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

三大范式

第一范式

无重复的列

第二范式

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鲍依斯-科得范式(BCNF):在第三范式的基础上,数据库表中如果不存在任何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第三范式。

第三范式

属性不能传递依赖于主属性(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键属性)或者部分依赖。

数据库设计步骤

分析逻辑的性质是事务还是分析

如果是事务性质的就是用来处理实际的具体问题,比如:电商,会计,CRM等等,这类系统是产生数据的系统,操作中增查改删分布比较均匀。

分析性质,都是使用数据的系统,比如:大数据分析,舆情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报表等,这种系统 查询比较多, 插入大部分是批量插入,更新很少。

设计:事务型就按照规范来,分析型就设计的扁平一点。

右边的就比较偏平一点,类似是前面两个表的关联表。

数据库设计_第1张图片

将数据按照不同逻辑区分

这个有点类似代码中OO的思想,看你怎么拆封现实中的数据的。这里遵循的原则是第一范式,即:一事一地原则,逻辑拆分的力度这个要看经验。但一定不要把具有分歧的字段设置为一个字段,比如:联系方式,这个是电话还是固定电话,区别很大的。

这个做不好就直接导致有后期的查询出来的数据不知道是什么类型,或者查询出来的数据不是最终需要的。

比如:

  1. 一个字段有两个意思,联系方式,你不知道是电话还是固定电话,如果你发短信,你是发还是不发呢。你可能就需要判断一下格式。
  2. 一个字段包含了两种含义数据: 比如你有一个status字段,取值:0失效,1-9其他流程状态。 那就是这个字段没有定义清楚,status是流程状态还是数据有效性状态。后期判断的时候需要多次判断。

也可以认为是前期没考虑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后期扩展的时候把这个字段含义做了扩展导致的。

  1. 有的是粒度不够,比如:你只存储了地址,现在要省份的信息,如果是人,一眼能看出来,但程序怎么看,只能截取,或者其他方式。

核心:设计一个字段,定义必须是死的,不能扩展;粒度按照经验来设计吧,多看看别人的设计。

不要过度使用第一范式

有时候适当的冗余是更方便处理的,浪费了空间,同事带来了更新的问题。这个需要根据经验做出判断来平衡。

比如:我们存储省份,地市,县区,同事也在地址处:写某某省某某市****街道。这种事允许的,也被正常使用的。且省份,地市,或者县区建议使用枚举,即有一个码表,这里存储编码,修改的时候,地址就使用码表重新拼接一下即可。

字段类型的设计

对于那些枚举类型的数据一定使用枚举替代,不要使用描述。即使是字符串也得是字符串枚举,不能任其扩展为描述。

对于一般字段设计很明显,比如:描述就是字符串,价格就是浮点数,年龄就是数字,时间就是Date或者时间戳。

如果这类涉及有问题,就容易导致,一个枚举字段的含义多样化,取值不确定等问题,解决办法就是,提出一个码表,这个字段存储编码。对于多样化的字段问题,进行字段拆分,使用多个字段来分别判断。

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

实体往往对于的是现实中的实体,而这个实体就是最基础的事物。一些关系表,码表等都是数据库的产物。但刚开始应该着眼这些基础的实体。

系统设计到数据库设计实际步骤:

  1. 系统设计之初,往往都是说一大堆名字或者字段
  2. 会给这些字段分类
  3. 给这个类模型化,给这个模型定义一个名字
  4. 把模型中的具体字段设计的逻辑原子
  5. 设计模型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分为多种,第一是基础模型的关系,比如学生和课程的关系;第二种是基础多对错引出来的关系模型,从而需要新的关系设定;第三种是枚举引出的关系模型。
  6. 我们在设计中会因为设计而多出一些方案方面的模型,即:中间表。也可能多添加一下状态或者类型资源。
  7. 最后才是实际字段的具体数据库类型确定了。
  8. 确定后需要选主键,所有信息字段都必须依赖主键,不能是不发依赖
  9. 根据经验或者逻辑,确定是否需要建立索引

