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 LRU 缓存算法

1 LRU 缓存介绍

LRU 算法全称是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east Recently Use),是一种简单的缓存策略。顾名思义,LRU 算法会选出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进行淘汰。

那么什么是缓存呢?缓存专业点可以叫一种提高数据读取性能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存储器性能和容量的矛盾,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设计思想,比如我们常见的内存是硬盘的缓存,Cache 是内存的缓存,浏览器本地存储是网络访问的缓存......

LRU 有许多应用场景,例如:

  1. 操作系统底层的内存管理。
  2. 缓存服务,例如 Redis,当数据满的时候就要淘汰掉长期不使用的 key,在 Redis 中用了一个类似的 LRU 算法,而不是严格的 LRU 算法。
  3. MySQL 的 Buffer Pool,也就是缓冲池,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磁盘 IO。它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当 Buffer Pool 满的时候就要淘汰很久没有被访问过的页。

2 Leetcode 真题

[146. LRU 缓存 [1]](https://leetcode.cn/problems/...),请你设计并实现一个满足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约束的数据结构。

实现 LRUCache 类:

  • LRUCache(int capacity) 以正整数作为容量 capacity 初始化 LRU 缓存。
  • int get(int key) 如果关键字 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返回关键字的值,否则返回 -1 。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如果关键字 key 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 value ;如果不存在,则向缓存中插入该组 key-value 。如果插入操作导致关键字数量超过 capacity ,则应该逐出最久未使用的关键字。

函数 get 和 put 必须以 O(1) 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运行。

示例:

输入
["LRUCache", "put", "put", "get", "put", "get", "put", "get", "get", "get"]
[[2], [1, 1], [2, 2], [1], [3, 3], [2], [4, 4], [1], [3], [4]]
输出
[null, null, null, 1, null, -1, null, -1, 3, 4]

解释
LRUCache lRUCache = new LRUCache(2);
lRUCache.put(1, 1); // 缓存是 {1=1}
lRUCache.put(2, 2); // 缓存是 {1=1, 2=2}
lRUCache.get(1);    // 返回 1
lRU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2 作废,缓存是 {1=1, 3=3}
lRU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缓存是 {4=4, 3=3}
lRU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get(3);    // 返回 3
lRUCache.get(4);    // 返回 4

3 题目分析

  • 1.首先,题目中提到函数 get 和 put 必须以 O(1) 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运行,很自然地我们可以想到应该使用哈希表。
  • 2.其次,当访问数据结构中的某个 key 时,需要将这个 key 更新为最近使用;另外如果 capacity 已满,需要删除访问时间最早的那条数据。这要求数据是有序的,并且可以支持在任意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元素,链表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 3.结合 1,2 两点来看,我们可以采用哈希表 + 链表的结构实现 LRU 缓存。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1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就是哈希表 + 链表实现的 LRU 缓存数据结构,有以下几个问题解释一下:

  • 1.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双向链表,而不是单向链表?
    我们在找到了节点,需要删除节点的时候,如果使用单向链表的话,后驱节点的指针是直接能拿到的,但是这里要求时间复杂度是 O(1),要能够直接获取到前驱节点的指针,那么只能使用双向链表。
  • 2.哈希表里面已经保存了 key ,那么链表中为什么还要存储 key 和 value 呢,只存入 value 不就行了?
    当我们删除节点的时候,除了需要删除链表中的节点,还需要删除哈希表中的节点。删除哈希表中的节点需要知道 key,所以在链表的节点中需要存储 key 和 value,当删除链表节点时拿到 key,再根据 key 到哈希表中删除节点。
  • 3.虚拟头节点和虚拟尾节点有什么用?
    虚拟节点在链表中被广泛应用,又称为哨兵节点,通常不保存任何数据。使用虚拟节点我们可以统一处理链表中所有节点的插入删除操作,而不用考虑头尾两个节点的特殊情况。

4 代码实现

4.1 Golang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 LRU 数据结构
type LRUCache struct {
    capacity   int                  // 容量
    size       int                  // 已使用空间
    head, tail *DLinkedNode         // 头节点,尾节点
    cache      map[int]*DLinkedNode // 哈希表
}

// 双向链表数据结构
type DLinkedNode struct {
    key, value int
    prev, next *DLinkedNode // 前指针,后指针
}

// 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func initDLinkedNode(key, value int) *DLinkedNode {
    return &DLinkedNode{
        key:   key,
        value: value,
    }
}

