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penCV中轨迹条(Trackbar)的创建和使用
<1>创建轨迹条——createTrackbar函数详解
createTrackbar这个函数我们以后会经常用到,它创建一个可以调整数值的轨迹条,并将轨迹条附加到指定的窗口上,使用起来很方便。首先大家要记住,它往往会和一个回调函数配合起来使用。先看下他的函数原型:
C++: int createTrackbar(conststring& trackbarname, conststring& winname,
int* value, int count, TrackbarCallback onChange=0,void* userdata=0);
第一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trackbarname,表示轨迹条的名字,用来代表我们创建的轨迹条。
第二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winname,填窗口的名字,表示这个轨迹条会依附到哪个窗口上,即对应namedWindow()创建窗口时填的某一个窗口名。
第三个参数,int* 类型的value,一个指向整型的指针,表示滑块的位置。并且在创建时,滑块的初始位置就是该变量当前的值。
第四个参数,int类型的count,表示滑块可以达到的最大位置的值。PS:滑块最小的位置的值始终为0。
第五个参数,TrackbarCallback类型的onChange,首先注意他有默认值0。这是一个指向回调函数的指针,每次滑块位置改变时,这个函数都会进行回调。并且这个函数的原型必须为void XXXX(int,void*);其中第一个参数是轨迹条的位置,第二个参数是用户数据(看下面的第六个参数)。如果回调是NULL指针,表示没有回调函数的调用,仅第三个参数value有变化。
第六个参数,void*类型的userdata,他也有默认值0。这个参数是用户传给回调函数的数据,用来处理轨迹条事件。如果使用的第三个参数value实参是全局变量的话,完全可以不去管这个userdata参数。
这个createTrackbar函数,为我们创建一个具有特定名称和范围的轨迹条(Trackbar,或者说是滑块范围控制工具),指定一个和轨迹条位置同步的变量。而且要指定回调函数onChange(第五个参数),在轨迹条位置改变的时候来调用这个回调函数。并且我们知道,创建的轨迹条显示在指定的winname(第二个参数)所代表的窗口上。
看完函数讲解,先给大家一个函数使用小示例:
//创建轨迹条
createTrackbar("对比度:", "【效果图窗口】",&g_nContrastValue,300,ContrastAndBright );
// g_nContrastValue为全局的整型变量,ContrastAndBright为回调函数的函数名(即指向函数地址的指针)
然给大家一个完整的使用示例。这是OpenCV官方的sample示例程序,一个演示了用轨迹条来控制轮廓检测,轮廓填充的程序。
#include "opencv2/imgproc/imgproc.hpp"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cv;
using namespace std;
Mat img;
int threshval = 160; //轨迹条滑块对应的值,给初值160
//-----------------------------【on_trackbar( )函数】------------------------------------
// 描述:轨迹条的回调函数
//-----------------------------------------------------------------------------------------------
void on_Trackbar(int, void*)
{
//求出当前alpha值相对于最大值的比例
g_dAlphaValue = (double)g_nAlphaValueSlider / g_nMaxAlphaValue;
//则beta值为1减去alpha值
g_dBetaValue = (1.0 - g_dAlphaValue);
//根据alpha和beta值进行线性混合
addWeighted(g_srcImage1, g_dAlphaValue, g_srcImage2, g_dBetaValue, 0.0, g_dstImage);
//显示效果图
imshow(WINDOW_NAME, g_dstImage);
}
//-----------------------------------【main( )函数】--------------------------------------------
// 描述: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函数,我们的程序从这里开始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加载图像 (两图像的尺寸需相同)
g_srcImage1 = imread("1.jpg");
g_srcImage2 = imread("2.jpg");
if (!g_srcImage1.data) { printf("读取第一幅图片错误! \n"); return -1; }
if (!g_srcImage2.data) { printf("读取第二幅图片错误!\n"); return -1; }
//设置滑动条初值为70
g_nAlphaValueSlider = 70;
//创建窗体
namedWindow(WINDOW_NAME, 1);
//在创建的窗体中创建一个滑动条控件
char TrackbarName[50];
sprintf(TrackbarName, "透明值 %d", g_nMaxAlphaValue);
createTrackbar(TrackbarName, WINDOW_NAME, &g_nAlphaValueSlider,
g_nMaxAlphaValue, on_Trackbar);
//结果在回调函数中显示
on_Trackbar(g_nAlphaValueSlider, 0);
//按任意键退出
waitKey(0);
return 0;
}
<2>获取当前轨迹条的位置——getTrackbarPos函数
这个函数用于获取当前轨迹条的位置并返回。
C++: int getTrackbarPos(conststring& trackbarname, conststring& winname);
第一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trackbarname,表示轨迹条的名字。
第二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winname,表示轨迹条的父窗口的名称。
二、亮度和对比度调整的理论依据
首先我们给出算子的概念。一般的图像处理算子都是一个函数,它接受一个或多个输入图像,并产生输出图像。下式给出了算子的一般形式:
g(x)=h(f(x))
或者
g(x)=h(f0(x).....fn(x))
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操作,其实属于图像处理变换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点操作(pointoperators)。点操作有一个特点,仅仅根据输入像素值(有时可加上某些全局信息或参数),来计算相应的输出像素值。这类算子包括亮度(brightness)和对比度(contrast)调整,以及颜色校正(colorcorrection)和变换(transformations)。
最两种常用的点操作(或者说点算子),很显然,是乘上一个常数(对应对比度的调节)以及加上一个常数(对应亮度值的调节)。用公式表示出来就是这样:
g(x)=a*f(x)+b
其中:
参数f(x)表示源图像像素。
参数g(x) 表示输出图像像素。
参数a(需要满足a>0)被称为增益(gain),常常被用来控制图像的对比度。
参数b通常被称为偏置(bias),常常被用来控制图像的亮度。
而更近一步,我们这样改写这个式子:
g(i,j)=a*f(i,j)+b
其中,i 和 j 表示像素位于第i行 和 第j列 。那么,这个式子就可以用来作为我们在OpenCV中控制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的理论公式了。
三、关于访问图片中的像素
而为了执行g(i,j)=a*f(i,j)+b
这个运算 ,我们需要访问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因为是对GBR图像进行运算,每个像素有三个值(G、B、R),所以我们必须分别访问它们。以下是访问像素的代码片段,三个for循环解决问题:
//三个for循环,执行运算 new_image(i,j) =a*image(i,j) + b
for(int y = 0; y < image.rows; y++ )
{
for(int x = 0; x < image.cols; x++ )
{
for(int c = 0; c < 3; c++ )
{
new_image.at(y,x)[c]= saturate_cast(
(g_nContrastValue*0.01)*(image.at(y,x)[c] ) + g_nBrightValue );
}
}
}
为了访问图像的每一个像素,我们使用这样的语法: image.at
其中,y是像素所在的行, x是像素所在的列, c是R、G、B(对应0、1、2)其中之一。
因为我们的运算结果可能超出像素取值范围(溢出),还可能是非整数(如果是浮点数的话),所以我们要用saturate_cast对结果进行转换,以确保它为有效值。
这里的a也就是对比度,一般为了观察的效果,取值为0.0到3.0的浮点值,但是我们的轨迹条一般取值都会整数,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代表对比度值的nContrastValue参数设为0到300之间的整型,在最后的式子中乘以一个0.01,这样就可以完成轨迹条中300个不同取值的变化。所以在式子中有saturate_cast( (g_nContrastValue*0.01)*(image.at(y,x)[c] ) + g_nBrightValue )中的g_nContrastValue*0.01。
四、图像对比度、亮度值调整示例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opencv2/imgproc/imgproc.h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全局函数声明部分】--------------------------------------
// 描述:全局函数声明
//------------------------------------------------------------------------------------------
static void ContrastAndBright(int, void *);
//-----------------------------------【全局变量声明部分】--------------------------------------
// 描述:全局变量声明
//-------------------------------------------------------------------------------------------
int g_nContrastValue; //对比度值
int g_nBrightValue; //亮度值
Mat g_srcImage,g_dstImage;
//-----------------------------------【main( )函数】----------------------------------------
// 描述: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函数,我们的程序从这里开始
//-------------------------------------------------------------------------------------------
int main( )
{
//改变控制台前景色和背景色
system("color5F");
//读入用户提供的图像
g_srcImage= imread( "1.jpg");
if(!g_srcImage.data ) { printf("Oh,no,读取g_srcImage图片错误~!\n"); return false; }
g_dstImage= Mat::zeros( g_srcImage.size(), g_srcImage.type() );
//设定对比度和亮度的初值
g_nContrastValue=80;
g_nBrightValue=80;
//创建窗口
namedWindow("【效果图窗口】", 1);
//创建轨迹条
createTrackbar("对比度:", "【效果图窗口】",&g_nContrastValue,300,ContrastAndBright );
createTrackbar("亮 度:","【效果图窗口】",&g_nBrightValue,200,ContrastAndBright );
//调用回调函数
ContrastAndBright(g_nContrastValue,0);
ContrastAndBright(g_nBrightValue,0);
//输出一些帮助信息
cout<"\t嗯。好了,请调整滚动条观察图像效果~\n\n"
<<"\t按下“q”键时,程序退出~!\n";
//按下“q”键时,程序退出
while(char(waitKey(1)) != 'q') {}
return 0;
}
//-----------------------------【ContrastAndBright( )函数】------------------------------------
// 描述:改变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值的回调函数
//-------------------------------------------------------------------------------------------
static void ContrastAndBright(int, void *)
{
//创建窗口
namedWindow("【原始图窗口】", 1);
//三个for循环,执行运算 g_dstImage(i,j) =a*g_srcImage(i,j) + b
for(int y = 0; y < g_srcImage.rows; y++ )
{
for(int x = 0; x < g_srcImage.cols; x++ )
{
for(int c = 0; c < 3; c++ )
{
g_dstImage.at(y,x)[c]= saturate_cast(
(g_nContrastValue*0.01)*(g_srcImage.at(y,x)[c] ) + g_nBrightValue );
}
}
}
//显示图像
imshow("【原始图窗口】", g_srcImage);
imshow("【效果图窗口】", g_dstImage);
}
文章由@浅墨_毛星云 出品,转载 自
http://blog.csdn.net/poem_qianmo/article/details/209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