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9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9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褅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孔子是讲:“武王、周公所制定的祭祀之礼,既好又完备,都是善于体察先王之意而做的。先王祭祀已故的父祖肯定有位次,现今祭祀即是遵循按照这个位次;先王升降周旋采用的礼仪,现今所实行的也是这样的礼仪;先王的声容曾被乐曲所感,现今所奏的就是这个乐曲。父祖是先王所尊崇的人,现今春秋祭祀用至诚之心恭敬于上,是恭敬先王所尊崇的人;子孙臣庶是先王生前所亲近的人,现今子孙臣属都列于庙堂之上,将恩义在天下广泛的推广,以爱先王所亲近的人。由此来看,武王、周公事奉先王,先王虽死,事奉他就如在生前一样,先王虽亡,事奉他如同尚存一般。这真可谓是善于继承前人的志向和事业,真是孝的极至。”

称赞说:达孝不也是这样吗?然而祭祀之礼又不止于此。

“有郊社之礼:郊是祭天,冬至在圜丘祭天(圜丘:中国明、清两代帝王每年冬至祭天的祭台,在北京天坛内。 为汉白玉石砌成的三层圆台。四面有栏杆、台阶;外围有两道围墙。其北有一座圆殿皇穹宇,是存放祭天用天神牌位的专用建筑。皇穹宇外有圆形围墙,南面有三座砖拱门,俗称“回音壁”);社是祭地,夏至在方泽祭地(方泽:即方丘。古代夏至祭地祇的方坛。因为坛设于泽中﹐故称。)之所以事奉上帝和后土,是因为其有覆载生成之德。有宗庙之礼:有的是在太庙五年举行一次的褅祭,有的是四时祭祀而分别在群庙献供,这就是祭祀祖先,尽我的报答根本追思远祖的诚心。郊社之所以是祭祀天地,褅尝之所以是祭祀亲人,其中的礼至大,其中的义是至精,惟有圣人能制定这样的礼仪,也惟有圣人能明白此中的意思。倘若能明白郊社之礼、禘尝之义,则仁孝的道理推广到万事万物,就会做什么都很恰当。治国之道也是如此,就像看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是何等的明白。”

武王、周公制定礼仪,不光是善于体察先王之意,而且和治理天下之道是相通的,有如子思引用此以见武王、周公之孝,所有的伦理和礼制,都合乎中庸之道,也是耗费了大量心血。帝王以孝来治理天下,对于制礼作乐,理明治幽之间,应该多加以思考。

张居正讲:这一节是总结上文。践,是践履。所尊是先王的祖考。所亲,是先王的子孙臣庶。五个其字,都指先王而言。孔子是说:“武王、周公所制定的祭祀礼仪,既好又完备,通过此就可以看出其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和事业,为何呢?先王祭祀神明必然有位,所行必然有礼,所奏必然有乐。现今武王周公祭祀之时,所遵循的就是先王祭祀父祖的位次,所行的就是先王升降周旋的礼仪,所奏的就是先王敢格神人的音乐。祖考是先王所尊崇的,现通过祭祀这样的举动,用真诚的敬意,而让祖考到来,这就是能敬先王所尊崇的。子孙臣庶,是先王所亲厚的。今祭祀的行为,恩爱深厚,情义联接,这就是能爱先王之所亲。以此观之,可见武王周公事奉先王是无所不至。先王虽死,事他如在生的一般,先王虽亡,事他如尚存的一般。真正是可谓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和事业,而成为孝的极至。”称为达孝,不也是非常适宜吗?

郊,是祭天。社,是祭地。上帝,即是天,言上帝则后土在其中。禘,是五年的大祭。尝,是秋祭。言秋祭则其余在其中。示字与视字同。掌,是手掌。示诸掌,是说看的明白。孔子是说:“武王周公所制定的祭祀之礼,就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总而言之,有郊社之礼,有宗庙禘尝之礼。郊社之礼,有的在圜丘举行,有的在方泽举行,之所以事奉上帝与后土,是报答其覆载生成之德。宗庙之礼,有的五年举行一次,有的一年四祭,这些都是祭祀祖先,是为了尽我的诚意来报本追远。这郊社禘尝的祭祀礼仪活动,是国家极大的礼仪,其中的义理微妙,难于测识,如果能明白此礼仪而没有疑惑,则理没有不明的,诚没有不至的,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就在此,就如看自家的手掌一般,是何等的明白。”幽明的道理是幽难知,神人的道理,是神难以达到,既能通幽而又能感应神,则会非常明了,而治理国家,又有何难呢?武王周公制定的礼仪,不只是善于体察先王,而又能和治道相通,这就是所以将人伦、礼制作的最好,而又符合中庸之道。

朱子讲:践,就是践履。其,指先王。所尊所亲,是先王的祖考、子孙、臣庶。始死称为死,下葬之后则称为反而亡,都是指的先王。这就是总结上文两节,都是继承先人的志向和事业的意思。郊,是祀天。社,祭地。不言后土,是省文。禘,是天子宗庙的大祭,追祭太祖活动是在太庙举行,而以太祖来配太庙。尝,是秋祭。四时都有祭祀,举其中一个。礼必有义,对举之,互文也。示,与视同。视诸掌,是讲容易看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