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厂 3.5 亿打水漂,又一款黄了的产品

有这么一款产品,上线 6 年时间,累计用户过亿,后来被腾讯以 5000 万亿美元现金收购,折合人民币 3.5 亿多。

就在 6 月的最后一天深夜,这款产品官方宣布停止运营。

产品名字叫「VUE」,准确说应该叫「VUE VLOG」,是一款以视频拍摄剪辑工具起家的 Vlog 社区产品。

我是在 2019 年第一次使用 VUE,当时去欧洲旅行时就是用它拍摄的视频。那时候它有两个特点吸引我,一个是便捷的拍摄剪辑,另一个就是丰富的滤镜和模板。

除了工具属性之外,这款产品后来转型成 Vlog 社区,也积累了不少忠实用户。

没想到三年不到,产品竟然就这么黄了,而且还是在抱住鹅厂大腿的情况下。

在官方停运公告里说明了关停理由:项目组战略计划调整。

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没直接说明真实原因且又确实给出了答复的公关语调。

鹅厂 3.5 亿打水漂,又一款黄了的产品_第1张图片

按照官方计划,7 月 1 号零点开始停止新用户注册和会员充值等相关功能,但老用户依旧可以登录、浏览和备份视频。到 10 月 1 号零点,所有用户数据将被全部删除,产品下线。

至于产品下线的真实原因,我觉得还是和商业模式有关系。说白了,赚钱的同时成本又很高。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提到了一个问题,即用户量很大但不赚钱的产品做起来会是个悲剧。你看,VUE 就是典型代表。

如今即便是大厂,日子也不好过。降本增效是主旋律,成本型业务陆续关停并转,而 VUE 只是个牺牲品。

要理解 VUE 的产品定位和特点,就得从它的内容属性出发。

VUE 的视频社区内容既不属于长视频,也不属于短视频,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 Vlog 形式。

这种视频内容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拼内容深度和连续性比不过长视频,拼有趣和内容量又比不过短视频。

对于 Vlog 来说,大多是一些美食、旅行、生活记录之类的内容,看来看去也就这些,没有短视频的丰富度。

从商业模式来看,长视频可以通过内容粘性带来会员和广告收益,短视频可以通过直播、电商和广告构建盈利方式。

虽然 Vlog 也可以通过会员和广告变现,但竞品的降维打击让他们很难招架。

抖音推出了自己的拍摄剪辑工具「剪影」,直接打出了免费牌。不仅从体验上实现超越,还直击对手的商业模式。

对于广告主而言,同样的预算宁愿投给曝光效率更高的短视频,所以 Vlog 的处境就十分尴尬。

VUE 是 2016 年出来的,同样,那一年抖音也才刚刚上线。

在抖音还没成气候之前,VUE 借助自己的工具属性占领了一批用户,包括转型 Vlog 社区也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直到抖音逆袭,直接让 VUE 没了生路。

虽然 2020 年鹅厂花大钱把 VUE 买了下来,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阻击其他短视频产品,但效果并不好。

VUE 的生存空间硬是活生生被挤压掉的,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企业降本增效,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产品的命运,有时候并不是自己决定的。

VUE 是有一批忠实用户的,我看微博评论有不少铁杆表达了自己的惋惜。没办法,在商业面前,情怀都得靠边站。

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件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这里说几个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供你参考。

第一,产品获得用户认可和市场的前提一定是创造了独特的用户价值。

VUE 早期的成功证明了这个观点,在工具属性上,它优秀的体验确实超过同类竞品很多。这种体验上的差异性就是用户价值增量。

第二,单一的工具产品不足以构建产品护城河,从工具到社区或社交的转变是很多产品都会探索的路径。

如果靠体验取胜的产品,那这种护城河是不深的。说白了,竞品可以直接通过抄袭加超越的方式获得优势。

此外,纯工具型产品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单向关系,而社区或社交产品能构建用户之间的网络效应。

从商业价值来看,后者大了很多。

第三,产品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产品设计和技术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商业模式和创新之间的竞争。

VUE 的失败并不全是因为其他产品采用了免费模式,更主要的是 VUE 本身的产品定位出了问题。

当竞争对手用「短平快+免费」模式正面竞争时,其实大家就已经不在同一个维度打仗了。

VUE 只是一个缩影,代表了持续迭代的产品进化史,同时也在产品发展历史上烙下了属于自己的轨迹。

当一款又一款当年熟悉的产品离我们而去,我们也真正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

产品不易,且行且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程序员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