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合作总结

前言:

整个机房合作的开发过程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可以说整个过程中的时间管理很不恰当。

前期:

在刚开始的一个月时间,由于我们小组只有两个人,然后就没有好好计划,两个人之间也没有好好交流,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浪费掉了,在第二个月的时候我们小组又进来一个人,这次小组之间有了交流,这时候我们的合作项目才开始进行下去。

中期:

项目开始进行之后,我们就开始写文档,画图,这个过程用了3天时间,然后开始编写代码,基本功能代码实现时间用了1周,然后开始测试,测试出几个bug,那会又因为自考、软考的原因,项目又停止了一段时间,自考过后,老师也找我们说了一下这个情况,不能因为有别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就打乱你原本的计划,这些事情都要同步进行。

后期:

到了后期就是验收的环节了,有一些问题自己在做项目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整体验收的时候老师给提出来几个问题,例如:数据库方面的,数据类型设置的大小问题,要好好考虑,你设置的数据类型大小既要不浪费空间又得适用于多种情况的发生,在刚开始做数据库设计的时候我只想到了对应的数据用哪个数据类型比较合适,并没有考虑到分配空间大小的问题,如果不考虑这方面问题的话,人家买你的软件就配上几台服务器供你浪费的空间。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画图的时候,也是由于没有明确图的作用以及没有系统的去思考。例如:

时序图,在我们的时序图中有角色和B层、D层这两个对象,但是整个项目的运行是从U层开始的,没有U层的传值B层如何会运行,B层不运行D层又怎么会运行,这些都是一连串的。

E-R图:我们在画E-R图的时候没有把属性画上去,就遇到了这么一个问题,E-R图该画属性吗?然后我们就想:没有属性的和有属性的,我们都画一版,要哪个我们都有,做到无懈可击,没有属性的E-R图应该放在概要设计文档里,而有属性的E-R图应该放在详细设计文档里,这些也是后期才了解到并作出了一个更改。

包图:在我们画包图的时候只是去百度上找了几张包图比葫芦画瓢的画了下来,并没有去找本书,找点资料系统的把包图看一遍,以至于在验收的时候并不清楚包图中应该放什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之后看了一本UML书才了解到,在UML的建模机制中,模型的组织是通过包来实现的。包可以把所建立的各种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组织起来,形成各种功能或用途的模块,并可以控制包中元素的可见性,以及描述包之间的依赖关系。

用户手册:首先用户手册是写给用户看的,内容是让用户知道如何使用我们的软件,在写文档的时候并没有把用户当猪,只写了一些文字性的描述,并没有把图也附上去做到图文并茂。

程序逻辑bug:管理员与操作员之间的层级关系,管理员可以对操作员进行操作,然而我们的程序管理员之间也可以互相操作,甚至可以删除自己,这样是不可以的,乱套了,同级别之间不可以互相操作,于是我们新增了一个超级管理员权限,让超级管理员可以对管理员和操作员之间进行操作,超级管理员的账号只有一个,管理员之间不能互相操作,管理员可以对操作员进行操作。

总结提高:

在我们之后的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不能心想事成,凭感觉做事,你认为的那个东西是那样的,但其实并不是那样的,不管遇到什么,应该先去理解它的概念,理清楚概念之后,还要找到具体的实例去和概念对应,也就是应用起来,利用门卫思想,遇到一个东西就问,是什么?怎么用?何时何地用?也要用系统性思维去思考你每画的一张图,写的一句代码,如果在脑子中想不清楚,不要紧,你可以写到一张纸上,这样已经写到纸上的东西就不会去想了,清空大脑缓存,有逻辑性的把你要做的事情,画的图,写的代码一步一步的做出来,每一步都要有因为所以,不能凭空捏造。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结,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