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编写高质量代码—Web前端开发修炼之道》

  搬出来之前的学习笔记,我觉得还算可以的一本基础书籍。

  先弄个这本书的logo——

【读书笔记】读《编写高质量代码—Web前端开发修炼之道》


  目录结构——

第一章:从网站重构说起

第二章:团队合作

第三章:高质量的HTML

第四章:高质量的CSS

第五章:高质量的JavaScript

 

  其核心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网站重构说起

/**

 * 1.分离结构、样式、行为

 * 2.打造高品质的前端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     1>精简:可以让文件变小,有利于客户端快速下载;

 *     2>重用:可以让代码更易于精简,同时有助于提升开发速度;

 *     3>有序: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组织代码,使代码更易于维护,有效应对变化。

 */

  第二章:团队合作

/**

 * 1.一专多能:欲精一行,必先通十行

 * 2.增加代码可读性——注释

 * 3.公共组件和私有组件的维护

 *   1>公共组件需要专人来维护,要注意限制“写”的权限,提供API和演示DEMO;

 *   2>私有组件对于修改操作会自由得多,但是必要的注释还是需要的

 *   3>在组织公共组件时,组织的粒度越大,文件越集中,加载和管理越方便,但无用代码越多。(如jQuery框架)

 *   4>在组织公共组件时,组织的粒度越小,文件越分散,加载和管理越麻烦,但无用代码越少。(如YUI框架)

 *    5>因此,在“集中”与“分散”上,我们需要找到不错的平衡点。

 * 4.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构思很重要

 *    1>先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先考虑好框架,会让整个开发过程更有规划、更流畅,是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

 *    2>构思内容:

 *      (1)规范的制定

 *         (2)公共组件的设计

 *         (3)复杂功能技术实现方案

 * 5.制定规范

 *         有效指导团队成员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开发,尽量让开发过程平滑,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提高开发率并保证软件的质量。

 */

  第三章:高质量的HTML

/**

 * 1.如何确定标签语义是否良好

 *         去掉样式,看网页结构是否组织良好有序,是否仍然有很好的可读性

 * 2.常见模块

 *   1>标题内容模块

 *   2>表单模块

 *   3>表格模块

 * 3.其他

 *   1>尽可能少地使用无语义标签div和span

 *   2>不使用纯样式标签(如b/font/u等)

 */

  第四章:高质量的CSS

/**

 * 1.怪异模式和DTD

 *     1>为了确保向后兼容,浏览器厂商发明了标准模式和怪异模式这两种方法来解析网页

 *         标准模式:浏览器根据规范表现页面

 *         怪异模式:通常模拟老式浏览器(比如IE4和Netscape Navigator 4)的行为以防止老站点无法工作,在该模式下

 *             (1)width包含border和padding

 *             (2)margin: 0 auto;无法达到居中效果

 *             可用这两点来判断浏览器是否是处于怪异模式(尤其是针对IE)

 *     2>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即文档类型定义。DTD是一种保证HTML文档格式正确的有效方法,

 *         可以通过比较HTML文档和DTD文件来看文档是否符合规范,以及元素和标签使用是否正确。

 *         一个DTD文档包含元素的定义规则、元素间关系的定义规则、元素可使用的属性、可使用的实体或符号规则。

 *         如果漏写DTD声明,Chrome/Firfox/Safari/Opera仍然会按照标准模式来解析网页,但在IE中(IE6/7/8)就会触发怪异模式。

 */
/**

 * 2.如何组织CSS

 *     将网站内的所有样式,按照职能分成3大类:base、common、page

 *     1>这三者是层叠结构

 *     2>base层:提供CSS reset功能和力度最小的通用原子类。

 *         这一层与具体UI无关,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都可以引用它,所以base层要力求精简和通用。

 *     3>common层:位于中间,提供组件级的CSS类。

 *         将页面内的元素拆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功能和样式相对独立的小“模块”;

 *         common是网站级的,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common层

 *     4>page层:非高度重用的模块    

 *         page层位于最高层,提供页面级的样式。    

 */
/**

 * 3.模块化CSS

 *     1>单一职责

 *         (1)模块与模块之间尽量不要包含相同的部分,如果有相同部分,应将它们提取出来,拆分成一个独立的模块;

 *         (2)模块应在保证数量尽可能少的原则下,做到尽可能简单,以提高重用性。

 *     2>命名空间

 *         css命名空间的概念

 *             <div class="box">

 *                 <div class="box-hd"></div>

 *                 <div class="box-bd"></div>

 *                 <div class="box-ft"></div>

 *             </div>

 *         可以将这里的box命名理解为一个类的类名称(也就是模块名称),而这里的hd/bd/ft正是box里面的(私有)变量,

 *         box内部样式的修改并不会影响box模块外的样式,可以理解为这里的box起到了命名空间的作用。

 *     3>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         (1)能够大大减少类的数量,提高了可维护性;

