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内存对齐

内存对齐

内存对齐对于程序员来说透明的,这是编译器该做的事,将每个数据按排到合适的位置,这也是编译器优化的结果。所以了解内存对齐的原理对于一个程序员写代码是十分必要的,就不会导致大量的内存碎片产生。

对齐规则

1、对于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将它在整个结构体在内存中分布的偏移量看成0,以后的每一个数据成员的偏移量必须是 min{#pragma pack()指定的数,这个数据成员的本身的数据长度} 的倍数。
2、每个数据成员完成在结构体内部对齐的时候,还要进行整个结构体在内存中的对齐,整个结构体的大小为 min{#pragma pack()指定的数,这个结构体中数据长度最大的数据成员的长度} 的倍数。

#pragram pack(n) 表示的是设置n字节对齐,在VC6中默认是8,所以,我们一般都不用考虑这个,除非我们自己自定义内存对齐。

示例解释

struct A
{
	char a;
    short b;
   	int c;
};

struct B
{
    short b;
    int c;
   	char a;
};

对于结构体 A
a的长度为1字节,偏移量为0;b的长度为2,它的偏移量应该是2的倍数,之前加起来的数据大小总和为1字节,所以a后面要有一字节的空;c的长度为4字节,偏移量应该是4的倍数,之前的数据大小总和为1+1+2=4字节,刚好是4的倍数,在结构体内部的大小总和为8。再进行结构体的对齐,结构体数据长度最大是4,要是4的倍数,8刚好就是4的倍数,所以结果为8。

对于结构体B
b的长度为2字节,偏移量为0;c的长度为4,它的偏移量应该是4的倍数,之前加起来的数据大小总和为2字节,所以b后面要有2字节的空位;a的长度为1字节,偏移量应该是1的倍数,之前的数据大小总和为2+2+4=8字节,是1的倍数,在结构体内部的大小总和为9。再进行结构体的对齐,结构体数据长度最大是4,要是4的倍数,但9不是4的倍数,所以结果为12。

内存对齐的意义

一、硬件原因:加快CPU访问的速度
我们大多数人在没有搞清楚CPU是如何读取数据的时候,基本都会认为CPU是一字节一字节读取的,但实际上它是按照块来读取的,块的大小可以为2,4,8,16。块的大小也称为内存读取粒度。
假设CPU没有内存对齐,要读取一个4字节的数据到一个寄存器中,(假设读取粒度为4),则会出现两种情况
1、数据的开始在CPU读取的0字节处,这刚CPU一次就你能够读取完毕
2、数据的开始没在0字节处,假设在1字节处吧,CPU要先将03字节读取出来,在读取47字节的内容。然后将03字节里的0字节丢弃,将47字节里的5,6,7字节的数据丢弃。然后组合1,2,3,4的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CPU读取的效率不是很高,可以说比较繁琐。
但如果有内存对齐的话:
由于每一个数据都是对齐好的,CPU可以一次就能够将数据读取完成,虽然会有一些内存碎片,但从整个内存的大小来说,都不算什么,可以说是用空间换取时间的做法。
二、平台原因: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可以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c++笔记,内存对齐,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