示例1:实体关系设计不好的,比如如下数据:

Tony,5月-8月,选修了,物理|地理|政治

人和课程多对多,现在就是违法了多对多的设计原则。

示例2:实体没有设计好的

一个逻辑实体应该是一个实体,如果把该逻辑实体外的一些字段引进了就有问题了。

主键的选取和派生字段的产生

联合主键慎重选取

主键最后使用无意义字段,比如:学生表的学生号也是唯一的,但最好单独出来了记录编号来单独做主键。

所有字段必须依赖主键,不能部分依赖。 同样,在派生字段的时候也需要注意。

比如:省,市,县,乡镇,具体地址, 概况地址。

概况地址 = 省+市+县+乡镇+具体地址,这个时候呢,概况地址依赖主键,但也不完全依赖主键,他还依赖省份这个字段。这种情况看经验定,没本事就按照标准来。

如果你正在开发一个 事务型的应用程序,那强制不去使用派生字段会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除非有迫切的性能要求,比如经常需要求和、计算的分析程序,为了性能,这些派生字段就有必要存在了。

码表的统一

枚举字段很多没必要一个枚举字段就来一个码表,可以统一成一个表,添加一个Type字段来标识。当然这个Type也是一个枚举字段。

数据库设计_第2张图片

 参考

2.5	数据库设计原则(摘录)
2.5.1	原始单据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张原始单据对应且只对应一个实体。 
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即一张原始单证对应多个实体,或多张原始单证对应一个实体。 
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明确这种对应关系后,对我们设计录入界面大有好处。 

  〖例1〗:一份员工履历资料,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就对应三个基本表:员工基本情况表、社会关系表、工作简历表。 这就是“一张原始单证对应多个实体”的典型例子。
2.5.2	主键与外键
一般而言,一个实体不能既无主键又无外键。在E—R 图中, 处于叶子部位的实体, 可以定义主键,也可以不定义主键 (因为它无子孙), 但必须要有外键(因为它有父亲)。 
  主键与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全局数据库的设计完成以后,有个美国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键,到处都是键,除了键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之谈,也反映了他对信息系统核心(数据模型)的高度抽象思想。因为: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主键与外键的配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

2.5.3	基本表的性质 
基本表与中间表、临时表不同,因为它具有如下四个特性: 
   (1)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字段是不可再分解的。 
   (2) 原始性。基本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基础数据)的记录。 
   (3) 演绎性。由基本表与代码表中的数据,可以派生出所有的输出数据。 
   (4) 稳定性。基本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表中的记录是要长期保存的。 
  理解基本表的性质后,在设计数据库时,就能将基本表与中间表、临时表区分开来。

2.5.4	范式标准
  基本表及其字段之间的关系, 应尽量满足第三范式。但是,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设计,往往不是最好的设计。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常常需要降低范式标准:适当增加冗余,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 

  〖例2〗:有一张存放商品的基本表,如表1所示。“金额”这个字段的存在,表明该表的设计不满足第三范式, 
  因为“金额”可以由“单价”乘以“数量”得到,说明“金额”是冗余字段。但是,增加“金额”这个冗余字段, 
  可以提高查询统计的速度,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法。 
  在Rose 2002中,规定列有两种类型:数据列和计算列。“金额”这样的列被称为“计算列”,而“单价”和 
  “数量”这样的列被称为“数据列”。 

  表1 商品表的表结构 
  商品名称 商品型号 单价 数量 金额 
  电视机 29吋 2,500 40 100,000

2.5.5	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
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对于数据库设计大有好处。在数据库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三个范式,就必须通俗地理解 
  三个范式(通俗地理解是够用的理解,并不是最科学最准确的理解): 
  第一范式:1NF是对属性的原子性约束,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第二范式:2NF是对记录的惟一性约束,要求记录有惟一标识,即实体的惟一性; 
  第三范式:3NF是对字段冗余性的约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来,它要求字段没有冗余。 
  没有冗余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做到。但是,没有冗余的数据库未必是最好的数据库,有时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就必须降 
  低范式标准,适当保留冗余数据。具体做法是:在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时遵守第三范式,降低范式标准的工作放到物理 
  数据模型设计时考虑。降低范式就是增加字段,允许冗余。