 *         (2)使类的职责更单一,弹性更强,增加了类的重用性,提高了开发效率。

 *         当然,这种方式会让HTML标签看起来过于臃肿,但是它带来的好处确实不容忽视的,推荐挂多了class的方式

 *     4>处理上下margin

 *         如果不确定模块的上下margin特别稳定,最好不要将它写到模块的类里,而是使用类的组合,

 *         单独为上下margin挂用于边距的原子类。模块最好不要混用margin-top和margin-bottom,

 *         统一使用margin-top或margin-bottom。

 */
/**

 * 4.常见问题

 *     1>为了保证样式容易被覆盖,提高可维护性,CSS选择符需保证权重尽可能低。

 *     2>CSS sprite

 *         在网站流量限制及维护性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     3>CSS编码风格(一行式、多行式)

 *         笔者倾向于一行式,个人倾向于多行式

 *     4>class和id

 *         尽量使用class,少用id

 *     5>CSS hack(IE条件注释法、选择符前缀法、样式属性前缀法)

 *         个人倾向于样式属性前缀法

 *     6>display: inline-block和haslayout

 *         能够触发IE6/IE7(其本身并不支持display: inline-block)行内元素的haslayout.

 *     7>relative、absolute、float

 *         (1)position: relative;会保留自己在z-index:0层的占位,

 *             其left/right/top/bottom值是相对于自己在z-index:0层的位置

 *         (2)position: absolute;会完全脱离文档流,不再在z-index:0层保留占位符,

 *             其left/right/top/bottom值是相对于自己最近的一个设置了position: relative;或

 *             postion: absolute;的祖先元素,如果发现没有,那么就相对于body元素了。

 *         (3)float: left/right;属性不会让元素“上浮”到另一个z-index层,它仍然让元素在z-index层排列,

 *             float会改变正常的文档流排列,影响到周围元素。

 *     8>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

 *     9>网格布局(grid-xxx-xx、layout-xxx-xx、content-xxx-xx)

 *     10>z-index和IE6下的select元素

 *         

 */

  第五章:高质量的JavaScript

/**

 * 1.防止JS冲突

 *     1>用匿名函数(自执行)将脚本抱起来,可以有效控制全局变量,避免冲突隐患。

 *     2>让JS不产生冲突,需要避免全局变量的泛滥,合理使用命名空间以及为代码添加必要的注释。

 * 

 * 2.JS分层思想

 *     1>base层

 *         位于三层中的最底端,具有两个职责。其一,封装不同浏览器下JavaScript的差异,提供统一的接口。

 *         其二,扩展JavaScript语言底层提供的接口,让它提供更多更为易用的接口。

 *     2>common层

 *         位于三层的中间,依赖于base层提供的接口。common层提供可供复用的组件,它是典型的MVC模式中的M,

 *         和页面内的具体功能没有直接关系。common层的功能是给page层提供组件。

 *     3>page层

 *         位于三层的顶端。这一层和页面里的具体功能需求直接相关,是MVC模式中的C。

 *         page层依赖于base层和common层。page层的功能是完成页面内的功能需求。

 *         拿YUI2和jQuery组件库举例子:

 *             YUI2本身分成三大部分:Core、Utilities、Widget,其对应分层如下

 *                 Core         --> base层

 *                 Utilities    --> common层

 *                 Widget       --> common层

 *             jQuery本身分成两大部分:jQuery核心文件和jQuery UI文件,后者依赖于前者,其对应分层如下

 *                 jQuery核心   --> base层

 *                 jQuery UI  --> common层

 * 

 * 3.编程实用技巧

 *     1>弹性

 *         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代码具备很高的扩展弹性,思考让自己的代码更具应对需求变化。

 *     2>多用className进行功能相似点的程序挂钩而不是标签名

 *     3>用hash对象来替代类似于test(3, null, null, 5)传递参数的方式,就不用过于遵循参数传递的顺序及个数问题

 *         一律用hash映射方式进行传参,应用接收参数的时候可读性也增加了一些。整体而言更加灵活。

 */
/** 

 * 4.面向过程编程

 *     1>这种编程方式将程序分成了“数据”和“处理函数”两个部分,程序以“处理函数”为核心,

 *         如果要执行什么操作,就将“数据”传给相应的“处理函数”,返回我们需要的结果。这种编程方式就是面向过程编程。

 *     2>这种编程方式存在的问题如下:

 *     (1) 数据和处理函数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执行操作的时候,我们不但要选择相应的处理函数,

 *         还要自己准备处理函数需要的数据,也就是说,在执行操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同时关注处理函数和数据。

 *     (2) 数据和处理函数都暴露在同一个作用域内,没有私有和公有的概念,整个程序中所有的数据和处理函数都可以相互访问,

 *         在开发阶段初期也许开发速度很快,但到了开发后期和维护阶段,由于整个程序耦合得非常紧,

 *         任何一个处理函数和数据都有可能关联到其他地方,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加大了修改难度。

