就越发醇厚,这是岁月给我们的馈赠。那次聚会上,我们相约,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去爬山、看博物馆、旅游,要把余生过得快乐又简单。

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我们出发了,目的地就是-崂山。这座充满道教文化色彩的名山,是中国海岸线的第一高峰,被誉为海山仙山,古语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是外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亦是被我们本地人忽略了的诗和远方啊。

七点钟,我们启程。因为很少有一大早出发的经验,所以此刻刚睡醒了的小城,留下一路人间烟火,看着路人买菜、吃饭、急匆匆赶工、慢悠悠散步,久违的感动细细密密地爬上心头。

车子在平稳中行进,我贪婪地望着窗外,收集点点滴滴初秋的意向,从碧蓝的天空里,从蓬勃的叶子里,从柔和的风里,凝聚成呼之欲出的欣喜。所有的压力一下子都消失了,有个小人儿在我的身体里无比轻盈舞蹈着、呐喊着,生活美好的一面在徐徐打开!

穿过渔村,我们转瞬行驶在山海之间,宛若进入仙境一般。一边是巍峨高耸的群山,一边则是宽广无垠的大海;一边是层林尽染的连绵秋意,一边是阳光普照下的海天一色。眼睛醉了,心里亮了,带着口罩似乎也能呼吸到大海潮湿的气息。当“海上名山第一崂山”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我知道,我的远方就在近在咫尺了。


寻仙记_第2张图片


登崂山有好几条路线,各条线路都有其独特的美好。巨峰线,终点是崂顶,登顶后远眺,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滔滔黄海,如珠似玉的礁石海岛,变幻无穷的五彩云霞,奇峰竞秀的山峦风情,只不过这条路线非常考验体力,毕竟,1000多米海拔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北九水线,飞瀑如练,溪水潺潺,山路和缓,以自然风光取胜,是休闲游的好去处。

此次,我们选择的的线路是太清宫路线,是崂山众多路线中最美的一条。它毗邻大海,岩深谷幽,著名的道观太清宫、上清宫均在此条线路上,可以在领略碧海蓝天绝妙美景的同时,感受这座道教名山的文化内涵。据说,历史上曾有许多有名的方士、道士以及文人墨客曾在这里隐居修炼、游览。在很多美丽的传说里,这里不仅住着神仙,还有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呢。于是,我笑称,此次爬山,乃是寻仙之旅。只不过,传说里的神仙早已不见踪迹,我们寻找的是久违的感动和欢乐。

下车第一站就是太清宫。很多年未到此地驻足了,太清宫还是曾经的模样,背山面海地端坐着,迎候四方信众和游客。在太清宫后方,新矗立了一尊老子的铜像,道教始祖怡然含笑地注视着大地苍生,仿佛在向芸芸众生传道解惑。门前那棵有着千年历史的银杏树,叶子被秋风催得金黄一片、层层叠叠,宛若一幅巨大的伞盖,为这个小小的殿堂、小小的院落遮风挡雨,让太清宫在秋色的晕染下,多了一份诗意的美。三官殿前的耐冬由来已久,最早的那株,据说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在此修道时种植的。清代初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也多次来崂山,被皑皑白雪中傲然绽放出火焰般的花朵所吸引,文思泉涌,写出了千古名著《聊斋志异》中的《香玉》,成就了花神“绛雪”美好形象。虽然,因为时间久远,三官殿前的花神“绛雪”已经到了第三代,但是耐冬、“绛雪”早已是太清宫的一张名片,只要提起太清宫,就会想到寒冷的冬季,枝头上那一片火红。而此时,耐冬树上皆是红色的花蕊,仿佛积蓄了一年的力量,只为等待热情燃烧自己的那一刻。


寻仙记_第3张图片


从太清宫出来,我们决定上山。但是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太清宫往上走,可以到索道站,坐索道上山,一条是原路返回到巴水河,从那里爬山。我们决定放弃索道,走巴水河。虽然有些许担心,但发小说,“不走走试试,哪知道选择的对不对”,一句蛮有哲理的话,打消了我的顾虑。

愉快的爬山开始了。这条路线并不险阻,对于我和发小这种经常运动的人,爬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看着远处的景色,心旷神怡,聊着各自的生活、工作,也很有一番心得和感慨。

