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高中衔接(十字相乘法)

一、概念定义:

1、十字相乘法是因式分解中十四种方法之一,另外十三种分别都是:1.提公因式法 2.公式法 3.双十字相乘法 4.轮换对称法 5.拆添项法 6.配方法7.因式定理法 8.换元法 9.综合除法 10.主元法 11.特殊值法 12.待定系数法 13.二次多项式。

十字分解法的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其实就是运用乘法公式运算来进行因式分解。 [1] 

十字分解法能用于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式)的分解因式(不一定是在整数范围内)。对于像ax^2+bx+c=(a1x+c1)(a2x+c2)

这样的整式来说,这个方法的关键是把二次项系数a分解成两个因数a1,a2的积把常数项c分解成两个因数c1,c2的积并使a1c2+a2c1正好等于一次项的系数b。那么可以直接写成结果:ax²+bx+c=(a1x+c1)(a2x+c2)。在运用这种方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尝试,并体会,它的实质是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当首项系数不是1时,往往需要多次试验,务必注意各项系数的符号。基本式子:

x^2+(p+q)x+pq=(x+p)(x+q)

二、原理: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总量为S, A所占的数量为M,B为S-M。

则:[A*M+B*(S-M)]/S=C

M/S=(C-B)/(A-B)

1-M/S=(A-C)/(A-B)

因此:M/S∶(1-M/S)=(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分解法。X增加,平均数C向A偏,A-C(每个A给B的值)变小,C-B(每个B获得的值)变大,两者如上相除=每个B得到几个A给的值。(我也不太理解)

三、判定

对于形如ax²+bx+c的多项式,在判定它能否使用十字分解法分解因式时,可以使用Δ=b²-4ac进行判定。当Δ为完全平方数时,可以在整数范围对该多项式进行十字相乘。

四、例题演示:

1、初高中衔接(十字相乘法)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之路,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