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总结工作十年在不同体制下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

公众号:实习工作那些事

自己大学毕业时择业有过诸多困惑和不解,后来每次跳槽的操作也是跨度很大,写下这篇心德是希望给年轻的朋友们一些借鉴和参考,仅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第一阶段: 国内大央企 楼主本科毕业于985/211,没有读研。出社会第一份工作很懵懂地进了国内超一线城市的一家大央企,就是特别典型的体制内的那种,领导全是科长、处长,有职级称呼的那种。老人们都说央企是铁饭碗,很稳,工资不高但福利好。那个年代我待的这家央企都还没上市,所以福利确实很好,工资虽然很低,但绩效奖金几万几万地发,一年发好几次。那个时候上海北京房价还只有几千块一平,市区也就一万多。买房有补充公积金,过年过节购物卡和券也是少不了的,年底领导慰问还有小几千的现金红包。 当时因为没背景也没经验,平时工作就是很认真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老老实实地干活,就这样工作了好几年,期间考评什么的都还不错,领导也比较认可。第一个大领导人不错,有海外留学过,所以不是特别在意职级和背景,反正下面能干活就行,对底下人也是蛮公平的,提拔以能力考核为主,当时我真的觉得没什么很多别人说的体制内问题,同事都满友善,就打算做到退休的。不过事事变化很快,第一个大领导因为也是干活为主的,不是很善于和上面打交道,后来部门被打散了重组,我就去了另外一个部门,第二个大领导就特别官僚了。 后来的事情就一塌糊涂了,由于合并后的各种问题,原本觉得不错的同事陆续找门路调到其他部门,而我没有门路,又才刚刚工作了四年,所以被欺负什么的,人家完全不带装的。于是一直在思考要不要这样继续一辈子下去,因为觉得继续待下去了,业务是不可能提升了,要我拍马屁和耍小聪明我也装不来,没有门路升职就不要想了。所以思前想后,我决定离开体制。当时,我们这种单位基本好多年都碰不到有人辞职,所以当时我交信时,人力要找表格办手续还折腾了好一阵。当时也曾被家里人劝退了好几次,说铁饭碗稳定。不过好在因为是一线城市土著,不用担心租房买房的问题,当然当时房价也没像今天这样,就还是交了辞职信。当时领导也是各种劝,说从来没人离开我们这种铁饭碗,要想清楚啊,走了就不能再进来了,现在应届校招都是名校海归,国内985/211研究生云云。总之,说得我就是一神经病。 总结: 央企还是挺适合家庭背景类似的人进去,比如说父母是这种工作,那子女进去还是非常容易适应的,而且有自然加成。现在很多大国企也挺忙的,闲的也有,就是不太多,而且据说现在福利也没以前好了。不过对于家里不差钱,只是想混混,不想太拼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最重要是特别稳定。

第二阶段: 国内大外企 还是在同一城市,跳槽去了一家大外企,国内有1000多人,全球10万+。工作的内容和原先大央企的类似,但工作模式和方法大相径庭。 首先,工作语言完全需要英语,这个大外企的筒子都很熟悉。所有邮件和文件材料都是英语。不过我们因为汇报条线在海外,所以视像会议也是都要英语发言,对于我毕业后没怎么用过英语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吃力,光熟悉专业词汇就用了大半年。不过好在老板挺照顾,觉得我比较认真踏实,所以试用期还是顺利过了。这份工作做了五年,学到了很多东西,业务能力自然是提升了很多,最大的感觉是基本功扎实了很多,有些东西之前就是一知半解,但这个工作帮助我真正搞懂了为什么。当然,不是说国企做得不好,但管理模式始终还是有些粗放,换个领导就全变了,政策持续性不是很强。但外企就是管理很细致,规章制度都是装订成册,大家有不明白可以去翻阅资料,即使换了领导,总体方针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持续性比较强。当然,这种管理模式下,效率可能会稍微低点,但能更大程度上会权衡所有的问题后再决策,很少有先做了再说这种情况发生。 外企另一个大不同就是不会占用你周末或者私人时间,年假也很多。反正上班就是做事,下了班大家可以完全没交集,那个时候微信还没流行起来,当然外企本来也就不允许微信交流工作,因为内部有信息安全的规定,基本只能邮件或者电话,即使现在疫情了也只用webex不会用zoom来视像。老板的私事是绝对不会让底下员工做的,大家对于个人空间都遵守得比较好,总之工作和生活可以完全分开。 待遇的话,不一定会比国企好,要看什么岗位和行业。但因为月工资比较高,所以不太需要靠奖金,基本每年都会涨8-10%的样子,所以总体也蛮稳定的。不过外企的问题在于裁员裁起来也是不手软,有时也不完全是做得不好,可能就是不需要一个部门或者整个机构了,就裁了,和个人能力没关系,当然赔偿也是蛮可观的,在市道好的时候,很多人拿了一笔钱又很快找到下家,还是不错的。但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可能就比较难了。 总结:国内的大外企这两年总体是在走下坡路的,很多公司都裁员或者至少冻人头,当然好的也有,要看运气。我个人觉得,大外企适合家庭条件很一般,但自己能力还可以又想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相对这种环境还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拼一拼,不会太看重家庭背景。对于办公室智慧比较一般或者特别需要私人空间的人来说,外企也相对友好一些。

