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擅长把生活细节拍进影视作品里。
小时候看tvb电视剧,里面经常出现大排档的场景:主角和几个好朋友围着圆桌而坐,桌面是几碟油亮色浓的菜肴;一旁是铁皮档下厨师挥舞着大勺,火焰熊熊,油烟腾腾;四周人声鼎沸,有地痞流氓,有城市白领,有情侣对坐,也有一家老少其乐融融。
对比起高档餐厅,香港人似乎更喜欢这些吵杂又满是油烟的市井美食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香港的大排档原名“大牌档”。
二战后期,香港地区政府为了安抚战争中伤亡公务员的家属,特意增加就业机会,发放小型熟食档经营执照,好让他们继续谋生。
香港人习惯称“执照”为“牌照”,称小型的店铺为“档口”,“大牌档”的说法由此而来。后来,又因为这些店铺多是露天经营于街巷间,桌子成排摆放,于是又称“大排档”。
图片|王泓翰_Bourn-摄
图片|罗美玉-摄
起初的大排档,是社会底层市民的专利。价格实惠,材料新鲜,分量足,让艰难时期的香港人在美食里找到生活的慰藉。
都说人生如戏。在香港的大排档里,处处有戏的踪迹,而你就是主角。
图片|红三-摄
入夜的大排档
是城市人的狂欢
香港中环寸金尺土,高楼林立。这些平平无奇的“铁皮档口”隐匿在长长短短的街巷里,等待着华灯初上,白领从写字楼鱼贯而出。
《窃听风云2》里,胡枫饰演的地主会首脑司和刘青云饰演的罗敏生在中环其中一家大排档吃火锅。在街梯一旁的大排档里,俩人西装革履,借着头顶盏盏路灯,边吃边谈资论证。
图片|阿脚-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是有别于“公司”和“家”的第三空间,总有不归家的人来到这些简陋的棚顶下,点上小菜几味,犒劳自己一日的拼搏,并对日后的未来大谈宏图伟略。
香港另一边的庙街夜市也是远近驰名,被称“平民夜总会”。大大小小的大排档挤在街道两边。入夜后,可以在这里看见老香港的声色重燃。时代更替,但属于香港人的情怀依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baby-摄
《新不了情》里有一幕,袁咏仪扮演的阿敏在庙街夜市卖唱,歌声游走在商铺与大排档间,与沸腾的人声相融,像独唱又像协奏,“如果人生最坏只是死亡,生活中怎会有面对不了的困难?”
快乐和痛苦,皆是人生。饱腹一顿,生活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劳碌,我们终于可以慢下来,歇息一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凌晨的大排档
有青天白日下难见的影
黑夜渐浓,当城市迎来谢幕,街巷中的大排档才开始最热闹的时分。
中国从来不缺夜宵文化。香港的夜宵文化里,大排档首当其冲。明炉快炒,镬气满满。一碟避风塘炒虾端上桌来,佐以啤酒几打,足以让人把一整天的不畅快统统宣泄掉。
图片|Ryan707-摄
图片|曲_sir_-摄
在《线人》里,理着平头的谢霆锋和留着干练短发的桂纶镁坐在深夜的大排档里,俩人笑得十分肆意,吃几口菜,闷一大口啤酒,无所顾虑,好像不用担心明天会在哪里。
而《无间道》里几个黑帮大哥则聚首在海鲜大排档,谈笑风生,表面称兄道弟一派祥和,实则各个早已心生暗鬼。但哪怕明日刀锋相向,火锅还是照吃,啤酒依旧畅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是只有重庆菜馆才有“江湖味”,香港大排档也有。这股江湖气息像一抹抹老香港的影,只有在白日消失无踪后才会浮现。
在这些简陋的档口里,你看到的将不是平常光鲜亮丽的都市精英,而是随性的市井黎民。他们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活在当下的滋味。
图片|dixphoto-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晨的大排档
一切将迎来新的遇见
当第二天的黎明到来,大排档也换上新的面貌。
酸甜开胃的番茄通粉,浓郁香醇的港式奶茶,或者外脆内软的牛油多士,香港人在品尝过这些丰盛的早餐后,开始继续奋斗,寻找新机遇。
图片|Lypathy-摄
图片|S_Z_X-摄
一日之计在于晨。休息一夜的打工者又要开始工作。他们来到大排档为自己点一份早餐填饱肚子。忙碌不停的老板偶尔几句问候,“今天是不是照旧通粉加奶茶啊?”,“年轻人昨晚又熬夜啦?”,再平常不过的话,但人与人的距离就是这样被拉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田口口-摄
《重庆森林》里,王菲扮演的快餐店女招应阿菲默默倾慕于梁朝伟扮演的警察663。她总是在早晨时分以交电费为借口,刻意路过士丹利街角的大排档,因为在那里能看见年轻警察低头吃早餐的身影。
“每天你都有机会跟别人擦身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已。”也许明天的皮蛋瘦肉粥会比今天的绵滑,也许下一秒会在街角遇见一个很有趣的人。
图片|baby-摄
图片|mansface-摄
生活的趣味,更多是平凡事里的出其不意。
常听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对于香港人来说,更是民以食为天。他们在大排档里聊江湖,道家常,谈情说爱,嬉笑怒骂。碰到天大的事情,也要好好吃饭。
游走在城市的你我,每日辛苦耕耘,到头来不也是为了“搵啖饭食”(找口饭吃)吗?
最终,还是回归为一句话:“做人,最紧要开心。”
图片|@VincentNG-摄
图片|花泽事务所-摄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