// 初始化 LRU 结构
func Constructor(capacity int) LRUCache {
    l := LRUCache{
        cache:    map[int]*DLinkedNode{}, //  哈希表
        head:     initDLinkedNode(0, 0),  // 虚拟头节点
        tail:     initDLinkedNode(0, 0),  // 虚拟尾节点
        capacity: capacity,               // 容量
    }
    // 虚拟头节点和虚拟尾节点互连
    l.head.next = l.tail
    l.tail.prev = l.head
    return l
}

// 获取元素
func (this *LRUCache) Get(key int) int {
    // 如果没有在哈希表中找到 key
    if _, ok := this.cache[key]; !ok {
        return -1
    }
    // 如果 key 存在,先通过哈希表定位,再移到头部
    node := this.cache[key]
    this.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 插入元素
func (this *LRUCache) Put(key int, value int) {
    // 先去哈希表中查询
    // 如果 key 不存在,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if node, ok := this.cache[key]; !ok {
        newNode := initDLinkedNode(key, value)
        // 如果达到容量限制,链表删除尾部节点,哈希表删除元素
        this.size++
        if this.size > this.capacity {
            // 得到删除的节点
            removed := this.removeTail()
            // 根据得到的 key 删除哈希表中的元素
            delete(this.cache, removed.key)
            // 减少已使用容量
            this.size--
        }
        // 插入哈希表
        this.cache[key] = newNode
        // 插入链表
        this.addToHead(newNode)
    } else { // 如果 key 存在,先通过哈希表定位,再修改 value,并移到头部
        node.value = value
        this.moveToHead(node)
    }
}

// 将节点添加到头部
func (this *LRUCache) addToHead(node *DLinkedNode) {
    // 新节点指向前后节点
    node.prev = this.head
    node.next = this.head.next
    
    // 前后节点指向新节点
    this.head.next.prev = node
    this.head.next = node
}

// 删除该节点
func (this *LRUCache) removeNode(node *DLinkedNode) {
    // 修改该节点前后节点的指针,不再指向该节点
    node.next.prev = node.prev
    node.prev.next = node.next
}

// 移动到头部,也就是当前位置删除,再添加到头部
func (this *LRUCache) moveToHead(node *DLinkedNode) {
    this.removeNode(node)
    this.addToHead(node)
}

// 移除尾部节点,淘汰最久未使用的
func (this *LRUCache) removeTail() *DLinkedNode {
    node := this.tail.prev // 虚拟尾节点的上一个才是真正的尾节点
    this.removeNode(node)
    return node
}

// 打印链表(解题不需要此方法,只是为了显示效果)
func (this *LRUCache) printDLinkedNode() {
    p := this.head
    for p != nil {
        fmt.Printf("key: %d, value: %d\n", p.key, p.value)
        p = p.next
    }
}
func main() {
    lru := Constructor(3)
    fmt.Println("=========================== 插入 3 个节点 ===========================")
    lru.Put(1, 100)
    lru.Put(2, 200)
    lru.Put(3, 300)
    fmt.Println("=========================== 打印当前链表 ===========================")
    lru.printDLinkedNode()

    fmt.Println("=========================== 插入第 4 个节点,LRU 缓存淘汰尾部节点 ===========================")
    lru.Put(4, 400)
    lru.printDLinkedNode()

    fmt.Println("=========================== 获取 key2 节点,更新 LRU 缓存,将会移动至链表头部 ===========================")
    lru.Get(2)
    lru.printDLinkedNode()
}

4.2 Java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LRUCache {  
    // 双向链表  
    class DLinkedNode {  
        int key;  
        int value;  
        DLinkedNode prev;  
        DLinkedNode next;  
  
        public DLinkedNode() {  
        }  
        public DLinkedNode(int key, int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  
    // 哈希表  
    private Map cache = new HashMap<>();  
    // 已使用空间  
    private int size;  
    // 容量  
    private int capacity;  
    // 头节点,尾节点  
    private DLinkedNode head, tail;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size = 0;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使用虚拟头部和虚拟尾部节点  
        head = new DLinkedNode();  
        tail = new DLinkedNode();  
        // 虚拟头节点和虚拟尾节点互连  
        head.next = tail;  
        tail.prev = head;  
    }  
  