第三阶段:大央企的驻外机构 我的第三份工作是一家大央企的驻外分支机构,坐标是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发达国家一线城市。主要工作内容和我的第一份工作很接近,只是服务对象变成了其他驻海外的国企。不过由于我曾经在国内的大外企经历,所以做了两个月我就被换到服务本地老外机构的岗位。正因为换岗后,我很快地了解了本地市场的规则和套路,而且原先的工作经历和专业英语也很大程度起了作用,所以这份工作很快就上手了,领导也很满意。 虽然是驻外机构,但给我的感觉就是管理模式和方法和我的第一份工作很类似,甚至可能略有还不如,因为很多领导是二三线城市派过来的,在国内也没有一线城市工作的经验,对海外本地市场或者国际惯例操作更是一无所知,所以管理思路就简单粗暴地照搬国内体制内那套(我没有歧视地域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很多都是完全不符合当地市场的通行做法的,而且管理层始终觉得自己在国内是宇宙大央企,好像全世界都得过来巴结讨好,实则和实际市场非常脱节,所以基本在海外市场上非常边缘化。而且这些驻外机构充斥各种二代,给我的感觉他们开这个机构并不是为了赚钱做业务,可能更像要有个收纳这些二代员工的地方,像我这种干活的人就会很辛苦,一个人做几个人的事,却拿着比别人低很多的工资。所以这份工作我做了三年就离职了。 总结:这是我做得最不开心的一份工作,所以以后谁要是想去国企驻外机构的,真的要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家里条件背景够好,那是真的很舒服,但如果不是就算了,分分钟可能比国内更难熬。而且不要指望那里可以锻炼语言,基本周围的人还说的不如我以前在国内大外企的,要练说的只能靠找到我们服务的那些老外机构,在自家机构里,基本就没几个能聊的。而且这种地方,给编制外的华人员工的待遇是相当糟糕的,当然编制内的就上天了。

第四阶段:海外西人五百强公司 坐标同一海外城市。由于上一份工作内伤,所以去了一家同城的西人公司,办公楼就在原来的附近,所以面试时溜出去一下就搞定了。这份工作目前做了两年,虽然也会有各种问题,但目前看都能接受。首先待遇比原来好很多,虽然很多人会说给华人的钱一定比白人少,这个是事实。但其实没有差很多,而且不要以为在中国公司的驻外机构就会对华人员工好,他们对华人员工的待遇和态度更差,仿佛给个工作那是多么恩赐的事情,因为有无数人要抢着做。但同时这种驻外机构给少数的白人员工很好的待遇,因为觉得那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志和门面,很多派过来的领导特别害怕和老外讲英语,尤其是老外提各种要求时,领导觉得反驳要讲英文,自己讲不清楚特别没面子,所以基本什么都是yes同意,所以老外在这种机构都开心得不行。而且那些对总部的活都要用中文,老外又干不了,累死累活的还是中国人。 现在西人公司的这份工作是真的非常忙,几乎每天忙到恨不得脚也上来工作,所以想要混日子的根本不可能。而且西人讲话都很直接,做得稍微有点不好,邮件电话就会很直白,对华人来说可能很难接受,所以每天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过因为我的性格也比较直,用英语怼老外也不怕,所以不太在意这些,而且做了很多年的工了,很多事情也有经验了,不会像第一份工作时那么青涩。 当然好处也有的,西人对每个人的私生活绝对尊重,基本不会问任何私人问题,甚至也不评论人的服装或者长相,怕被人说职场骚扰,如果有人像国内某些直男领导说一句我觉得你长得不好看,在这里是会被告到这个领导连工作都丢了还得赔钱。而且由于立法严格,要求员工做任何超出工作范围的内容都是违法的,所以不会有任何帮私人忙的行为,不结婚的人也从来不会有人来八卦,总之私人时间和空间是很个人的,不会有任何打扰。我之前那个驻外机构,天天下班还微信,也是挺烦人的。 当然最大的好处是,西人公司认为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资产,所以对于员工的再培训非常重视,即使到了40,50岁,公司很多同事都还在念课程拿证书,不会有年龄歧视。而且他们也比较注重员工感受和心理健康,会关心你做得开不开心啊之类的,好歹门面功夫做得到位。所以个人觉得提升很大,很多在工作了10几年后有一种再认识的过程,就好像老夫妻重新度蜜月的那种感觉。另外一点就是,管理层里面很难看到业务能力不强的人,可能也有老外是混日子,做得不好的,但这种人就很难靠拍领导马屁做到上层,因为上层的老板还是要服众的那种,他们真的相信“职位越高,责任越重”这种很超级英雄的理念,我还是蛮惊讶的。反正我的老板是我们部门最忙最辛苦的那个人,最累最辛苦的脏活都得他自己做,而且他对自己的要求比对我们的更高,然后我们解决不了的,都得老板出面,总之汇报了就不是自己的问题了。每年的performance review,老板基本也都会实事求是,做得好会给高分,不好也会体现出来。绝大部分同事关系都很简单,也会有戏精,但很少很少。而且老外给我感觉就是表面礼貌都特别足,当然他们心里怎么想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也无所谓,人家心里想什么,干我屁事。

总结:海外的非中资职场颇有些大浪淘沙的意思,做得不好被裁是很容易的,所以要保持竞争力,只有提升业务能力。当然华人职场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华人因为很多只会干活,不会社交,所以比较吃亏。但如果只想好好干活,拿一份不错的工资,还是可以的。而且随着现在中国顶尖输出人才越来越多,西人对很多华人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可能未来几年也会有一些变化,或许管理层也会出现一些亚洲面孔。 总而言之,工作那么多年,很难有人统一告诉你哪种工作好,哪种不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最好,有时就是要不断摸爬滚打。年轻人不要怕出错,所谓树挪死人挪活,闯一闯才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