2.5.6	要善于识别与正确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若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则应消除这种关系。消除的办法是,在两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这样,原来一个多对多的关系,现在变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要将原来两个实体的属性合理地分配到三个实体中去。这里的第三个实体,实质上是一个较复杂的关系,它对应一张基本表。一般来讲,数据库设计工具不能识别多对多的关系,但能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例3〗:在“图书馆信息系统”中,“图书”是一个实体,“读者”也是一个实体。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多对多关系:一本图书在不同时间可以被多个读者借阅,一个读者又可以借多本图书。为此,要在二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该实体取名为“借还书”,它的属性为:借还时间、借还标志(0表示借书,1表示还书),另外,它还应该有两个外键(“图书”的主键,“读者”的主键),使它能与“图书”和“读者”连接。 

注视:
图书  1 和 该实体取名为“借还书” n 
读者  1 和 该实体取名为“借还书” n

2.5.7	主键PK的取值方法
PK是供程序员使用的表间连接工具,可以是一无物理意义的数字串, 由程序自动加1来实现。也可以是有物理意义的字段名或字段名的组合。不过前者比后者好。当PK是字段名的组合时,建议字段的个数不要太多,多了不但索引占用空间大,而且速度也慢。

2.5.8	正确认识数据冗余
主键与外键在多表中的重复出现, 不属于数据冗余,这个概念必须清楚,事实上有许多人还不清楚。非键字段的重复出现, 才是数据冗余!而且是一种低级冗余,即重复性的冗余。高级冗余不是字段的重复出现,而是字段的派生出现。 
〖例4〗:商品中的“单价、数量、金额”三个字段,“金额”就是由“单价”乘以“数量”派生出来的,它就是冗余,而且是一种高级冗余。冗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只有低级冗余才会增加数据的不一致性,因为同一数据,可能从不同时间、地点、角色上多次录入。因此,我们提倡高级冗余(派生性冗余),反对低级冗余(重复性冗余)。

2.5.9	E--R图没有标准答案
信息系统的E--R图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的设计与画法不是惟一的,只要它覆盖了系统需求的业务范围和功能内容,就是可行的。反之要修改E--R图。尽管它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设计。好的E—R图的标准是:结构清晰、关联简洁、实体个数适中、属性分配合理、没有低级冗余。

2.5.10	视图技术在数据库设计中很有用
与基本表、代码表、中间表不同,视图是一种虚表,它依赖数据源的实表而存在。视图是供程序员使用数据库的一个窗口,是基表数据综合的一种形式, 是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是用户数据保密的一种手段。为了进行复杂处理、提高运算速度和节省存储空间, 视图的定义深度一般不得超过三层。 若三层视图仍不够用, 则应在视图上定义临时表, 在临时表上再定义视图。这样反复交迭定义, 视图的深度就不受限制了。 
  对于某些与国家政治、经济、技术、军事和安全利益有关的信息系统,视图的作用更加重要。这些系统的基本表完成物理设计之后,立即在基本表上建立第一层视图,这层视图的个数和结构,与基本表的个数和结构是完全相同。 
  并且规定,所有的程序员,一律只准在视图上操作。只有数据库管理员,带着多个人员共同掌握的“安全钥匙”,才能直接在基本表上操作。请读者想想:这是为什么?