    // 获取元素  
    public int get(int key) {  
        DLinkedNode node = cache.get(key);  
        // 如果没有在哈希表中找到 key  
        if (node == null) {  
            return -1;  
        }  
        // 如果 key 存在,先通过哈希表定位,再移到头部  
        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 插入元素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DLinkedNode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 如果 key 不存在,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DLinkedNode newNode = new DLinkedNode(key, value);  
            // 如果达到容量限制,链表删除尾部节点,哈希表删除元素  
            size++;  
            if (size > capacity) {  
                // 得到删除的节点  
                DLinkedNode removed = removeTail();  
                // 根据得到的 key 删除哈希表中的元素  
                cache.remove(removed.key);  
                // 减少已使用容量  
                size--;  
            }  
            // 插入哈希表  
            cache.put(key, newNode);  
            // 添加至双链表的头部  
            addToHead(newNode);  
        } else {  
            // 如果 key 存在,先通过哈希表定位,再修改 value,并移到头部  
            node.value = value;  
            moveToHead(node);  
        }  
    }  
    // 将节点添加到链表头部  
    private void addToHead(DLinkedNode node) {  
        // 新节点指向前后节点  
        node.prev = head;  
        node.next = head.next;  
        // 前后节点指向新节点  
        head.next.prev = node;  
        head.next = node;  
    }  
  
    // 删除节点  
    private void removeNode(DLinkedNode node) {  
        // 修改该节点前后节点的指针,不再指向该节点  
        node.prev.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v = node.prev;  
    }  
  
    // 移动到头部,也就是当前位置删除,再添加到头部  
    private void moveToHead(DLinkedNode node) {  
        removeNode(node);  
        addToHead(node);  
    }  
  
    // 移除尾部节点,淘汰最久未使用的  
    private DLinkedNode removeTail() {  
        DLinkedNode res = tail.prev; // 虚拟尾节点,prev 才是此时真正的尾节点  
        removeNode(res);  
        return res;  
    }  
  
    // 打印链表(解题不需要此方法,只是为了显示效果)  
    private void printDLinkedNode() {  
        DLinkedNode p = this.head;  
        while (p != null) {  
            System.out.printf("key: %d, value: %d\n", p.key, p.value);  
            p = p.nex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RUCache lru = new LRUCache(3);  
        System.out.println("=========================== 插入 3 个节点 ===========================");  
        lru.put(1, 100);  
        lru.put(2, 200);  
        lru.put(3, 300);  
        System.out.println("=========================== 打印当前链表 ===========================");  
        lru.printDLinkedNode();  
  
        System.out.println("=========================== 插入第 4 个节点,LRU 缓存淘汰尾部节点 key1 ===========================");  
        lru.put(4, 400);  
        lru.printDLinkedNode();  
  
        System.out.println("=========================== 获取 key2 的节点,更新 LRU 缓存,将会移动至链表头部 ===========================");  
        lru.get(2);  
        lru.printDLinkedNode();  
    }  
}

4.3 运行结果

代码运行的返回结果如下,其中头尾两个 key=0, value=0 的节点是虚拟节点,请忽略。

=========================== 插入 3 个节点 ===========================
=========================== 打印当前链表 ===========================
key: 0, value: 0
key: 3, value: 300
key: 2, value: 200
key: 1, value: 100
key: 0, value: 0
=========================== 插入第 4 个节点,LRU 缓存淘汰尾部节点 ===========================
key: 0, value: 0
key: 4, value: 400
key: 3, value: 300
key: 2, value: 200
key: 0, value: 0
=========================== 获取 key2 节点,更新 LRU 缓存,将会移动至链表头部 ===========================
key: 0, value: 0
key: 2, value: 200
key: 4, value: 400
key: 3, value: 300
key: 0, value: 0

5 测试案例示意图

第 1 步:初始化数据结构。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2张图片

第 2 步:插入节点 key1。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3张图片

第 3 步:插入节点 key2。 此时 key2 插入到链表头部。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4张图片

第 4 步:插入节点 key3。 此时 key3 插入到链表头部。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5张图片

第 5 步:插入节点 key4。当前 capacity 容量达到上限(3),分为 2 步:

使用 removeTail() 方法删除链表尾部的节点 key1,从 removeTail() 方法的返回值得到 node,再根据 node.key 得到 key1,然后去哈希表删除节点 key1。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6张图片

然后插入节点 key4,此时 key4 在链表头部。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7张图片

第 6 步:读取 key2 的值,将 key2 移动到链表头部。
实现 LRU 缓存算法_第8张图片

6 参考资料

7 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