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发展迅速,车载小程序功不可没

一、车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

20世纪末以来,汽车时代从1991-2000年的机械阶段,相继经过电子和通信阶段,走向2009-2014年的网联阶段和2015年至今的智能阶段,2025年后,汽车将会实现认知和自动驾驶。

按照规划,国家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交通体系。”

交通强国成国家级战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之一。交通强国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被视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战略高度前所未有。创新发展体系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八大体系之一,而智慧交通被定为主攻方向。按照规划,国家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交通体系。”
车联网发展迅速,车载小程序功不可没_第1张图片

二、车联网的发展面临的难点

随着智能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不单单是人们出行的工具,已然成为出行、娱乐和生活场景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智能汽车的人车互动还面临着软硬件层面的问题,为高效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汽车对比手机的迭代周期更长,加上各家的硬件差异化极大,车载系统中的App适配成本高、系统资源占用高、升级严重依赖OTA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小程序具备的多屏适配、轻量便捷、云端升级和体验优质等优点,非常适合发展智能汽车生态。

三、车载小程序成为最佳实践方案

车载小程序是一种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旨在为用户打造“随时可用”、“用完即走”的使用体验。通过小程序打造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开放生态,帮助用户轻松便捷即可享受智慧超前的服务体验。
车联网发展迅速,车载小程序功不可没_第2张图片

特点一:场景链接,主动服务

可以背靠海量的小程序,连接车主的行车、娱乐、生活等各个场景的服务,打造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实现上车前、行车中、下车后串联的服务场景。同时依据时空和大数据算法,主动提供智能场景服务。

特点二:智能交互,安全可靠

不同于手机上需要搜索或者扫码,用户可以在行车过程中通过语音、手势、触屏等多模态交互使用小程序,实现在行车过程中更快捷高效地获取服务。

特点三:跨端流转,互联互通

借助于一体化的小程序体系,可以无缝打通车端和手机端,让小程序不仅在车端运转还能衔接至手机端App,支持服务互通、资源共享和多端触达。

四、FinClip车载小程序解决方案

FinClip 车载小程序解决方案具有四大特点:

1、软件一端上架,多终端运行

FinClip 支持手机以外的多种终端,包括 Linux、Windows、MacOS、麒麟等操作系统。这意味着,PC 端、车载设备、智能电视都能使用小程序了,实现了小程序的“一次开发,到处运行”,同时触达众多流量平台,而不仅仅局限于微信生态。

车联网发展迅速,车载小程序功不可没_第3张图片

2、完全兼容微信小程序开发标准与规范

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能够通过引入 FinClip,将已有的微信小程序上架运行,车联网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快速搭建起来,运行效果保持不变,不必额外二次开发和改造,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3、开放的生态技术架构,便捷引入各种智能控制SDK

FinClip 支持企业自主研发SDK接口,因需引入提升车联网体验的智能控制设备,如语音识别SDK、蓝牙控制接口等。

4、小程序容器技术,充分考虑数据安全防范

包括:非授权外部接入风险防范,FinClip SDK具备相应的保护机制,确保网络通信安全可靠;数据安全风险防范,避免用户敏感信息及业务相关数据泄漏;FinClip采取的加壳保护、代码混淆、反调试等安全加固措施,提高相关文件、业务通讯及加密协议被黑客或第三方平台攻击破解的难度。

也就是说当车载终端集成了 FinClip 小程序运行时 SDK 便具备了车载小程序运行能力,同时您的车载终端可以完全兼容微信小程序开发标准与规范,能将丰富的微信小程序直接上架运行,低成本快速搭建车载开放平台;支持手机以及 Linux、Windows等桌面操作系统,小程序“一次开发,多处运行”;充分满足数据安全防范,非授权接入say no,加壳保护、代码混淆、反调试等安全加固措施,让风险无处遁形;拥有开放的生态技术架构,支持便捷引入语音识别、蓝牙等智能控制SDK,提升车联网体验。

并且FinClip支持自定义规则发布引擎功能,车载小程序可以做到基于智能化、场景化的推荐,比如基于地理推荐的小程序,当你的车快要进入到这个区域的时候,整个车联的后台可以把这些信息推送过来,让你通过小程序知道整个这个区域的一些情况(加油、餐饮、商超等等)。
车联网发展迅速,车载小程序功不可没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车联网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