 *     (3) 面向过程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计算机思维方式——输入数据给处理器,处理器内部执行运算,处理器返回结果。

 *         也就是说面向过程的思维方式是在描述一个个“动作”。

 *         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物件”(如人{姓名,状态})很难用面向过程的思维方式进行描述。

 *     (4) 当代码量很大的时候,“数据”和“处理函数”之间的耦合度大大增加,不利于维护。

 */

//面向过程编程的典型例子

//定义电话本

var phonebook = [

    {name: 'adang', tel: '1111'},

    {name: 'king', tel: '2222'}

];



//查询电话

function getTel(phoneBook, name) {

    var tel = '';

    for (var i = 0; i < phoneBook.length; i++) {

        if (phoneBook[i].name === name) {

            tel = phoneBook[i].tel;

            break;

        }

    }

    return tel;

}



//调用函数

getTel(phonebook, 'king');



/**

 * 面向对象编程

 *     这种编程就是抛开计算机思维,使用生活中的思维进行编程的编程方式。面向过程的思维就是描述一个个“动作”,

 *     而面向对象的思维就是描述一个个“物件”,客观生活中的物件,在程序中我们管“物件”叫做“对象”,

 *     对象由两部分组成:“属性”和“行为”,对应客观世界中物件的“状态”和“动作”。

 */

//下面看看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的区别

//面向过程

var name = 'king',

    state = 'awake';

    say = function (oname) {

        alert('I am ' + oname);

    },

    sleep = function (ostate) {

        ostate = 'asleep';

    };

say(name);

sleep(state);



//面向对象

var king = {

    name: 'king',

    state: 'awake',

    say: function () {

        //在对象内部,对象的属性和行为通过this关键字关联起来

        alert('I am ' + this.name);

    },

    sleep: function () {

        this.state = 'asleep';

    }

}

//在对象外部,属性和行为可以用对象的属性和对象的行为来调用,从而让程序有了按真实世界的思维方式进行描述的能力。

king.say();

king.sleep();

/**

 * 一个典型的OO编程过程应该是先整理需求,根据需求进行OOA(面向对象分析),将真实世界的客观物件抽象成程序中的类或对象,

 * 这个过程经常会用到的是UML语言,也称UML建模,OOA的输出结果是一个个类或对象的模型图。接下来要进行OOD(面向对象设计),

 * 这一步的关键是处理类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类或对象的接口,此时会用到各种设计模式。OOA和OOD是反复迭代的过程,

 * 他们本身也没有非常清晰的边界,是相互影响、制约的。OOA和OOD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和具体语言无关,而OOP(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工具,和选用的语言相关。

 */
/**

 * 5.其他问题

 * 1.prototype和内置类

 *     1> 我们可以通过扩展prototype原型能够扩展内置类的方法,要记住扩展方法中的this代表的是实例化的对象。

 *     2> 我们不但可以扩展内置类的方法,还可以重写内置类的方法。

 *     3> 修改内置类的原型在多人合作时可能对别人的代码造成影响,存在冲突隐患

 * 2.标签的自定义属性

 *     1> 从兼容性考虑,对于常规属性,统一使用node.xxx的方式读取,对于自定义属性,统一使用node.getAttribute('xxx')读取

 *     2> 自定义属性的反序列化

 *         <a id="a" href="http://www.cnblogs.com/jinguangguo/" bloginfo="{name:'king', type:'WEB前端开发'}">my blog<\/a>

 *         <script>

 *            var 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

 *            var info = node.getAttribute('bloginfo');

 *            info = eval('(' + info + ')');

 *            alert(info.name);    //king

 *            alert(info.type);    //WEB前端开发

 *         <\/script>

 *     3> 标签的内联事件和event对象

 *         (1)在IE下,event是window对象的一个属性,是在全局作用于下的,而在Firefox里,event对象作为事件的参数存在

 *         (2)代码段一如下

 *      <a href="#" id="a">链接<\/a>

 *        <scri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onclick = function () {

 *                alert(arguments.length);    //IE:0;非IE:1

 *            };

 *        <\/script>

 *         (3)代码段二如下

 *         <a href="#" id="a" onclick="handle()">链接<\/a>

 *         <script>

 *            function handle() {

 *                alert(arguments.length);    //all browser:0 

 *            }

 *        <\/script>

 *         (4)代码段三如下

 *         <a href="#" id="a" onclick="alert(event.type);">链接</a>        //all browser:click

 *     4> 利用事件冒泡机制

 *         冒泡的思路是在祖先节点上监听事件,有效减小内存开销

 *     5> 改变DOM样式的三种方式

 *         (1)直接设置style

 *         (2)添加预先设定的类

 *         (3)添加预先设定的css文件(通常用于全站皮肤设定的类似功能)

 */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前端开发)