2.5.11	中间表、报表和临时表
中间表是存放统计数据的表,它是为数据仓库、输出报表或查询结果而设计的,有时它没有主键与外键(数据仓库除外)。临时表是程序员个人设计的,存放临时记录,为个人所用。基表和中间表由DBA维护,临时表由程序员自己用程序自动维护。

2.5.12	完整性约束表现在三个方面
域的完整性:用Check来实现约束,在数据库设计工具中,对字段的取值范围进行定义时,有一个Check按钮,通 
  过它定义字段的值城。 
  参照完整性:用PK、FK、表级触发器来实现。 
  用户定义完整性:它是一些业务规则,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来实现。

2.5.13	防止数据库设计打补丁的方法是“三少原则”
(1) 一个数据库中表的个数越少越好。只有表的个数少了,才能说明系统的E--R图少而精,去掉了重复的多余的实体,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进行了系统的数据集成,防止了打补丁式的设计; 
(2) 一个表中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因为主键的作用,一是建主键索引,二是做为子表的外键,所以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少了,不仅节省了运行时间,而且节省了索引存储空间; 
(3) 一个表中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只有字段的个数少了,才能说明在系统中不存在数据重复,且很少有数据冗余,更重要的是督促读者学会“列变行”,这样就防止了将子表中的字段拉入到主表中去,在主表中留下许 多空余的字段。所谓“列变行”,就是将主表中的一部分内容拉出去,另外单独建一个子表。这个方法很简单,有的人就是不习惯、不采纳、不执行。 

  数据库设计的实用原则是:在数据冗余和处理速度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三少”是一个整体概念,综合观点, 
  不能孤立某一个原则。该原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三多”原则肯定是错误的。试想:若覆盖系统同样的功 
  能,一百个实体(共一千个属性) 的E--R图,肯定比二百个实体(共二千个属性) 的E--R图,要好得多。 

  提倡“三少”原则,是叫读者学会利用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系统的数据集成。数据集成的步骤是将文件系统集成为应用数据库,将应用数据库集成为主题数据库,将主题数据库集成为全局综合数据库。集成的程度越高,数据共享性就越强,信息孤岛现象就越少,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全局E—R图中实体的个数、主键的个数、属性的个数 就会越少。 

  提倡“三少”原则的目的,是防止读者利用打补丁技术,不断地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使企业数据库变成了随意设计数据库表的“垃圾堆”,或数据库表的“大杂院”,最后造成数据库中的基本表、代码表、中间表、临时表杂乱无章,不计其数(即动态创表而增加表数量),导致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无法维护而瘫痪。 

   “三多”原则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该原则是“打补丁方法”设计数据库的歪理学说。“三少”原则是少而精的原则,它要求有较高的数据库设计技巧与艺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该原则是杜绝用“打补丁方法” 设计数据库的理论依据。 

2.5.14	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的办法 
在给定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条件下,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办法是: 
   (1) 在数据库物理设计时,降低范式,增加冗余, 少用触发器, 多用存储过程。 
   (2) 当计算非常复杂、而且记录条数非常巨大时(例如一千万条),复杂计算要先在数据库外面,以文件系统方式用C++语言计算处理完成之后,最后才入库追加到表中去。这是电信计费系统设计的经验。 
   (3) 发现某个表的记录太多,例如超过一千万条,则要对该表进行水平分割。水平分割的做法是,以该表主键PK的某个值为界线,将该表的记录水平分割为两个表(即可以表维护 表行数过大 手动分割为两个  建个两表union的视图对程序透明)。若发现某个表的字段太多,例如超过八十个,则垂直分割该表,将原来的一个表分解为两个表。 
   (4) 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系统优化,即优化各种系统参数,如缓冲区个数。 
   (5) 在使用面向数据的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尽量采取优化算法。 
总之,要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必须从数据库系统级优化、数据库设计级优化、程序实现级优化,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下功夫。 

  上述十四个技巧,是许多人在大量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对于这些经验的运用,读者不能生帮硬套,死记硬背,而要消化理解,实事求是,灵活掌握。并逐步做到:在应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数据库设计,设计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