在发小眼里,从小到大,我都是个让自己开心也让别人高兴的简单快乐之人。

听到这里,我不禁呵呵了。想起二十岁时背过的汪国真的诗歌《独白》,“不是我性格开朗,其实我也有许多忧伤,也有许多失眠的日子吞噬着我,生命从来不是只有辉煌。只是我喜欢笑,喜欢空气新鲜又明亮,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底,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这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歌,到现在一直也没有忘记,特别是经由了人生种种历练后,更能体会个中滋味。

这几年,高高的办公楼里,穿梭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身影,身为中年职场人的我,却含胸低头,透过老花眼镜,踉踉跄跄地爬着格子,日复一日,如陀螺一般,看罗列的稿子日渐丰厚,却与自己喜欢的文字渐行渐远。

父母越加老迈,性子却越发孩童。我不畏难鞍前马后的端汤奉药,强势的控制和极端固执不通情理却是难以忍受。可我,只能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他们。所谓孝顺,就是接受了生命的短暂、脆弱,以悲悯的态度接受一切。

春夏之交,不期而至的一场疾病,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甩过来一个大大的惊吓之后,又给人一个大大的惊喜。就在一惊一喜之间,时间如轻舟般,早已驶过万重山。

还有,还有,还有那么多可说不可说的......蜷缩在笑脸背后的,是多少个无眠的夜里,与自己对话。

自我封闭的这一年,是蛰伏和幽居的一年,也是思考和沉淀的一年,我听到内心裂变的声音,清脆又绵长。压力虽大,亦是责任和义务;生活虽苦,苦中自有甘甜和芬芳。只要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和心灵,身边也有诗,打开家门、推开窗户,就是远方。所以,我学着开启封闭的内心,让阳光透进来。


寻仙记_第4张图片


初秋的崂山,其实并不秀美。远处的树木,还没未经霜染,所以不够鲜艳和层次分明。因为是枯水期,山涧里的瀑布和溪流也不再奔腾跳跃,但这不妨碍我们的心情,因为所有的美,都已经印在了心里。

走得累了,找一块平整的大山石坐一会,听着阵阵松涛,吹着习习凉风,对着山谷吼上一嗓子,好像把身体里的垃圾全部倒出来一般,通体舒泰。初秋的阳光从树枝的间隙投射下来,斑驳的影子在台阶上跳动,山民们饲养的小猫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仿佛在问询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正要用手机捕捉它的镜头,它却一溜烟地跑掉了。

两个小时的停停走走,我们终于到了此次爬山的终点明霞洞,明霞洞是上清宫的别院,在上清宫北昆仑山之玄武峰下。据说明霞洞三字是全真教掌教丘处机所题,是清代书法家王序的手迹。

看着这小小的洞口,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从记忆深处悠然而至。照片上的那个女孩子,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笑得简单又灿烂,在一低头一抬头的温柔里,有着多少对未来的憧憬和希冀。

那是刚上大一不久,班里组织爬山,那时候的我不喜欢运动,身体素质很差,爬山对我来说,不是乐事而是辛苦的事,好容易尾随在大部队后面,爬到明霞洞,人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是一看到明霞洞,还是勾起了无限好奇,所以不顾疲累也要进到洞里一探究竟。其实,明霞洞很小,里面黑咕隆咚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我在洞里转了一圈,就在走出洞口的低头抬头间,被同学拍了下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纪念。

此时此刻,我又站在洞口,旧友重逢一样,上下打量着它,却不再有进洞探寻一番的心情。30年光阴似箭,明霞洞依旧,洞前留影的女孩,却被生活裹挟着,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中年。生活的风霜雪雨,让一颗心在不停地受伤愈合中日益强大,可在明白生活真相后,依然努力地热爱着它,这得有怎样的底色,才能晕染出充满力量的彩虹啊。明霞洞前,我再次留影,镜头里的我,昂首比V,笑容依旧灿烂。

游完明霞洞,我们轻盈地向山下走去。归路上人并不多,整个山林显得安静又清幽,放眼远眺,可以看见大海笼罩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一幅波澜不惊的样子。这山的凝重,海的宽容,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中。

一路上,我和发小边走、边说,笑声穿越丛丛树林,飞向远方。

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快乐的解药,一直是在自己手里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