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入行嵌入式开发的

​从小到大,一直是典型的理科型选手,语文成绩常年徘徊在七十分上下,写作文是最头疼的事,最喜欢做物理题,不喜欢社交,这也许就注定了将来走技术这条路。

小时候家里穷,电子产品接触不多,也就是收音机、电视机。偶尔看看别人的游戏机。电脑更是上初中才见到过,还是学校花大价钱,专门在教学楼里隔出房间建的机房。那时候上机是一件既兴奋又神圣的事,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仪式感很强。进机房前要拍掉身上的尘土,套上鞋套,慢慢的走进铺了地毯的机房,再慢慢落座,等着老师发号施令,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机…

相信那个年代过来的很多人都有跟我类似的经历吧。后来知道电脑装的是win95,老师是一台win98。机房里装有好几个风扇,给人感觉灰尘才是那些机器最大的克星。看着老师敲敲键盘,觉得可厉害了,我们的兴趣则主要是玩系统自带的几个游戏。但是不管怎样,心中还是种下了学计算机的种子。

再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有了拆家里电器的机会,突然就对里面绿色的板子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后来知道那是电路板。感觉每一个电路板就像一个小城堡,虽然对它如何工作的,板子上都是些什么器件还完全不了解,但是就是觉得很神秘很厉害,以后我要学这个。

还记得上高中时,大家人手一个随身听,放入磁带,听听歌,学学英语。因为耳机线经常弯折,时间长了就不好使了,这时候很多人的选择就是买个新的。但是有一次我发现,宿舍的学长居然可以修好耳机线。只见他剥开线的外皮,烧一烧里面的金属丝,然后将断开的两头接起来,耳机就又好使了。这里烧金属丝这一步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更加的崇拜他了,也立志要做一个“高手”。

高考结束后,没有多想,我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入校后,学校组织参观了实验室,里面有各种实验箱,辅导员介绍说这些都是咱们老师自己做的。看着实验箱里的电路板、屏幕、连接的各种接口排线,满满的科技感,更加的坚定了我的目标方向。

大学里,比起纯软件的课程,我更喜欢软硬件结合的课程,像组成原理,接口技术等。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电路板是怎么回事,只是知道电子学院的同学会有画电路板的要求,心里还有点小小的失落。后来就自己找资料学习,才了解到电路板是怎么画出来的。毕业设计期间,自己还买了开发板学习,现在还记得当时板子的CPU是三星的2410,是自己骑车去中关村电子大厦买的。毕业设计也是跟的组成原理老师,基于Altera的芯片,做的FPGA相关的工作。

长久的兴趣,使我放弃了很多C++和JAVA方向的工作,而这些是我的很多同学选择的工作方向。

最终,我去了一家做机顶盒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嵌入式开发之旅。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可能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搞嵌入式,当你做出一个产品的时候,你会感觉很多东西是自己创造的,掌控感特别强。如果将其比做是搭建城堡的话,那么这个城堡就是你亲手搭建的,而不是只嵌入了自己的一个模块。最终的产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眼睁睁看着它一点一点变化给你看,归属感特别强烈。

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了嵌入式这个行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嵌入式开发,学习,fpga开发,嵌入式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